学科分类
/ 17
334 个结果
  • 简介:当代书法的体制化生产在文化工业的濡染下,已表现出文化工业的物化色彩。这种物化导致了当代书法创作与书人主体的异化。新古典主义作为艺术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通过话语权力的控制直接实施其统治功能。它是导致当代书法艺术经验异化与贫乏的意识根源。

  • 标签: 当代书法 艺术意识 艺术经验 文化工业 创作 色彩
  • 简介:今年的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作品年展是“现场&现象”,已经是这个展览的第25个年头,展览本身当然也是一部精彩的历史,从最早的金烛奖到金奖,从一等奖到文献库提名奖,由当年老师们自发组织的学生展览,到现今的由企业赞助,已然从草班子舞台变身成为油画系最重要的年度事件。如同油画系在教学上的当代实验一样,这些变化印证着一句谚语:“摸着石头过河。”摸石头是具体的做法,关键词是过河,如果只是站在河中间摸石头,结果可以想象。展览机制的成熟固然是好事,但固化的结果往往昭示着变化的开启。

  • 标签: 经验 变化 有形 现场
  • 简介:本文从“艺术”概念理解中的“经验”意蕴与方法,艺术的经验性构成,“艺术经验”新释三个方面入手,尝试从经验的角度来理解定义艺术,强调“经验”对理解艺术的重要性,从“经验”的角度对“艺术”更加全面、更加合理地进行界定说明。

  • 标签: 经验 艺术 艺术经验
  • 简介:根据让20个国家(23个地域)的美术设计系大学的5375名学生看47个色,从回答8个分类43个项目问题的结果,构筑资料数据。依据此资料数据可以得出,世界上年轻人对色彩认知色彩感情是非常一致的,"7成相同,3成不同"的结果。无论是单一色的、配色的喜好、还是就自然色彩的搭配虑以及色印象的意味,几乎是每个国家(地域)都及其

  • 标签: 色彩感 色彩认知 美术设计 数据 自然色彩 资料
  • 简介:下图所示,是从质问6(Q,6)至质问9(Q,9)的关于色的意味印象资料进行因子分析的结果。其分析首先使用世界全体的资料,其次分国家(地域)之别进行。最初的一张"世界全体"图是根据20个国家(23个地域)的色彩感情标准情况画成。这相当于探求到第3因子时的第2、第3因子的平面。"暖""冷"、"轻"与"重"连结成线,可以说是一种偶然,在中央的交结

  • 标签: 因子分析 色彩感 标准情况 资料 质问 世界
  • 简介:高校设计教育与学生毕业后任职能力的脱节,这一现象已存在多年。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目前高校教育体制与行业需求的脱节与滞后,教师引进标准唯学历偏理论,教学偏离行业标准等原因所致。本文作者反思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以教师设计师双重标准,按照设计流程,在每个阶段分别梳理出些许理论设计经验,以求能给将毕业或刚毕业的设计新人一些启发。

  • 标签: 高校设计教育 职业适应性设计主题 风格设计表现
  • 简介:访谈主持人刘小庸(以下简称刘):此次展览于3月18日下午3点在中央美院展览馆举行开幕式。展览采取“对照”的方式,用珍贵的民间艺术原作与老师同学们创作的作品一对一、面对面地展示出来,让观者看到艺术的传承关系:看到过去的民间艺匠创造的艺术美如何在今天仍然魅力四射,看到如何在老迈的枝杆卜长出新的果实,看到古老的艺术如何在新时代的肢体上勃动。

  • 标签: 面对面 访谈录 成果展 民间艺术 课题 对接
  • 简介:在西方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50—60年代是一个爆发期,无论是艺术的形态还是观念在这个时期都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当我们追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之时,从这个时间段出发,能够清理出多条线索。

  • 标签: 艺术发展 新媒体 实验 场域 经验 历史进程
  • 简介:沈尹默是近代中国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他是以学帖出名的。沈尹默近50岁时仍致力于行草书,从米南宫到释智永、而后虞世南、褚遂良,再上溯到“二王”。他又在故宫博览到历代不少名迹,眼界大开,这是沈尹默书法生涯中一个关键时期。沈尹默书法也由此大进,秀雅、俊美的个人风格也基本形成。在书法实践的同时,沈尹默也深入研究书法理论。他结合自己学书的体会,将书法理论通俗化,起到了广泛的宣传作用。正是出于这一点,我们将他的((二王法书管窥》一文给予刊发,以飨读者。

  • 标签: 经验 学习 书法理论 沈尹默 近代中国 书法生涯
  • 简介:毛万宝于近期推出了他的精选五卷本书学论集——《书法美学概论》、《书法美的现代阐释》、《20世纪书法史绎》、《当代书坛批判》《兰亭学探要》,终于使他矻矻探研近30年,且无愧当代的书学成果有了颇具规模的集中展示!万宝君告诉我他是一个幸运的人,上世纪80年代初在大学读中文系时,正赶上学术界的美学热与书学界的书法性质问题大讨论。

  • 标签: 书学 当代 成果 书法美 美学概论 现代阐释
  • 简介:影像模糊化的表现手法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手法之一,在当代画坛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作用,影像模糊化绘画从欧洲的里希特开始到现今的东西方新锐的画家,从形式表现手法上经历了很多的革新。本文归纳总结了九种主要的表现形式手法,研究它们的表现技法及对观者的心理效应。

  • 标签: 影像模糊化 心理经验
  • 简介:胡又笨的个展在京展出后引起很大反响不是偶然的。因为他的艺术解构打破常规,在视觉上给人以一种全新的感受,正是这种全新的视觉经验,引起了观赏者的广泛兴趣。可以说,胡又笨是在传统的水墨材料的范围内创造了一种超越传统方式的水墨新经验。这一经验,打破了上千年承...

  • 标签: 作品评析 新方式 新气象 新经验 水墨画 传统水墨
  • 简介:为了大力弘扬陆维钊等老一辈高等书法教育先驱的教学理念教育精神,助推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构筑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学术交流平台,经研究决定,举办2017书学之路—第二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教学成果展,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举办单位:活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平湖市陆维钊书画院承办。

  • 标签: 书法教育 教育教学 成果展 征稿启事 书学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 简介:<正>一能够使自己安静下来思考的画家,一般具有一种品质,澄清周围的迷雾,自然不会把自身名誉与得失挂在心上。关乎物欲老实说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恐怕都不大容易,尤其为诸多的琐事、无聊的事分去心思,就更难说了。画画毕竟是兴之所致,是一种心态,是对人生的追问陈述。往往追问到终

  • 标签: 画家 审美 西方文化 调侃 雅俗 情境
  • 简介:近期克里斯汀·博尔德特在马尔里赫斯特大学艺术体育馆举办了她的中期作品回顾展。流连在展览的绘画雕塑作品中,就像在解析一个与人类经验有关的艺术作品的发展脉络。展出的50件雕塑作品,每一件都是人体的面貌或存在的证明。有全身像还有局部、工具(模糊的难以理解的功能)、动物、食品衣物以及神秘的有着丰富联想的抽象的形体。通常,博尔德特精心制作的雕塑,无论是再现的还是完全抽象的都充满了模棱两可的双关语意神秘的心理学的深奥玄妙。

  • 标签: 中期作品 克里 经验 人类 雕塑作品 艺术作品
  • 简介:当代绘画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后,社会语景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从时代背景上看,首先有两个重要的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一是1997年国有企业改革,二是1999年高校扩招。站在国家层面上看,这一场变革是深化改革的必然举措,国企改革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高校扩招则是教育走向市场化、大众化的结果,它直接颠覆了先前的教育理念,大学生从国家负责制转向家庭负责制,大众教育取代精英教育。与之相应,从绘画艺术领域来看,原有的宏大叙事转向微观小生活观察视域,精英们的理想主义政治历史情怀转向大众世俗的小资生活常态,国家集体主义转入个体本位主义。

  • 标签: 当代艺术 中国经验 全球化 国有企业改革 高校扩招 精英教育
  • 简介:1972年,迈克尔·巴克桑德尔[MichaelBaxandall]继他的《乔托与修辞学家》[GiottoandtheOrators]之后发表了第二部著作《15世纪意大利的绘画经验:绘画风格社会史入门》[PaintingandExperienceinFifteenthCenturyItaly:APrimerintheSocialHistoryofPictorialStyle],他从艺术社会及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关系着手,又一次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传统的史学,从古希腊时代的修昔底德到19世纪的兰克,都将历史局限于军事和政治的范畴内,艺术更是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问世,使文化史崭露头角,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布克

  • 标签: 绘画风格 15世纪 社会史 意大利人 巴克 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