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德明博士,我注意到近几年你提出了“家乡”的命题,并围绕相关问题做了不少探讨。可以说,这的确是抓住了中国民俗当中一个重要、显著却又长期被忽略的特征,因此能够得到许多同行的认可,被认为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你能不能谈谈自己是怎样提出这个问题的呢?

  • 标签: 家乡民俗学 安德明 人物访谈 研究对象 意识形态 研究方法
  • 简介:近年来,学术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学人的视野不断地扩大,这既表现于他们在各自的专业研究的领域内的不断地开拓与延伸,又表现于突破了原有的学科的圈子,向周边发展,形成了不少的边缘学科.边缘学科的出现,并不是两个学科的简单的交叉,而是两个学科的联姻,产生出了可喜的宁馨儿.各个边缘学科的成立,也不是随便的巧合,总是一种急切的需要,催促着学人去思索,去创造.因为有这样的需要在等待着,所以新学科一出现就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尽管这些新学科还不十分成熟,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张士闪的就是这一批为建立新学科而努力的新著之一.

  • 标签: 张士闪 《艺术民俗学》 艺术 民俗学 实地调查
  • 简介: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民俗研究的主流是超越民俗传承的具体时空,以民俗事象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忽略了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主体的“人群”在具体的时空坐落中对民间文化的创造与享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民俗界开始反思“传统研究范式”下民间文化存在的问题,强调从时空文化背景和语境中考察民俗,在田野调查中观察民俗生活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对民俗研究范式的转换进行学术梳理,将学术反思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研究理论进行探讨,从而使民俗研究符合实际,臻于完善。

  • 标签: 民俗学 研究范式 学术反思 转换
  • 简介:回族民间文化作为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于回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从直感的呈现特点来看,这种完全独立的文化有其自在性,它是处于生活本身中的文化。"非遗"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全面承载回族民间文化。唯有借助其自身优势,通过文化干预等举措,让回族民间文化回归实践,在不断自省发展中,与其他文化发生交流沟通,让这种文化的生命本能得到抒发,成为"真正的社会存在"。

  • 标签: 回族民间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民俗学 实践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和讨论近期西方学者对“文化知识产权”这一问题的研究及实践。特别就民俗工作者如何对应当前全球化及经济大潮和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新挑战,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概念和参照资料。文章探讨了因知识产权之争所引发的文化冲突。不仅对人类学、民俗的研究有所冲击,同时促使研究题材发生了变化。并且也改变着人类学和民俗的实践活动和内容。这些发展为民俗家、人类学家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和机会,新国际民俗的意义也被越来越广泛地重视。

  • 标签: 新国际民俗学 文化知识产权 地方文化之争 文化所属权 文化补偿
  • 简介:《戏曲行业民俗研究》一书的问世是戏曲界的一件幸事,其将戏曲学与民俗两大学科完美融合,在完整的理论体系中融入生动的戏曲民俗实例;在西方戏剧民俗与中国戏曲行业民俗的比较中,突出中国戏曲民俗的民族性、社会性特征;在系统研究传统戏曲民俗的同时,对一些民间惯常的认识深入探究,对于当代人正确认识戏曲及其行业民俗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戏曲行业民俗研究》 戏曲 民俗
  • 简介: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我的家乡汕头市潮阳区,缺少了一座重要的建筑物——一个大型的休闲广场。今年春节,家乡的广场终于建成了,成了大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经常激上三五好友去那儿玩。

  • 标签: 广场 家乡 汕头市 建筑物
  • 简介:在我美丽的家乡,有天平山,有太湖,有运河,每一处都是那么迷人。但那苏州的桥,更给它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秀丽的色彩。在古城区,用小桥流水人家形容再也不为过了。在苏州城外,错踪复杂的高架桥也令人眼花缭乱。

  • 标签: 家乡 江南水乡 苏州城 高架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节气民俗的形成与人类对自然物候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时间观紧密相关,表现为岁时节日的民俗活动。民俗活动的背后,往往是对时序节律的一种文化选择与秉承。在晋中黄土文明背景下,对介休三月三源神庙会、寒食节、一百五与清明节等几个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考察中,其背后依据纠合着不同的历法系统,蕴含着晋中一带的水文化、敬土迎新及祭祀等传统。这凸现出节气民俗在时间观念与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三种类型,反映了以介休为范例的晋中地区人们对时间节序的文化选择与文化认同,体现了晋中人们对黄河流域一带自然物候及生产生活的认识,呈现了不同时间观念相互交织的黄土社会。

  • 标签: 节气民俗 时间观念 文化选择 黄土社会
  • 简介:汕头市市委宣传部、汕头市文化局为了让广大的市民们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春节,以广场文艺、社区文艺、企业文艺和校园文艺等几个板块为表现主体,开展了以宣传“新形象新汕头”为主题的、有地方特色和反映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的群众性的大型文艺宣传活动。

  • 标签: 汕头市 民俗文化 民间艺术 杂技
  • 简介:王希华先生的《西藏舞蹈与民俗》一书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先生电话告诉我,已从邮局快件寄出时,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先读为快,可正值农历二月八纳西族三朵节放假期间,耽误了几日,书才到手,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随即在此有感而言几句。

  • 标签: 西藏 民俗 舞蹈 人民出版社 纳西族
  • 简介:在千年稻作文化的熏陶下,江南民间形成了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水乡民服饰。特殊的手工技艺、浓郁的地方特色使其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艺术符号与文化代表。然而,在社会变迁与文明同化的背景之下,江南水乡民间服饰正在逐渐地消失,民间手工技艺也已经处于濒危状态。文章总结了江南水乡民间服饰手工技艺的审美特征,提出了水乡服饰在传承过程中可以运用的三个原则,其目的是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提供思路与参考。

  • 标签: 江南水乡 民间服饰 稻作文化 审美特征 手工技艺 传承原则
  • 简介:上海开埠前的传统戏剧与上海的地域民俗有着密切联系,受其沾溉,形成不同类型的民俗演剧形态:迎神赛会演剧、厅堂花园演剧、会馆公所演剧等,构筑起不同层次、多元丰富的上海戏剧文化空间。上海古代戏剧在与民俗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中体现了特有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获得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基因和动力。

  • 标签: 上海 民俗 传统戏剧
  • 简介: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很现代的学科,它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发展至今百余年的时间。在中国起步就更晚,只有一、二十年的时间。公共关系面向的是当代社会,研究的是当代社会的政府、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对内协调、平衡关系,对外传递信息,树立良好的形象等一系列的公共关系活动。而民俗文化是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民众所创造、享用并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是人类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成果。一个面对的是现实社会,一个面对的是历史传统,那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一民俗文化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公共关系学理论大多是从

  • 标签: 公共关系学 民俗文化 理论研究 公共关系活动 公关文化 中国
  • 简介:对于民俗来说,艺术是一个基本概念,这一概念仍然隐晦不明,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思考艺术:艺术作为产品、艺术作为过程、艺术作为行为。由此产生对艺术品、艺术表演和日常艺术活动的关注。艺术最为典型的特征应该是技能标准。所有民族都创造艺术,艺术创作过程全都诉诸技能。将艺术定义为一种技能的表现,其涉及定性经验的创造,可以采取特定群体公认的任何形式,其主要组成部分为传统、群体和情感。

  • 标签: 民俗艺术 艺术表演 艺术行为 艺术本质 回归技术
  • 简介:特色商品以其精湛的传统制造工艺和地域文化特征受到世人青睐,其无包装的"裸奔"时代虽已过去,但目前包装低劣、包装过度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为此,有必要通过吸收借鉴优秀的民俗传统文化,丰富特色商品包装的文化内涵,提升商品附加值和亲和力,体现现代包装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从而,满足消费者对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双重需要。

  • 标签: 特色商品 民俗文化 包装设计
  • 简介:戏曲从一产生即与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戏曲的民间展演是古代民俗的重要内容,是民俗节庆的主要活动之一。民俗节庆演剧是戏曲民俗研究的重要考察内容,纵览百年戏曲研究史,对民俗节庆演剧形态的研究主要经历了戏曲起源探讨中的节俗考察、戏曲民俗建构呼声中节庆与戏曲的关系研究、傩戏研究中对节庆演剧的观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阈下的节庆演剧研究。节庆演剧既是一种艺术现象,更是一种民俗现象。为此,对节庆演剧的考察不仅涉及到艺术形态的分析,更应挖掘与之相关联的民俗现象,挖掘节庆自身的文化内涵以及特定畛域内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唯其如此,才能切入节庆演剧的内核,寻绎出节庆演剧产生、发展的文化轨迹;也才能为当下如火如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民俗节庆 戏曲展演 研究现状 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