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白山黑水孕育出的满族民间故事既充满了浓郁的英雄主义情结,又不乏对"智者""长者"的崇拜。同在东北大地的傍海小城庄河自古便是满族与汉族杂居生活之地,在长期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庄河民间故事形成了"山海兼备""敬武崇文"等特征的故事体系,更有着极其鲜明的满族文化属性,在辽宁乃至东北民间故事中都有着极其特殊的位置。

  • 标签: 庄河 民间故事 满族 文化属性
  • 简介: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社会活动的产物。民众从生活体验出发,将对于生活的经验、人生的知识和美好的愿望注入故事的创作之中,充分展现了民众生活、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艺术情趣。显示出民间审美趣味的民间故事,以其质朴纯洁的审美品格,重新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 标签: 宁夏 民间故事 审美趣味 生活世界 现代性
  • 简介:近年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国艺术领域传统的艺术观念正在发生着根本的改变,人们开始更多的审视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把民间装饰元素融入其中,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艺术的设计水平。本文在对民间装饰元素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装饰元素的应用价值,并且进一步研究了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民间装饰元素的应用表现。

  • 标签: 现代艺术设计 民间 装饰元素
  • 简介:壮族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塑造出丰富而独特的女性形象。文章以1984年版蓝鸿恩编著的《壮族民间故事选》里面的32篇民间故事为研究对象,对"老妇人形象"和"年轻女性形象"两大类进行概括分析,通过分析这些壮族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的特征,了解壮族民间故事里蕴含的文化内在精神特质。

  • 标签: 女性形象 二元对立 精神道德 文化特质
  • 简介:我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和民间舞是我国相当重要的民间瑰宝。中国民族民间舞伴随着不同历史时代的变迁,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就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些许支持。

  • 标签: 民族民间舞 发展趋势 历史文化
  • 简介:国破家亡,国富民强:有国才有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家和日子旺,人和事业兴:家和万事兴是万世流芳的祖训;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夫妻是家庭兴旺的支撑;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百善孝为先是尊老爱老的基础。民间传统文化是社会道德的源泉。

  • 标签: 家庭美德 家和万事兴 夫妻和睦 养老爱老 传统文化
  • 简介: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有难以计数的体现正确社会公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公德心方面的认识与实践经验,如爱国主义、追求真善美、崇尚真理、遵守规矩、爱护环境等,这些有待于我们去发掘、珍视、弘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标签: 社会公德 真善美 崇尚真理 依法治国
  • 简介:目前,从掌握的基本资料来看,锡伯族的民间舞蹈可分为两大类,即古典舞和贝伦舞。进一步整理和发掘这些民间舞蹈的素材必须要在尊重历史、尊重民族的民风民俗和审美习惯的基础上以科学的、发展的观点进行。

  • 标签: 锡伯族 民间舞蹈 素材 整理与研究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民族民间舞蹈越来越成为各大高校舞蹈专业开设的基础专业课之一。民族民间舞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展现我国展现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我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手段。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改革,推动民族民间舞蹈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改革提出了建议,希望以此促进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

  • 标签: 高校 民族民间舞蹈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 简介:本文从绘本创作的角度出发,梳理了我国原创儿童绘本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与儿童绘本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而从民间美术的形式、造型以及构图三个方面总结和归纳了创作的方法及途径,进而探寻二者相结合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儿童绘本 传统民间美术 创作
  • 简介:在中央苏区,民间泛戏剧表演取代传统戏曲成为乡村最活跃的戏剧演出形式之一。其主要包括歌舞杂戏表演、说唱表演、杂艺(耍)表演及游戏表演等多种形态。在革命者的改造之下,民间泛戏剧演出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凸显出革命的集体意志。通过革命化的民间泛戏剧表演,革命者复活了乡村传统的文化仪式,吸引民众参与广场狂欢,制造出轰轰烈烈的革命场面。

  • 标签: 民间 泛戏剧 中央苏区 仪式 红色戏剧
  • 简介: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以往的城镇化,它更加关注人本身和人的发展。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性文化,理应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其反哺机能,因为民间艺术是广大民众智慧的结晶,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民族风格中饱含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在族群认同建构和公民身份塑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藏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存在以下四组关系:传承与创新;机器与手工;传统与现代;生意与信仰。上述四组矛盾关系是可以化解的。城镇化带给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的负面影响使不少学者感到担忧,其实在城镇化进程中,民俗文化的淡化、弱化甚至消失并不是事实的全部,它也能从城镇化建设中找到发展空间。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西藏 民间艺术
  • 简介: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所占比例很少,不管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风格引入上,高校钢琴教育更偏向西方音乐体系,这样的教育形式对我国音乐教育无疑是一把双刃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目前钢琴教育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过于重视西洋文化,对民族音乐中的钢琴作品抱有一种偏见,导致民族音乐在钢琴教学中产生脱节,另一方面是当前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钢琴教学中,有关民族音乐的研究较少,即使弹奏也是机械性练习。

  • 标签: 民族音乐 音乐 民族民间 教学 高校 钢琴
  • 简介:民间舞蹈的呈现不仅具有娱乐性,还承载着文化传播的使命,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生活形态、信仰习俗的缩影。民间舞蹈来源于民俗文化、依赖于民俗文化而存在,面对当下民间舞蹈存在的弊病,有必要呼吁民间舞的教学实践,一定要紧扣民俗文化背景,让演员了解舞蹈背后的成因,知道自己为什么起舞,如此一来,舞蹈表演不仅更真挚感人,还正确地传扬了民俗文化。

  • 标签: 舞蹈研究 民间舞蹈 民俗文化 舞蹈教学
  • 简介:视觉文化时代以形象为基础的消费推动公共文化生活中大众审美消费文化需求,公众对于地域异质文化的符号消费推动了绵竹年画资源的公共文化资本转化,成为当下地域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在以政府、企业、民间艺术传承人构成的对民间艺术资源管理的公共文化机制中,年画作为奇观性、体验性、视觉性、差异性符号的表征,逐步进入现实公共文化生活和现实文化生产,成为集体的、开放的、系统的、具有普遍影响力的地域公共视觉文化资源,并借助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实现形象资本的拓展和延伸。

  • 标签: 视觉文化 公众 绵竹年画 公共文化 服务
  • 简介:文字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书写"是记录文字传播语言的最主要方式。文字产生之后,"书写"活动便逐渐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日常书写"这一文字使用的书写活动,并使文字记录和传播语言的功能得以发挥。古代的"日常书写"活动遗留下来的大量墨迹资料。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书写 墨迹 文字使用 写本 民间
  • 简介:《布老虎寻踪——北方三省布老虎活态调查和研究》以若干乡土社区的布老虎调查为经验基础,展示布老虎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以及布老虎与乡土社区的互动情况,并分析了民间工艺在生产性保护中的本真性和整体性问题。

  • 标签: 布老虎 民间工艺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