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在2012年第6期的“关注当下”中,本刊从“公共艺术节”的案例出发,呈现了中国公共艺术在表现形式与核心价值方面的前沿探索和实践。然而,当下中国公共艺术的主流表现形式仍然是物化的“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雕的进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如影随形。城市雕塑的兴衰和转变映射出中国在经济、行政管理、文化和教育等各种方面的水平。2012年12月15日,搜狐文化频道和艺术频道揭晓了由网友评出的“2012中国十大丑陋雕塑”的结果,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 标签: 城市雕塑 丑陋 城市文化建设 公共艺术 城市化进程 行政管理
  • 简介:20世纪初期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一个悲欣交集的时代。面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冲击,中国的有识之士们开始考虑将自己的理想目标转向西方,他们希望通过西方的先进文化知识,来使中国早日走向现代化。当时的津京地区出现了很多美术团体,其中尤以金城先生创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和后来其子金开藩等人创立的"湖社画会"最有代表性,并成为津京地区美术交流的中心。

  • 标签: 传统绘画 中国画学研究会 中国文化 西方政治 美术交流 20世纪
  • 简介:8月7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李可染画院主办的“可贵胆——李可染画院首届院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了140余位艺术家的200幅作品,其中有60余幅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李可染的代表作品。作为李可染画院成立一周年的首届院展,展览也向公众汇报了画院的学术理念和建院一年来工作的基本情况。

  • 标签: 李可染 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 简介:对在中国水彩画艺术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董喜春而言,他以自我真诚又真情的视觉描述,并以一个艺术家敏感又细腻的心灵,对激变的社会、激变的现实作出洞察性的表达,也折射出中国社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期发生的变化,揭示出都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真实处境和生存实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董喜春以其独有的视觉感知方式和个性风貌的视觉描述,在当代中国水彩艺术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董喜春是一个有定力的人。他一直在坚持做

  • 标签: 中国社会 水彩画家 叙述者 全球经济一体化 市场经济时代 水彩画艺术
  • 简介: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金农、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终生贫困,“癸未秋,先生没于扬州佛舍”。(罗聘《冬心先生续集跋》)《清史稿·列传·艺术》“金农”条略日:金农分隶小变汉法,截毫端,作擘窠大字。年五十,始从事于画。初写竹,继画梅,又画马,复画佛。“性逋峭,世以迂怪目之。诗亦壤削苦硬”。

  • 标签: “扬州八怪” 金农 艺术 画马
  • 简介:扬州"八怪"之称,最早见于清汪鋆《扬州画苑录》,其卷二"虞蟾"条云:"所惜同时并举,另出偏师,怪以八名(如李复堂、啸村之类——原注),画非一体,似苏(秦)、张(仪)之捭阖,偭徐(熙)、黄(筌)之遗规。率汰三笔五笔,覆酱嫌桷(原字为左"牛",右"角",字典无此字),胡诌五言七言,打油自喜。非无异趣,适赴歧途。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乎百里。

  • 标签: “扬州八怪” 画家 绘画作品 绘画技法 徐迅
  • 简介:在中国雕塑界,朱尚熹在雕塑的形体与空间研究方面,将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双向深入,齐头并进,特色鲜明,自成一家。

  • 标签: 创作实践 雕塑 形体 探索者
  • 简介:“宋人尚意”,宋代书家以欧阳修、苏轼、黄庭坚以及米芾为代表,提出了一系列的创作主旨。注重书法的主体精神,体现书家的情感、气质与学识,使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结合得更加紧密。

  • 标签: 尚意 陈鸿寿 书风 创作主旨 主体精神 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