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在整个蒙古族音乐发展史上""一词含义有多种指向,几乎每一个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都有其不同的含义。本文所要阐述的对象是清代中叶以来直至现今科尔沁地区的"传统",这个"传统"指的是现在蒙古族乐器四家族中的

  • 标签: 传统胡尔 潮音乐 音乐传统
  • 简介:约有10多万人口,族属未定,主要分布在喜玛拉雅山南麓西藏与尼泊尔边境茂密的森林地带,此外在锡金和不丹境内也有少数夏人散居。夏人大多数居住在尼泊尔北部边境的孔布、比贡、劳布吉、工雄、嘎里召、南岗里、巴东岗、岗等地。西藏境内的夏人约有1500多人,聚居于定吉县的陈塘区和樟木镇的立新、雪布岗两村及定日县绒辖区的边境地区。樟木立新、雪布岗村的夏人有很多现已搬迁到樟木镇居住。

  • 标签: 夏尔巴人 巴东 族属 聚居 居住 喜玛拉雅山
  • 简介:品类繁多的西藏民间歌舞,从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就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藏族民间歌舞发表过很多的文章和论述,而独具一格的夏民间舞,至今却没有人介绍,究其原因:一是因夏人居住在偏僻的边境山区,以前交通非常不便,因而民间歌舞流传范围很小,人们也无法作更多的了解。二是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尼泊尔、印度等国接界,有着不曾间断的交往,它的音乐舞蹈似乎没有一般人所认为的西藏特点,加上十年动乱,夏歌舞又被诬为“异国情调,扭屁股的轻歌漫舞”而被禁止,直到“四人帮”打倒后,舞台上出现了夏的歌舞节目,才逐渐被人们所知。鉴于这种情况,本文试图简单对夏民间舞加以概述,希望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指教。夏——意即“东方人”。居住在西

  • 标签: 夏尔巴人 西藏和平解放 民间歌舞 异国情调 流传范围 重山峻岭
  • 简介:仁乌力格”,是蒙古族说唱艺术的一个分支,专指在四伴奏下叙述故事的特定形式。据考证,这是清代中后期的叫法;在这以前,琴、书结合而形成的说唱艺术,只有“潮仁乌力格”,是指在马头琴伴奏下叙述故事的另一种特定形式。不论哪一种形式之中,琴、书两者向来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是异质的。“”言指“四”,“潮”言指“马头琴”,演奏乐器的人叫“沁(齐)”或叫“潮沁(齐)”;而“乌力格”言指“故事(书)”,讲述故事的人叫“乌力格沁(奇)”,可见当初,它们都有各自的路数。后来,随着历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蒙古族的艺术形式有所变化和增补,艺术分类也趋向精密,出现了重新分野和组合状态。至于,蒙古族说唱艺术起源于哪时、何地、某人之说,中外一些学者素有纷争,各有见地。本文只就“仁乌力格”的本质与特征、演化与发展以及风格与流派等三个方面,浅论一下我们的印象。本质与特征据有人统计,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曲艺类型竟有三百余种,不亚于戏曲剧种的量。从它形成到现在已经搭跨两个世纪,足有一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了。一百多年来,它以多彩的风姿立于民族的艺坛,以丰盈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了蒙古...

  • 标签: 乌力格尔 格尔概观 胡仁乌力
  • 简介:1942年4月中旬的一天,在祖国西陲重镇塔城,“从苏联回来了两位年轻漂亮的姐妹舞蹈家”,人们兴奋地传递着这个消息,不约而同地拥向舞蹈家下榻的旅馆,有的还带着礼品,争相看望。虽然时局已日益艰险,但深受苏联影响的塔城却仍旧呈现着生机盎然的局面。那些从苏联回国的学农业、学经济、学先进技术的学子们路经这里,依然受到热情接待。维吾尔文化会专门为这两位姐妹舞蹈家召开了欢迎会,当时负责报社及维文会的赛福鼎·艾则孜,在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中,敦请舞蹈家在塔城表演一周。姐妹俩在众乡亲的热切要求下,欣然应诺。

  • 标签: 康巴尔汗 舞蹈艺术 演艺事业 艺术审美 艺术语言 艺术成就
  • 简介:仁乌力格这种艺术形式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相比较,历史不长,“从它形成到现在已经搭跨两个世纪,足有一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引自《蒙古齐三百人》)它已经深深地植根于草原人民的心中,身背四齐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人民的尊敬与欢迎。长期以来,他们以轻便的演唱形式,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久唱不衰的音乐语言及形象生动的面部表现,满足了蒙古族人民群众对音乐、文学、表演的渴求心理和艺术享受。其中,音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仁乌力格的音乐作一个分析、研究。仁乌力格音乐分类对仁乌力格音乐,奇在自己的艺术实践里已有大致的分类。录音时,他们在每唱一首曲之前都明确地告诉这是什么艾依萨(曲)。当然,这里的分类不够规范,有的是从曲子所处位置的角度出发起名,如“开始说书以前的曲”,“开场白的曲”,“衔接的曲”;有的是从故事情节内容的角度出发起名,如“上朝的曲”,“出征的曲”,“过堂的曲”;有的是从故事中人物心情的角度出发起名,如“想家的曲”,“悲伤的曲”。据此,我们从曲体上作了如下划分:(一)耶日赫曲耶日赫曲的得名是与朵乐拉曲相对而言的。是似说似唱...

  • 标签: 乌力格尔 格尔音乐 胡仁乌力
  • 简介:1947年10月,我国郁悒而又躁动的心脏——南京.突然像注射了针兴奋剂变得热闹起来。天山歌舞团,天山歌舞团从苏联学成回国的“维族之花”、歌舞明星康汗小姐即将出访祖国东南各大城市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期待着一睹新疆歌舞的美妙。只在短短的一年以前,立法院长于右任曾以监誓人的身份亲临新疆参加了新疆联合政府的成立仪式。当时随于右任访新的著名新闻记者多人,向内地发回大量访问南北疆各地的报道,特别是卢冀野(卢前)先生还发表了有关美妙的新疆歌舞的报道,并专为康汗的舞蹈表演填过词。曾一度使内地、特别是京沪各地掀起了一股关注新疆的热潮,关注新疆艺术的热潮。

  • 标签: 康巴尔汗 舞蹈家 天山歌舞团 舞蹈艺术 新疆 艺术成就
  • 简介:就所有关于现今互联网时代媒体饱和与影像泛溢的话题而言,只有出奇少的艺术家直面应对讨论这样的问题;与之相应的,老老实实且不去空谈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日常破坏性伤害的文毒也惊人地缺乏——但柏林艺术家兼作家黑·史德耶俨然对两者均有涉猎:她的录像作品近年来常在国际知名的展览空间和双年展展出(如201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和2012年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

  • 标签: 影像 史德 威尼斯双年展 文本 互联网时代 艺术学院
  • 简介:莫兰迪、蒂斯、梁楷的作品是通过绘画形式得以体现的,他们在选题、经营位置、用笔、用色都受到艺术简约意识的影响。三位艺术家在艺术上出现了殊途同归的现象,不是偶然的,是由他们的文化氛围、生活经历、艺术创作的规律所铸造出来的纯净之美。

  • 标签: 莫兰迪 巴尔蒂斯 梁楷 中西艺术
  • 简介:美国音乐人类学家布鲁诺·内(1930-)对世界音乐变迁进行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他对美洲印第安纳、西班牙马德里市、伊朗德黑兰等地作了实地考察,将这些“边缘文化的音乐”价值带到了对“中心文化音乐”的研究中,以文化并置的方法对中心文化音乐的价值观作了批判。在内的思想理念中,可以领略到世界文化格局所发生的变化,音乐人类学从西方学术视野走向全球视野,从单一的观念走向多元化。

  • 标签: 布鲁诺·内特尔 20世纪音乐 西方音乐人类学
  • 简介:现在的青少年朋友们也许不太熟悉康汗这个名字,但在新疆文艺界,甚至在全国文艺界,在四十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个名字可是“如雷贯耳”。享誉海内外的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就是由康汗带出大漠戈壁并走向全国和世界的。她是开创维吾尔族现代舞蹈艺术的第一代宗师。她不仅赋予古老的维吾尔族舞蹈以现代品质,使之走上蓬勃发展的宽广道路,而且使维吾尔族舞蹈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审美境界,使之跻身于世界各民族优秀的舞蹈文化行列之中。

  • 标签: 康巴尔汗 维吾尔族 舞蹈艺术 民族艺术 舞蹈文化 舞蹈事业
  • 简介:“热”是流传在西藏东部的昌都、工布、那曲和四川、云南等藏区的一种铃鼓舞为主的,说、唱、谐、杂技、气功、短剧等综合性表演艺术。它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神奇的传说、独特的风格、高超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和奇特的面具,是藏族古代灿烂文化艺术中一束多姿多彩的奇葩。对“热”二字有如下几种解释,其一,认为“热”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尊者米拉热所创,因此,人们称之为“热”。其二,认为“热”的“热”字藏语意为“布”,“”指人,这是因为大部分热艺人穿布做的藏袍,所以称之为“热”即布衣人。其三,认为“热”男舞者腰上系的穗子,藏语称“热”或“替热”。因此,人们称为“热”。但在昌都丁青一带对这种穗子称“娘叉”即鱼网。其四,认为“热”名称源于“热给瓦”,“热给”即巡回之意,“瓦”指人,总称即巡回演出的艺人,他们类似内地的江湖艺人,走南闯北,四海为家,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队伍。“热”沿革的传说:一说,在修建昌都地区类乌齐县类乌齐乡的类乌齐寺扎杰玛大殿时,白天工匠们辛辛苦苦修筑起来,晚上妖魔全部拆毁,于是高僧桑格吉温特邀请丁青热队镇魔,他们以精湛的技艺...

  • 标签:
  • 简介:有的歌听过就忘记了,就像有的人从理想的道路上转身消失了,再也没有回来。可有人还坚持走在那寂寞的路上,比如秋先生,就像有些歌还会从记忆里回来,比如在秋的画室,我头脑里的那首歌就不由自主地冒出来了,像是“雪地里突然响起的手风琴。”

  • 标签: 印象 故园 手风琴 画室
  • 简介:<正>巴乌舞,是黑话人(彝族支系)传统民族舞蹈的一种。“巴乌”即猎归之意;巴乌舞,则是庆贺猎归而跳的舞。黑话人,居住在云南省滇西北山区,旧时多以狩猎和伐木为生。

  • 标签: 巴乌 黑话 狩猎 歌舞 传统舞蹈 伐木
  • 简介::在藏族地区,历史不仅很早,而且它始终贯串整个历史长河,是藏族社会生活,风士人情的多棱镜,也是历代说唱艺人和文人们进行文学创作的滋补和源泉。作为藏族民间说唱内容的堆和谐,短小精焊,生动有趣,有说有唱,独具特色,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全面认识藏族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说唱艺术 文学创作 艺术特色 文人 民间 士人
  • 简介:马骨是壮族、布依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筒用马骨制成而得名。清代时期开始出现,至今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隆林、西林、田林、百色、乐业、凌云,以及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义、安龙、贞丰、册亨、望谟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等地。

  • 标签: 马骨胡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弦鸣乐器 清代时期 布依族
  • 简介:湖北襄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院特约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被故官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和人民大会堂等单位收藏。出版有《抗美书法集》、《中国书法家精品集·抗美卷》、《抗美诗词书法》等。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生导师 人民大会堂 中国美术馆 书法家 胡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