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是在中国长大的美籍华人,娶了一位在日本长大的美籍日裔女子为妻。他们夫妻之间平时交流用英语,但每当激情涌动或想幽默一把时,总感觉不对味。因为丈夫用汉语表达最贴切,妻子听不懂;妻子用日语表达最能表明心迹,而丈夫却不知所云;用英语表达时,说的人觉得不能完全表明自己的真情实感,听的人也只能了解其大概。如此这般,只好哀叹:呜呀呀,我的语言才能居然无法施展。另外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外国人在中国,看到地板上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心地滑”。她环顾四周,却见人人都坦然放松地从她面前走过,从没有人小心翼翼地滑行,便心生疑惑,为什

  • 标签: 产品语言 外国语 母语 使用者 汉语表达 英语表达
  • 简介:“2017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本科教学案例展”,于9月25日在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展期至10月18日。本次教学案例展,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第四回围绕本科教学的研究性展览。展览同时呈现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史论,设计、数码、建筑、陶艺等九个系《工作室)所推荐的优秀教学案例。展览中不仅展示了数百件优秀学生作品,同时展现了任课教师的授课过程、教学心得,以及学生体会。

  • 标签: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教学案例 本科教学 学生作品 授课过程 任课教师
  • 简介:"在一个二度平面空间中通过经营一组形象或形状的比例、位置层次关系而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画面是最基本的创作步骤。"西方称之为"构图",中国称之为"经营位置"。中西方艺术是产生和成长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之中。在人类的幼年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是相同或相似的,但随着人类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的深入发展,中西方艺术也渐渐拉开了距离,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艺术体系。

  • 标签: 中国语境 焦点透视 西方艺术 经营位置 文化土壤 平面空间
  • 简介:在中国古代,地图象征着领土,也是主权国家疆界的象征。大多数古代地图都存放于皇帝皇宫仓库里,而鲜有拿出展示外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了国家图书与档案馆,也建立了相应的严格管理制度,不是外人可以随便翻看的。为此,海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更是将中国古地图视为宝物收藏。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古地图 主权国家 管理制度 收藏者 档案馆
  • 简介:选自'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120×200cm套色木刻2018年中国的东海岸是一张力满千钧的弓,长江是一支离弦之箭,上海是箭头。以前,这是一个关于地理的比喻,现在是一个关于经济、战略的比喻。《上海龙头》正是这一主题的展现。作者表现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的主题创作。具体涵盖了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乌镇等地的山川河流与标志性建筑,还有洋山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张江创意园、世纪公园,以及C919大飞机等记录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标志元素。

  • 标签: 龙头 创作 经济 上海 主题 比喻
  • 简介:严格地说,任泉只能算一个久居上海的人,因此他既具备上海人对时尚的敏感,又保留着北方人爽朗、明快的性格。

  • 标签: 上海帅哥 帅哥任泉
  • 简介:宋元时期,随着全国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建造船业与航海术发达,港口与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并与众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其中香料在海外贸易中数额巨大、品种繁多。本文试从史料记载、贸易发展、沉船遗址等多方面探讨宋元时期福建海外香料贸易的发展。

  • 标签: 宋元 福建 香料 海外贸易
  • 简介:越剧进入上海与其说是艺术上的交流行为,不如说是艺人为了谋生而进行的闯荡。但随着演出行为的重复与深入,到上海演出就成了一种技艺的提升和锤炼。如今回过头看,越剧111年的历史却100年的历史在上海展开,且这百年内从乡野小戏发展为登上国际舞台的剧场艺术,其间发生了许多对构造这个剧种本体至关重要的事件。探索这些事件与这座城市的关系,无异于越剧的一次"寻源之旅"。

  • 标签: 上海 越剧 制造 交流行为 剧场艺术 国际舞台
  • 简介:历史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而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涵盖了成因与结果、沿袭与进阶、关联与差别。我们今天所回顾的每一段历史,都是时间这个秸秆上殷实的籽实。愿"上海舞蹈四十年"带给您观照的力量和前行的激情。

  • 标签: 胡嘉禄 芭蕾舞剧 舞剧创作 民族舞剧 舞蹈人才 舞蹈编导
  • 简介:在审美与意识形态问题上,尽管马克思提出了问题,但他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和表达。自卢卡契以来,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文艺形象和审美经验的矛盾叠合性与复杂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指向在于审美意识形态的现代作用问题,即在阐释当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意义基础上研究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的特殊关系。本文认为,应该在具体的审美关系基础上深入研究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审美需要及其特殊的表达机制,从学理上阐释审美意识形态问题。

  • 标签: 审美意识形态 中国语境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 简介:1917年5月13日,以袁生莫为首的"小歌班"首演于上海,开启了越剧与上海文化互生互荣的百年历史。越剧诞生于20世纪初的浙江嵊县农村,却在上海的现代都市环境中生根发芽,孕育并繁荣其艺术生命——这在中国的地方戏曲中是非常独特的。

  • 标签: 上海文化 都市文化 越剧 百年历史 20世纪 都市环境
  • 简介:“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史”揽尽上海千年历史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即将揭开神秘面纱。广富林文化遗址(一期)将于6月26日起试运行.开放广富林文化展示馆、陈子龙纪念馆、富林塔《仅外部观赏)等十余个展馆。

  • 标签: 上海历史 上海文化 广富林遗址 还原 文化遗址 试运行
  • 简介:中国人移居海外历史悠久,近两百年除了亚洲国家外,还有许多中国人移居美洲、欧洲、澳洲国家。海外华人散居群体的演艺活动非常多元化,包括传统地方戏、传统民歌及器乐、现代民族乐团、现代流行歌曲以及西方古典音乐等多种乐种。本文将介绍不同海外华人社区的音乐历史及现状,并强调不同时代的跨国文化联网对音乐流动、传承及发展的影响。

  • 标签: 海外 中国音乐 历史与现状
  • 简介:1995年5月25日至6月4日,潮州市潮剧团在上海逸夫舞台演出《程咬金招亲》、《益春》等五个剧目共十场,观众反应热烈,盛况空前。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杜宣有诗一首赠潮州市潮剧团,诗曰:"一剧轰传程咬金,高歌曼舞动春申。人人皆说潮州

  • 标签: 潮剧 潮州市 戏剧家 上海市 专家 舞台演出
  • 简介:2000上海双年展11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行。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固定项目之一。1996年和1998年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是:“海上·上海”。上海百年以来发生的变化反映了现代化中国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缩影,中国通过上海观察与接纳西方文明,西方通过上海了解与进入中国。上海成为不同渊源、不同性质的文化交汇的港口。

  • 标签: 上海双年展 不同性质 中外文化交流 作品 九十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今年11月中旬,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98上海艺术博览会将在上海世贸商城拉开帷幕。这是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之后又一次规模空前的艺术盛会。

  • 标签: 博览会 艺术市场 上海文化 艺术品收藏 海内外 模空
  • 简介:当代中国书法通过展览为抓手,近30年群众基础厚实形成了书法艺术创作的繁荣之势,在这股创作热潮中有基于传统流变及国展的创作书风,有靠奇奇怪怪的形式与迷信式审美忽悠民众的江湖书风,也有借用书法媒材的当代艺术创作。这些书风通过各种渠道在向海外传播时也有或多或少的影子,因创作国别、群体及功用不同而呈现不同面貌,影响也各不相同。其中,徐冰的新英文书法等创作模式值得注意,但是与传统书法创作有所出入。

  • 标签: 书法 海外传播 类型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民族音乐学研究开始关注到了“音乐与认同”问题。在民族音乐学分析中,音乐作为一种交流的实践方式主要专著于表演和理念的方式。同时,音乐作为文化的表现形态和表征手段之一,对于特定音乐的文化属性、音乐与文化主体之间的认同关系、音乐文化群体身份认同的转变以及音乐文化认同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等深层次讨论都有着重要意义。音乐是可以被用来建构个人、社会的认同的,因此,在审视族群性和认同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和方法时,还要考虑到其中的主导类别以及与人的关系。然而,在诸多讨论“音乐与认同”的文献中,缺乏连贯、相互关联、整体的、针对性强的著作,这样势必会使音乐学科存在结构性的缺陷。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音乐 认同
  • 简介:海外华族艺术家一般是指1989年之前活跃于中国大陆的探索性艺术家,他们于1989年前后纷纷赴西方各国留学、工作等,并继续以世界艺术潮流为参照,执意在国外进行探索的艺术家。还有一种是在国内已冠盛名,之后,又在国外画廊中占有一席之地者,当然,还包括原在大陆是活跃的或较活跃的艺术家,自从去了异国他乡就迷失了方向。尽管,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但亦有千千乡恋艺怨在千千艺术赤子之心间浮动,现就其中较为有特征的几种倾向一一分述之。

  • 标签: 海外华族 艺术家 坚持者 画廊 中国大陆 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