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李白、杜甫合称“李杜”,是唐诗艺术史上璀璨的“双子星座”。唐玄宗天宝三年,杜甫和李白在洛阳初次相会,当时李白已经是名动天下的大诗人,而杜甫在科举考试中屡战屡败。有人说“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兄弟般的情谊”,还说这次会面是“两颗伟大而孤独的心灵在终极艺术面前的理解和震颤”。实际上杜甫对李白是发自心底的尊崇,而他对李白来说很可能只是人生中的匆匆过客。毕竟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多达十几首,而李白提到杜甫的诗作仅有三首。这个对比足够说明问题了吧?

  • 标签: 李白 杜甫 朋友 学说 科举考试 艺术史
  • 简介:我们有过辉煌的古典诗歌历史,但由于地理大发现和工业文明开启了资本主义的大门,世界进入现代化的历程,中国古典诗歌为了适应这个进程,在西方列强的枪炮声中戛然而止,中国诗歌进入新的时期。这种选择在文化心理上是被迫的;

  • 标签: 第三代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 运动 转身 地理大发现 资本主义
  • 简介:第一节:写诗就像一场恋爱写诗对我来说并不是刻意寻找,就像谈恋爱,可遇而不可求。而且一旦事先被规定了情境、主题,就不那么可爱了。比如你要找个什么样的人,身高多少、长相如何、收入高低、家庭背景、学历等级等,这些你都了解清楚了,那么这场恋爱就变得毫无生机了。我喜欢那种一见钟情,瞬间擦出的火花,突如其来的战栗,不被计划、不被预谋、不被允许。

  • 标签: 诗歌 家庭背景 一见钟情 恋爱 写诗 预谋
  • 简介:备受各界关注的“世界华语诗歌联盟”揭牌仪式暨2015年度新闻发布会于2014年12月10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成功举办。中国诗歌学会荣誉会长、世界华语诗歌联盟荣誉主席张同吾,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世界华语诗歌联盟联席主席曾凡华,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主任、世界华语诗歌联盟联席主席吴思敬,文化评论家、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徐国宝博士,中国驻纽约前营领事、世界华语诗歌联盟联席主席邱胜云大使,中国朗诵家协会联席主席、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总裁高峰,著名诗歌教育家、世界华语诗歌联盟联席主席闪世昌,北京人文大学创校校长、中国人民大学资深诗论教授、世界华语诗歌联盟联席主席周宏兴,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编辑李师东,诗人、香港铜锣湾集团主席、香港诗词学会会长、世界华语诗歌联盟联席主席、常务理事陈智,诗人、著名律师、世界华语诗歌联盟常务理事干大江,中华诗词协会副会长何云春,以及世界华语诗歌联盟创意者与倡导者、诗论家、诗人、中美基金会主席、北京美在其中文化发展中心创始人李黎等数百位嘉宾出席了本次盛会。

  • 标签: 中国诗歌 联盟 华语 世界 北京人文大学 中国青年出版社
  • 简介:在诗人前期时候,其诗歌内容多为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等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并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随着阅历的丰富,在他后半期的生活中,政治日益黑暗腐败,使得他的政治热情逐渐衰退,诗歌题材逐渐转向了恬淡宁静的田园山水上。

  • 标签: 王维 诗歌 积极 宁静
  • 简介:昌耀不是一个多产的诗人,一本薄薄的诗集却蕴含了太多深刻的哲思与追索,一条明显的时间流变线索贯穿于他的诗歌。不同的时间意识,从静止不变的田园时间,到流动不居的历史时间,再到破碎成断裂状的现代时间,统一于他所处的这个旷远的空间——青藏高原。从昌耀诗歌中读出其时间意识的流变及其诗歌中时间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为解读昌耀诗歌开辟另一条比较独特的道路。

  • 标签: 昌耀 田园时间 历史时间 现代时间
  • 简介:宋代是我国诗歌题画方式发生重大历史变革的一个转捩点.本文通过对宋代诗歌题画方式之沿革的述论,可以让我们较为清晰地认识宋人艺术化生活方式的一个侧面.

  • 标签: 宋代 诗歌 题画方式 黄庭坚 赵松雪
  • 简介:周部族的音乐与歌诗包括周人建立王朝之前的创作,和取代殷商入主中原以后的创作.他们的音乐就是雅乐,也称之为朝廷的正乐.这是以笙为主要乐器,产生于西部的音乐.

  • 标签: 诗歌 歌诗 《诗经》 创作 周人 作品
  • 简介:新发现的公鼐出版发行.由该书可见公鼐的文学创作主张和诗歌创作成就.公鼐曾崇拜拟古主义者,后来成为拟古主义的反对者,认为文学创作是时代的反映,随时代发展的,'势使然也.'其作品表现出鲜明的政治主见和思想倾向.感慨国事,关心民瘼;指陈时弊,愤世嫉俗;热爱生活,吟咏亲情,讴歌祖国壮丽河山是公鼐诗作的主调.公鼐对多种诗歌体裁运用自如.即地兴思,托古讽今,引经据典,熔化史实,为我所用,是公鼐诗创作的主要艺术特点.其语言风格沉郁顿挫,厚重朴拙,时有妙语惊出,如古木绽抽新枝,古朴与清新和谐统一.仅就来看,公鼐应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称得上万历诗坛'巨擘'、'宿望'.

  • 标签: 拟古 文学创作 文学主张 诗歌 沉郁 愤世嫉俗
  • 简介:军旅诗近50年的发展路向清楚地显示出诗歌中公共感情、公共价值的失落,也因此造成了军旅诗的自我边缘化。使军旅诗写作陷入低谷的文学背景是:自“朦胧诗”、“朦胧诗以后”等各阶段形形色色的中国诗歌“转向”、“革命”和“现代化”以后,不管哪一代哪一派,也无论“保守”或“激进”,差不多都是以一种社会政治冷漠症的表现,让自身在大众视野中消失了。特别是在今天,思想的解放与思想的现代化,仍是我们民族文化生存发展之路上不可逾越的精神现实。诗歌虽非理性的产物,不可能取代思想和哲学,但思想哲学的高度却是诗歌应该有且是必须有的高度,我们在反观军旅诗歌的历史时,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军旅诗 诗歌本体 公共世界 诗歌传统
  • 简介:关于当代诗歌三十年,最形象也最恰如其分的一句话,莫过于一位诗人的描述:如果说朦胧诗是当代诗歌的第一声春雷,那么,现在大地才真正觉醒,万物萌发,竞相争艳,生机勃勃。对此一景象,可用“草根性”一词来描绘。我提出诗歌的“草根性”,针对的是新诗完全从外移植引进过来,因而水土不服,无法深人普通中国人心灵,所以,当代诗歌应该完成其草根化、本土化的进程。因此,

  • 标签: 当代诗歌 朦胧诗 中国人 本土化 诗人
  • 简介:“文革”时期的诗歌按照思想感情倾向可分为三类:一是表现革命理想;二是表现困惑、怀疑思想;三是表现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三类诗歌随着“文革”的深入依次成为诗歌的主流.从原因上来讲,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变化,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是脱不了关系的;而从影响上来讲,文革诗歌的变化发展也对后来出现的文学现象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文革” 诗歌 大众
  • 简介:《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形式由诗歌成为戏剧,在叙事方式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文章从革命话语、爱情故事和乡土背景三个层面,分析《王贵与李香香》从诗歌到秦腔现代戏的过程中,叙事内容和方式的转变。

  • 标签: 秦腔 《王贵与李香香》 革命话语 爱情故事 乡土景观
  • 简介:2016年12月4日,北京国家话剧院小剧场,诗歌剧场《随黄公望游富春山》。这是一根长长的互相勾连又相互拆解的艺术链条,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到翟永明长诗《随黄公望游富春山》,再到陈思安的同名诗歌剧场。

  • 标签: 黄公望 小剧场 诗歌 长诗 和同 钥匙
  • 简介:艺术电影和诗歌作为两种日益边缘化的文艺样式,在商业文化泛滥成灾的多媒体传播时代举步维艰。而农民工作为大众文化中被长期忽视的边缘群体,正在消费美学主导的文化部落中丧失自己的话语权。“我们想看看,这三样边缘(诗歌、纪录片和工人)究竟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奇观,产生什么样的能量。命运交响,有诗为证,底层的声音或许微弱,但聚集起来也将成为历史的证言。”2015年5月,《我的诗篇》导演、诗人秦晓宇在天津大剧院的草根诗人朗诵会上这样描述自己的电影。

  • 标签: 纪录电影 艺术电影 传播时代 诗篇 诗歌 多维度
  • 简介: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熏陶和前代文艺理论的影响,又在唐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下,唐代不少诗人形成了直觉体悟式的创作思维,在创作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追求“境生象外”的韵外之致,讲究化景物为情思,追求意境的氛围等几个方面,由此形成唐代诗歌独具一格的风神情韵,让人味之无极。

  • 标签: 唐代诗人 直觉体悟 创作思维
  • 简介: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袁编云:'她出身卑微,沦落风尘,成为姑苏城中艳名大噪的花魁。她与雯青一见如故,从此宠擅专房。后随雯青远赴欧西各国,俨然命妇,靓妆婀娜,又兼能操外语,出入宫廷和社交场合,赢得‘放诞美人’的芳名。她聪明乖巧,善解人意;又机敏老辣,富有手腕。温顺时,如依人小鸟;刁恶时,如毒螫蛇蝎。她轻薄如浮花浪蕊,终于把雯青活活气死。这是一种不合理制度中形成的畸形性格:她被男人当

  • 标签: 中的养生 养生问题 古代文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