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普希金出生在都市世界,对都市世界有着天生的依赖,诗人天性又让他与自然世界有着不解的缘分。都市/自然的对立构建起普希金生命的张力:入世/出世;也造就了普希金作品的张力:回归自然,返回都市。在普希金的笔下,都市/自然的矛盾主要体现了专制/自由的矛盾,它属于人与人的关系范畴,而非人与自然的关系范畴,所以普希金对自然的回归没有西欧浪漫主义者那么彻底、坚决和自觉。不过,普希金对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动机和结果的质疑更真实地预见了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命困境。

  • 标签: 普希金 都市世界 自然世界 永恒矛盾
  • 简介:<正>8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文坛上出现了一系列具有轰动效应的文学现象,如反思作品的发表、侨民文学的回归、以前“禁书”的解禁、政论体裁的走红、文学派别的论争等等。与这些文学现象相比,几乎与改革同时出现的异样文学引起的轰动程度要小得多,然而它的重要性却似乎不应在上述的文学现象之下。异样文学这一名词是苏联文学批评家秋普里宁在1989年初提出来的。然而属于异样文学的作品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出现了。这类作品同几十年来流行的苏联文学作品,特别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颇不一样。这类作品中的相当一部分在改革前的“停滞时期”也是禁书,但是它们的被禁不是出于政治原因,而是出于审美情趣与习惯:出版部门和广大读者因其所受的文学教

  • 标签: 文学界 文学现象 短篇小说 文学作品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作家
  • 简介:自然与风景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辅助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奠定作品的基本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与个性,而且在屠格涅夫的人格意识中具有某种命定或先在的蕴涵:它们引发的不仅仅是美好与和谐,还有冥想、恐惧、灵魂的颤抖和对永恒与死亡的思索。它们并非只是作为文学创作的技术手段而存在,而是具有某种哲学层面的形而上思考和本体论意义。这其中既蕴涵了作者的人格之谜,也显示出屠格涅夫欲通过自身生活和文学创作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价值思考和本体追问的可贵勇气。

  • 标签: 屠格涅夫 本体论 角色转换 意义 恐惧 期望
  • 简介:列维坦是公认的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风景画大师。作为能引起人们“诗意情绪”的画家,大自然在画家的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宽广的河流、姿态万千的树林、瞬息万变的天空、静穆的教堂和墓地——典型的俄罗斯自然景色给画家带来无穷的艺术灵感。在一幅幅风景画里,列维坦不仅把俄罗斯大自然描绘得出神入化,而且在其中注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体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自然观。

  • 标签: 列维坦 风景画 生态观
  • 简介:莫斯科一塔尔图学派代表人物尤里·洛特曼在意指过程的模式化方面为符号学研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本文简要介绍符号学家洛特曼提出的意指过程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1)代码复数原则;(2)不相容或不可译原则;(3)自我交际原则;(4)符号继承原则;(5)符号域原则。

  • 标签: 洛特曼 遗产 意指过程模式化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