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日益翻新出巧的数字新媒体现象,学界的研究路径大致可以归纳为两条,即社会科学理路和人文艺术学理路。就社会科学而言,新媒体研究引入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方法,更有法律、国际关系等学科的辅佐;就人文艺术学而言,新媒体研究借鉴文学、语言学、艺术史学、视觉文化研究等学科的方法,更与影视艺术、哲学、美学等学科结为近姻。文章在概念纷繁、新论迭出、方法多元的新媒体研究景观中提炼出两大中心观念,认为广义的权力问题定义社会科学理路研究新媒体的核心,而广义的互动性概念则构成人文艺术学理路透视新媒体的焦点。文章进一步认为,包含屏幕讨论在内的界面(interface)思考或可成为新媒体研究中融合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理路的汇聚点。

  • 标签: 新媒体时代 人文艺术 社会科学 文化研究 媒体研究 转型
  • 简介:在美国电影《黑客帝国》(TheMatrix,1999)里,生活在矩阵中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来正常的现实世界似乎被某种力量所控制。为了调查此事,尼奥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反抗组织成员崔尼蒂指引下,去见该组织的船长墨菲斯。墨菲斯告诉尼奥,"母体"(TheMatrix)无所不在、随处可见,它就是这个世界,蒙蔽你的双眼让你远离"真相";而所谓的"真相",是每个人呱呱落地后,就活在一个没有知觉的监狱,

  • 标签: 网络叙事 超文本 意义 《黑客帝国》 现实世界 组织成员
  • 简介:进入21世纪,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异常紧密,文学生产的一切活动都未能离开媒介场的干预。不同的媒介以及媒介的操纵者、参与者,依凭他们占据的位置和所拥有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资本的占有,或通过占有的资本获得一定的权力,操控影响传媒的性能。资本对于网络写作者和网络经营者的诱导,新媒体技术带给大众的新鲜体验与欲求,多种合力开启网络写作的产业化运作过程,影响传统的文学生产、传播机制。传媒文化的新变催化带有商品属性写作的出现。经济的诱惑、技术的支持、新老媒介间既战又和,使网络文学的生产场变得异常复杂,甚至震荡整个文学生态。

  • 标签: 网络写作 产业化 新媒体技术 中国 文学生产 传媒文化
  • 简介:互联网让读者与作者的在线适时互动成为可能,这似乎在还原传统社会“讲故事”的群体氛同,同时批评对创作似乎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但实际上它与“讲故事”的精神形同而实异,同时在根本上形成对作者的双重绑架关系。追义族结成狂欢的共同体,但这种狂欢与在狂欢中建构的理想自我只不过是一种幻象。追文族在阅读网文过程中基于业余者立场与玩耍心态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生产性,但最终业余者成为专家,使用价值重新沦为交换价值,从而无法走出“抵抗”的悖论。

  • 标签: 共同体 读写互动 幻象 网络 交换价值 理想自我
  • 简介:"启蒙的绝境"和"娱乐至死"构成中国网络文学的现实语境和国际语境,也决定了网络文学在价值观上整体的"回撤"姿态。"清穿"一"穿"回到启蒙前,通过消解爱情神话的幻象而解构爱情的主体,从而缓解人们的价值危机和情感焦虑,形成"反言情的言情模式"。在"后撤"的总体态势下,网络小说《间客》的逆流而上特别值得关注。小说以幻想的方式在"第二世界"重新立法,以个人英雄主义坚持启蒙立场,在没有"另类制度选择"的总体困境下,坚持"个人另类选择"的权利。在文学传统上,《间客》是《平凡的世界》的延续,但在现实主义的乌托邦叙述已经不再可能的今天,只能在"异托邦"里建立另类个人选择的幻象空间,并以此实现其意识形态功能。

  • 标签: 个人英雄主义 意识形态功能 网络文学 异托邦 幻象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