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文化符号学是以洛特曼为领军人物的莫斯科—塔尔图符号学派的核心理论;该理论研究呈现了洛特曼从符号走向符号(semiosphere,又译为符号圈)的逻辑思维线索:"符号—文本—文化—符号"。该逻辑思维线索包含四个基本范畴,其中符号是最基本因素,符号构成文本,文本构成文化,而文化构成符号。[1](30-34)本期"符号学"栏目刊出四篇文章,以洛特曼文化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分别对关涉上述基本范畴的语言意识、艺术本文、象征符号符号情境等展开研究。

  • 标签: 情境文化 意识艺术 文化符号学
  • 简介:看似平常和自然的语言符号反映了人们的思维认知方式,体现了社会事实被再现和构建的模式。比如在文学作品的隐喻中,女性常常被物品化或动(植)物化。本文运用巴赫金符号学理论,结合批评一认知话语分析方法,从符号的物质性、历史性、社会性和意识形态性等方面,举例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隐喻。揭示看似习惯而规约性的语言表达背后隐藏的性别歧视意识形态。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性别隐喻 批评认知分析
  • 简介:本文从符号学理论和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入手,分析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在短篇小说《坟》中采用的时空体形式以及女性成长叙事。该小说描述的是九岁的米兰达和哥哥在家族坟地探宝埋兔的一段童年往事,见证米兰达成长的只有两段时间,两个场景。通过两个时间段、二十年的时间跨度和时间向度的“过去性”,叙事主体勾勒了人物的符号自我建立过程;通过两个关联场景的塑造和空间转换,叙事主体展现了人物在空间位移过程中所体现的成长的空间性。作者通过独特的时空体试图传达的正是女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生存意义的探寻和自我身份的认知。

  • 标签: 波特《坟》女性成长叙事 符号自我 时空体 巴赫金
  • 简介:1895年11月17日,在奥勒尔市一位银行职员的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生命,而他却成为20世纪苏联著名的对话理论大师;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被发现之后,他先后被冠以各种头衔: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伦理学家、历史文化学家、人类学家等;他就是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

  • 标签: 符号学 巴赫金 大师 苏联 世界级 诞辰
  • 简介:对话是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和超语言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并使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试图从对话的视角分析测试文本的语篇意义,强调了测试文本中饱含的主体间对话性。测试主体对测试文本的解码与重构充分说明了对话性对提高测试效度的意义。藉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标准化测试中“非标准化”因素对测试效度的影响,为提高标准化测试的效度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复调 超语言学 对话 标准化测试 文本 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