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画是中国民族特有的民族产物,是中国古老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它独特的传统,涵盖了中国绘画以区别西方绘画的鲜明个性。一幅笔墨蕴藉、构思深邃的山水画,让人们为其扑面而来的主观意趣所感染,为其画外之意、弦外之音所陶冶,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意境'和'笔墨'所起的作用。

  • 标签: 中国画 意境 笔墨
  • 简介:书法美的根源来自汉字之美。书法和汉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意境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深邃的内涵之美,而汉字和书法之美,又都根源于自然之美。书法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有着巨大的文化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书法根植在博大的文化土壤里,散发着神圣的民族尊严和崇高的民族意识以及自强不息的创造力。书法家的气节,人格,体现在作品的意境美,书法意境之美在于德在于情,领会理解书法艺术及汉字文化的深广,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塑造完美人格。

  • 标签: 书法艺术 意境之美 传统文化
  • 简介: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诗词、绘画和书法是最讲究意境创造的,而这三种艺术形式和舞蹈艺术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先看诗耿。音乐、舞蹈、诗是人类最先创造的文艺形式,而且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它们三位一体,合而被称之为“乐”。“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诗,通过语言;歌,通过声音;舞,通过动作姿态来共同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另外,人们常把舞蹈称作人体律动的诗篇,评论家也向编导和演员提出舞蹈要有诗情的要求,这是因为舞蹈和诗歌一样,比起其他艺术更富有感情的因素,它们都是作者凭借深刻的观察和艺术的敏感,感受到生活中的诗意和美之后,以强烈的感情,具体的形象,浓厚的气氛、深刻的寓意,来进行艺术形象的提炼。所以,人们看了一部优美的抒情舞,有时就会产生和读了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一样的审美感受,为那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而激动,为那高尚而丰富的情操所充实,为那优美的画面、浓郁的气氛所感染,这就是诗情。其实,这里指的诗情就是艺术境界。

  • 标签: 舞蹈艺术 意境创造 表现手段 诗歌 绘画 书法
  • 简介:山水画的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与研究的重要范畴。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之:一、山水画意境的理论建构;二、山水画意境的文化底蕴、丰富面貌及重写意轻写实的基本观念;三、山水画的欣赏与再创造是山水画意境构成的重要方面。

  • 标签: 山水画 意境 来源 欣赏
  • 简介: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在彩陶上画水域色彩调和的图案。13~17世纪,西方水彩画在材料和技法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英国水彩画的发展使水彩画真正地发展成了独立画种,通过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水彩画家们的共同努力,水彩画发展迅速。水彩画作为一种舶来的画种引进中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水彩画发展最早独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审美观念与哲学理念上属于西方绘画体系,受到西方油画绘画发展的影响,对水彩在构图、色彩、造型、透

  • 标签: 中国水彩画 意境表达 水彩画意境
  • 简介:水彩画中所体现的意境,是画家的绘画技法与情感完美结合的结晶,蕴含着精神层面的属性:反映时代精神的时代性;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地域性;突出创作主体的个体性。

  • 标签: 水彩绘画 意境 属性
  • 简介: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中文艺作品与作者心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的三个论点以文艺创作"三环论"为基础,结合文艺创作实践和文艺史料逐步推论而出.三个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先有了第一论点,后产生第二论点;有了第二论点,再产生第三论点.弄清作品意境与作者心境之间的联系,对深入进行文艺作品的赏析和研究,总结和运用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心理研究的成果,为促进当代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文艺创作 文艺欣赏 艺术形象 意境 心境 创作题材
  • 简介:自然景象与画者思想的碰撞与交融形成了国画独具特色的产物——意境。而触景生情,由情生景、由景升情、情景互渗是画者创作追求意境表现的一个完整过程。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丰厚土壤的国画,经过上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重视意境的表现是国画的重要特征。

  • 标签: 中国画 意境 诗画结合
  • 简介: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物质构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直接、间接地参与苏州园林建造,园中山水布局风貌多体现了文人画所特有的山水意境。拙政园中部景区主体建筑远香堂,其南黄石大假山与山前深潭构成“深远”、“平远”之意境,其北一池三山则独具江南山水之“平远”、“深远”意境

  • 标签: 园林 山水 意境 远香堂
  • 简介:中国古典诗词具有语言凝练、虚实结合、情景交融、韵律规整等特点,善于追求那种“言外有景”、“景外有情”、“情外有意”、“意外有境”的艺术境界,极易达到与欣赏者心神相通的共鸣。同样,朗诵古典诗词虽是朗诵者的二度创作,但诗词本身所表现的意境美是不可忽略的,更要结合朗诵者的体会,在朗诵过程中得以升华。结合古典诗词自身的特点,朗诵者应从进入古典诗词的意境美而展现古典诗词的意境美,进而达到古典诗词朗诵的无穷意味。

  • 标签: 朗诵 古典诗词 意境美
  • 简介:中国人物画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在先贤们的积极引领下,给过于文弱、孤芳自赏的文人画以巨大的观念冲击,在发掘生活中的动人之处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力。水墨人物画家黄羡重技法,更重人性的表现。他从书斋观赏艺术中走进生活绘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他的水墨人物画循乎自然,氤氲万象.清丽婉约,怡人心致,在视觉上和心灵上都深深吸引并打动着观众。

  • 标签: 黄羡 水墨画 藏民生活题材 笔法 意境 艺术价值取向
  • 简介:意境这个概念作为中国古典美术的最高审美理想,它的形成及发展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研究珠宝设计中对意境美的表现——探寻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在当下设计艺术中的运用,对于寻求当代珠宝设计民族化的道路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意境的艺术建构的分析,找到在珠宝设计中表达意境美的方法:首先,创构意象;其次,运用对比与调和的手法建构意象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在珠宝设计中对意境美的表现。

  • 标签: 意境 意象 设计元素 珠宝设计
  • 简介:"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历代美学理论探讨的焦点之一,对于"意境"理论范畴发展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过.在儒家的"意象说"、佛家的"境界说"和道家庄子的"象罔说"之上,"意境"理论与先秦老子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老子哲学是"意境"范畴的真正渊源.

  • 标签: 老子 意境 意象 象外之象
  • 简介:<正>意境与典型这两个概念,在我国文艺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但在理解上甚不一致。一是全异说:意境用于抒情艺术,典型用于叙事艺术,二者并行不悖互不相关。二是全同说:意境就等于典型,典型就等于意境。我以为,这两个概念既不是全异也不是全同,而是有着包含的关系。在艺术美中所占位置也不相同:一个侧重于“美”,一个侧重于“真”。这是因为这两个概念来自于两种不同艺术的类型之故。下面试析之。

  • 标签: 艺术美 文艺理论 叙事艺术 抒情艺术 价值尺度 本质特征
  • 简介:宗白华意境说蕴蓄着江南地域诗学的精髓:首先,宗氏论诗的构造,独推桐城古文的诗性法则;其张扬生命内在韵律,以对桐城派阴柔风格的批判为出发点。其次,宗氏述诗画之意趣,标举新安诗画论尚自然之思;其诗画同中有异之论,源于李流芳之说。再次,宗氏说诗画之灵境,深得吴中诗学比兴之义;其妙悟说与家学中的自然入妙论颇有渊源。从江南地域诗学渊源看,宗氏意境说是将桐城形式诗学、新安自然诗学、吴中感兴诗学融合为一体的生命诗学意境论。

  • 标签: 意境说 宗白华 妙悟说 论诗 画论 地域文化
  • 简介:意境”在舞蹈艺术中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如果没有意境,舞蹈便失去了灵魂。舞蹈意境的存在,决定了舞蹈的艺术体现及审美特征。所以,无论是在舞蹈创作还是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都应当加大对舞蹈意境的研究与创造,这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所在。

  • 标签: 舞蹈意境 艺术体现 审美特征
  • 简介:中国画的意境,在创作之前的诗意动机,创作过程中的诗意构思经营及诗意语言的选择运用上,都体现了其诗意特征。诗意的意境成就的是诗意的人生。

  • 标签: 中国画 意境 诗意
  • 简介:中国传统绘画重视意境,强调'天人合一'。在这种民族思维下,水彩插画既要观察客观表象又要体现内心思想,还要协调创作中的形式美感,最后,通过艺术合理的形式化安排,力争做到'景有眼入,而境在心生',达到'物我同化'的画面创作。本文虽然是以水彩插画为主要表述内容,但是其研究意义,可推广到相关的艺术门类。如果说西方的绘画艺术是注重形式和色彩的'外像艺术',那么中国的艺术更像是注重意境和笔墨的'内敛艺术'。

  • 标签: 插画艺术 美学意境 传统审美 水彩画 中国传统绘画
  • 简介:柳宗元《江雪》一诗的意境之美,在于一种“冷寂”的艺术特质。由“孤寂”、“寒寂”、“静寂”、“空寂”、“禅寂”五重境界,构成了这一艺术特质,并与柳公的人生际遇、精神处境融合到一处,产生了史诗般的悲剧精神,以至《江雪》无可厚非地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最短离骚”。

  • 标签: 柳宗元 《江雪》 冷寂 意境美 悲剧精神
  • 简介:庭院景观艺术作为一种载体,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审美外化于文化艺术,直接可表达为民族特征。充满禅意的日本庭院,起源于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而在模仿中国山水庭院的过程中,日本人逐渐远离了本真自然与诗情画意,走向空寂,形成了为世人所知的'枯山水'。

  • 标签: 枯山水 禅宗 日本 空寂 物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