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很多人把余友涵身上那股沉着练达的气质归因于他的上海出身。如今,无论是艺术市场还是历史对话,都开始重新关注他的创作。

  • 标签: 艺术市场 余友涵 艺术家 中国
  • 简介:字云平,别号西窗居士。1940年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师从王雪涛先生、高冠华先生多年。在个人的长期艺术实践中,潜心研究中国画的基础理论并著有《花鸟画章法入门》《西窗画要十说》等书(分别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同时经过20多年的摸索、试验、摸索出一种“流动渣染”的渲染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渲染方法的工艺流程。传统渲染方法是先调和好水与墨,然后作画。而流动渲染是让水与墨在运动中调和。在流动渲染的基础上,蔺高管创造出一种新的画法一“流动水墨画”。“流动水墨画”的独特性在于它既不能临摹也无法手工复制。“流动水墨画”为传统水墨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茌中国水墨画的创新道路中迈出了勇于尝试的一步。

  • 标签: 传统水墨画 高管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40年 中国水墨画 国画专业
  • 简介:拉斯科洞窟壁画是人类创造出的最初艺术痕迹。之所以有这样出色的艺术,是因为"流动性心性"开始在生命体内自由流转,赋予了人类妄想的幻想界和超越日常的能量,它是一种"对称性逻辑",是连接艺术学与人类学的共通因子。人类的心性是"非对称性逻辑"与"对称性逻辑"两个层面的结合体,自新人类诞生以来,我们要借助"对称性逻辑"探究构成自身本质的存在。人类学可以说是作为洞窟中进行的神秘性、"超越性探求"的实践而萌芽的,继"对称性人类学"的提出之后,探究现代人类社会本质的"流动性心性"和按照"对称性逻辑"运作的"无意识"机能,便成为艺术人类学的使命。艺术人类学如若将"流动之心"重新定位成基石,将会重焕活力。

  • 标签: 流动性心性 对称性逻辑 非对称性逻辑 艺术人类学
  • 简介:《无穷动》是宁瀛2005年的电影,整部电影中没有男性角色,只有四个更年期的女人在四合院内一天的生活。从时空流动与女性意识的角度切八,该片的时空被极度压缩,在封闭的时空中女性被围困在无穷涌动的欲望中,而女性们最终的出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悖论的是前路仍然未知。

  • 标签: 《无穷动》 时空流动 女性意识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人类学界开始反思过去认为"作为和谐的整体"的文化概念,人类学家开始关注文化内部的流动性、差异性和历史联系。巴伯若·尼姆里·阿吉兹的《藏边人家》是站在藏族社会多样性、流动性与历史性的角度来呈现藏族文化的,她加入到了对"没有历史的人民"的反思潮流当中,在该书中呈现出了藏族社会深刻的多样性与变动性。

  • 标签: 阿吉兹 《藏边人家》 流动性
  • 简介:"HBOX"是由爱马仕集团于2006年发起的一个项目,由策展人本杰明·维尔(BenjaminWeil)策划,每年为4位艺术家提供资金用以创作单频道视频作品,这些作品将在一个可完全拆解及重装的流动放映室内播放。

  • 标签: 放映室 影像 本杰明 策展人 艺术家 作品
  • 简介:分类可能会偏颇,然而,没有了分类,研究可能寸步难行。如果我们愿意像西方的研究者一样尊重物质的第一性的话,可以大致地将当代文学的写作者依其经历归为三类。

  • 标签: 当代作家 房间 当代文学 研究者 写作者 分类
  • 简介:高大钢“流动的记录”2005年个人油画艺术展让我有机会较为完整系统地面对面地“阅读”画家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各个时期的油画创作精品。从高大钢作品的图象形式中,我发觉其对生命主题的深度追求和探索是建构在其带点狂野的浪漫主义抒情本性之上的。他的作品充分借鉴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大师蒙德里安的艺术元素,但在心灵的探索、意境的营造、抽象话语的阐释上又有其个人独特的风格。

  • 标签: 生命主题 风格派 流动 构成主义 本性 作品
  • 简介:博物馆学者威尔(Weil)于1990年提出,在接近21世纪之时,对博物馆的角色,在哲学上的讨论,有三个主要的功能,即为:1.保存(topreserve);2.研究(tostudy);3.传达(tocommunicate)。其中:"保存"包含了文物和标本的典藏和照顾;"研究"以搜集文物的研究并被实现成为知识的有机体;"传达"亦为沟通,它是双向的运作,博物馆与观众两者之间的互动,包含所具有的活动和专业上的体现,能让大众接近所研究之文物与成果。

  • 标签: 博物馆 美术馆 品牌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