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陈继儒(1858-1939年),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自幼聪颖,长大后诗文俱佳,但他一生只有“诸生”的功名,既不考科举,也不做官,而是过着隐居的生活,朝廷多次征召他出来做官,他都称病推辞。继儒博通经史,著述等身,又善绘画。他的文章诗词,极受士人敬重,只要一有新作,人们都争相传抄购买。请他写诗作文的人每天不断。

  • 标签:
  • 简介:兰花数笔兰花山上来,一生心血好培栽。任人论说有长短,本性幽香常自开。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当代台湾学者张永明先生,自幼聪明过人,7岁就能写诗作文,被称为"武平才子"。他做过一首绝妙的:百尺楼前丈八溪,四声羌笛六桥西。传书望断三春雁,倚枕愁闻五夜鸡。夕一逢牛女会,十年空说案眉齐。

  • 标签: 数字诗
  • 简介:中国历来就有“画本一律”之说,这当然是讲与画的关系之密切。讲到和画的关系,我们自然会想起有“山林诗人,田园画家”之称的王维(字摩诘)。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

  • 标签: 苏东坡 “诗画本一律” 王维 山林诗 田园 文豪
  • 简介: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读来赧然生愧,不由歆羡那与天地同游的上古时代。“日出而作,Et人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那是与自然密合无间的心契。那时,人忘情地看着周遭的世界,万物鲜莹。

  • 标签: 《日知录》 七月流火 上古时代 顾炎武
  • 简介:毛齐之交1949年,毛泽东进北平后,亲自给齐白石写了封信,邀请他作为无党派人士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齐白石为了表达谢意,精心镌刻了朱文白文两枚寿山石名章,在开国大典前呈毛泽东。但他自觉年事已高,没有参加政协会议。1950年初夏的一天,毛泽东派秘书田家英来西城区跨车胡同看望齐白石,并以老乡身份邀请齐白石到中南海品茶赏花。

  • 标签: 齐白石 故事 政治协商会议 无党派人士 毛泽东 开国大典
  • 简介:一多一少,尽在其间吴昌硕曾感慨:学古人画,大不易。他举例说,如倪云林(倪瓒)的笔法最简,寥寥数百笔,就成一帧画,但摹临者,虽用了一二千笔,仍觉得意犹未尽。反之,元代黄鹤山樵(王蒙)的笔法最繁、其一幅画,假定为万

  • 标签: 吴昌硕故事
  • 简介:图案基础技法()岳志忠()图案的表现技法图案的造型与色彩,是通过一定的表现技法实现的。不同的技法,有着不同的表现效果,所以图案的艺术效果好与差、水平的高与低,主要取决于表现技法的运用和发挥。因此,作为初学者不要忽视技法的训练,尤其是基础技法的训练...

  • 标签: 表现技法 图案设计 图案造型 图案纹样 平涂法 湿画法
  • 简介:作品简介:印文:周泽。时代:秦。材料:铜。尺寸:纵16毫米,横9毫米。作品欣赏:此印工稳典雅,落落大方。首先,"日"字界格并不上下平分,而是上小下大,上缩下展。这种布置方式,打破了印面平分的常规,使得文字之间的关系通过揖让穿插、收放及虚实疏密的处理,联系更加紧密,对印面的布置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 标签: 印面 印文 作品简介 界格 右部 长右
  • 简介:从黄庭坚的论书诗中可以看出.崇晋尚韵、尚意反俗是黄庭坚书学观的两个最为根本的方面,亦即法古与创新。其中崇晋尚韵是手段、是方法,而创新、尚意、脱俗才是目的。黄庭坚书法遒逸鼻荡、秀劲飘洒,在其论书诗中皆有所表露,

  • 标签: 黄庭坚 论书诗 晋韵 脱俗
  • 简介:明代中期吴门地区沈周、文征明及其他友人之间的一次“落花”主题的画唱和活动,诞生了多件著名的书画作品。其中,发起者是作品现存南京博物院的沈周,在《落花诗意图》画跋中沈周记写了自己及友人所作的30首落花

  • 标签: 明代中期 落花诗 卷册 书画作品 南京博物院 “落花”
  • 简介:李唐盛世,书艺昌炽.诗文兴隆,洵为论书的滋生提供了丰肥土壤。唐前咏书论书多为辞赋,唐代肇始多为诗歌。论书的开创当在初唐.开创者应为岑文本和李峤二位诗人。其后盖以“安史之乱”为界,唐代论书约分两个阶段:成熟期和高峰期。李峤、李颀、李白“三李”之首倡“骨”与“神”.为论书的成熟作出莫大贡献。俟杜甫出,弘奖“骨”、“神”风流,高吟“书贵瘦硬方通神”.“尚骨通神”遂成为有唐一代书法和书论孜孜以求的最高理想。种甫可视为唐代论书发展的枢纽人物。其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侪辈并辔抗行,于论书各有功绩。“清劲”二字可名唐初书风.一如李峤、李白说。篆隶复兴、草书狂逸、晚唐僧书通禅、书圣影响泽被唐代等等,皆能从论书诗中略窥一二。中唐书肥缘于媚上.厚硕如徐浩者亦尚筋骨.杜甫“瘦硬”说实为书家内在的共同追求。矧旭劲素瘦.篆隶亦未一味趋肥,故韩愈借挞伐右军“俗书”之名,实为“复尚清劲”也。尽管中唐书法趋上而肥,唐代书论却崇尚筋骨、觅神求逸,慎始慎终。“尚骨通神”既为论书的核心思想,亦为唐代书论之精髓所在。二者水乳交融,相依互补。唐代“神”、“逸”无争,胼手胝足,于论书诗中亦有分说。本文首次系统研究唐代论书。唐代论书涛暨书论,与文论、诗论、画论等一起共同构筑唐代美学大厦.良可称善。自唐代开创并形成第一个高峰之后,论书旋成为宋及宋后各朝文人歌咏书法的主要文学手段。

  • 标签: 唐代 “安史之乱” “神” 最高理想 核心思想 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