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人类大概是唯一在睡眠时头枕枕头的动物。枕头的历史可能接近于人类的历史。一个人的生命大约三分之一是与枕头相伴度过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枕头也浸润了种种文化的意义。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寤寐无为,辗转伏枕”的句子。古时候,人们把采集来的香花放在枕头里,

  • 标签: 民间美术 枕头 刺绣 造型理念 造型艺术 新婚夫妇
  • 简介:“红卫兵”这帽子王彬彬现在是1996年的春季。按照麦克法夸尔在《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中的说法,30年前的此时,中国“看起来是一个稳定的、有秩序的、团结的国家”;“但仅仅几个月时间,这种和平统一的景象就破碎了。在外国人和大多数中国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无...

  • 标签: “红卫兵” 理想与激情 张承志 文革 反知识分子 王朔
  • 简介: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刘索拉是通过她的获奖小说《你别无选择》。刘索拉的文学天赋很高,但是她最喜欢的还是音乐,她的名字“拉”就是音乐里七个音符中的两个。1977年,刘索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受到西方学院派古典音乐的教育和中国民族音乐的熏陶。1978年,刘索拉应美国新闻总署的邀请

  • 标签: 蓝调 流行音乐 音乐家 小说 中央音乐学院 古典音乐
  • 简介:代,男,藏族,1948年生,甘肃夏河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藏语文专业,并获得藏语文学士学位。现为甘南州文联副主席、夏河县政府史志办公室主任、《夏河县志》主编,中央党员,副研究员。代同志的口头禅是:踏踏实实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人。这既是他的座右铭,又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代出生在闻名遐迩的拉卜楞镇,五十岁的他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学毕业后,代积极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的号召,曾在科才乡跟牧民生活了四年,在那极其艰难而复杂的岁月里,他当过民办教员、赤脚医生,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尤其是藏族人民的朴实、善良、勤劳、豪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对牧民的风俗习惯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在上卡加当了六年教员,后又到县文教局搞文艺创作。1977年调到县委宣传部报道组,在这期间,为了大量搜集新闻素材和及时发现掌握新闻线索,他曾跑遍全县所有山山沟沟、村村寨寨,到处留下他耕耘的足迹,一篇篇满含深情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报道见诸报端。1978年他首次在杂志上发表了散文《明珠流彩》。1978年10月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这特大...

  • 标签: 勤耕耘 学者索代 情系
  • 简介:“羌姆”以表演藏传佛教宗教乐舞为主要内容,宣传佛教抑恶扬善、出离轮回、求得解脱、利乐友情等方面的基本教义,且有驱逐病魔、保佑安泰、祈福迎新等功能。本文通过对赞丹寺“羌姆”艺术的分析与研究。概括出其基本特征和意义。

  • 标签: 羌姆 跳神 索赞丹寺
  • 简介:尽管人们不断惊呼互联网时代造就了日新月异、蔚为大观的文化景态,但我个人却觉得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如果一个人很早就接触到林林总总、千奇百怪的后现代理论的话,一定不会为现状所困惑。世上所行之一切,思想之先锋早作预言,外物所有之形态,观念之物俱先行存在。今天的世界面貌,无非是上世纪中下叶以来的后现代思潮所塑造的。当人们惊呼“新媒体”对文艺批评所发起的冲击之时,千万不要忽略了何止是单单的“文艺批评”,互联网对整个社会都在解构与重新建构之中。我们与其观察、剖析这种变革的种种现象,不如思考一下变革所造就的新生态,探求文艺批评需要做出应对的可能性。

  • 标签: 互联网时代 文艺批评 块茎 后现代理论 后现代思潮 重新建构
  • 简介:马致远《荐福碑》杂剧写北宋仁宗朝前后事,剧中主人公张镐以文人不偶,流落他乡,不得已借范仲淹荐书以求闻达,不料时运背晦,将成而复败,至屈栖佛刹,拓唐欧阳询荐福寺碑文。然其人实出自唐代同名之真实人物,而北宋苏轼复推波助澜,终酝酿形成此艺术形象。其人其事于唐、宋正史、诗文别集、笔记等文献皆有征,杂剧显为杂采众说,羼合凑成。现就前人研究已得、未得,

  • 标签: 马致远 剧本 艺术形象 诗文别集 宋仁宗 主人公
  • 简介:尔·贝娄的《寻找格林先生》虽是短篇小说,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在大萧条后的芝加哥,普通的知识分子乔治·格里布为了给特利弗·格林送救济支票。费了很多周折。他不怕挫折、不辞辛苦的寻找体现出了一种普世的价值观,那就是发自内在的对人的关心,也就是在“分崩离析”的世界里对善的执著。该小说体现了尔·贝娄的重要的人文理念。

  • 标签: 寻找 做事 人文关怀
  • 简介:进入19世纪,受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方艺术浪潮的冲击,俄国美术也努力在各个方面跟上这个不断变化的浪潮,由圣像背景风光中,加入少量写生及画家想象,出现了浪漫式风景画。民主主义美学思想的传播,及法国现实主义与巴比松画派的影响,使俄国画家们纷纷走出画室,在实地写生的基础上,

  • 标签: 巴比松画派 风景画 俄罗斯 19世纪 西方艺术 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