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文学的“意义”往往是被赋予的,就像一个作品之成为“经典”,当然有作品本身的价值的因素,但同时也可能是文化权力或意识形态化的结果,“红色经典”的命名与流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此,与其讨论什么作品可以成为经典经典与非经典的关系,经典的标准是什么等等,不如去看看经典是如何成为经典的,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机制。就像福柯说真理,不一定要追究真理的对与错、是与非,更重要的看看真理是如何成为真理的,某种东西一旦成为“真理”,它又是如何把人置于它的控制之下的。

  • 标签: “经典” “真理” “红色经典” 意识形态化 “意义” 文化权力
  • 简介:去年10月17日在北大的民主楼举行的题为“俄罗斯文学经典重读”的研讨会上,大家侃侃而谈,就俄罗斯经典文学名著的重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北京师范大学的吴泽霖老师作的关于“保尔”的发言,引起了大家共同的兴趣。可以说,保尔的讨论热已延续多年,历久不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

  • 标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人物形象 俄罗斯 人格精神
  • 简介:老作家沃罗宁的近作,中篇小说《小鸟恋故巢》中的女主人公卡佳,在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自愿到物质条件艰苦、文化落后的高寒地区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她的献身精神鼓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由于故事是女主人公用第一人称,以书信体叙述的,所以读来倍感亲切、真挚。

  • 标签: 中篇小说 献身精神 专科学校 列宁格勒 母亲 女教师
  • 简介:诗人翻译家查良铮先生说过,文学是一种发现。对于我来说,解读凯德林的诗是一次奇异的发现。他的诗《心》具有艺术的震撼力,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而《咖啡馆》《荷马失明……》又传达出哲理的睿智,启迪读者思考历史与人生……这里的首诗分别选译自《诗国漫游》、《美妙的瞬间》、《俄罗斯诗歌三世纪》本俄文诗集。

  • 标签: 《心》 诗歌 诗集 诗人 文学 睿智
  • 简介:纳博科夫早期诗歌首汪剑钊译灵感灵感──那是人性的“我”情欲的冲动:高涨的幸福多么热烈,──片刻的销魂。情欲的冲动──肉体的灵感,机敏恰似那精神:你豁然省悟,进发出来,──颤抖着消隐。可是,一旦雷击般的快感消失,你恢复平和,──新的生命密室中出现:心...

  • 标签: 纳博科夫 早期诗歌 后现代主义小说 《洛莉塔》 《普宁》 喧哗与骚动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批评之镜透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经典在俄罗斯的生成之路。陀思妥耶夫斯基无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其经典生成之路十分曲折,而批评界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但远非友好的角色。由于创作的超前性、创新性和深刻性,更由于总是为穷人说话,作家生前很少得到批评界的理解和赞美,得到的更多是批判与不解。作家去世之后,评论界的态度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尽管仍是褒贬不一,但已经开始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等大家相提并论。苏联官方评论对作家先抑后扬,最终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正式确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作家的地位。如今,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最好的作家之一。

  • 标签: 批评 经典生成 超前性 创新性 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