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洛特曼的“符号域”观念和自然科学颇有渊源,他的符号学理与生命科学更是有诸多相互借镜和影响之处。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洛特曼的符号学理对生物学的借鉴和在生物符号学脉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指出文理学科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体现了符号学和文化研究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动向。

  • 标签: 符号域 生物域 心相世界 生物符号学
  • 简介:看似平常和自然的语言符号反映了人们的思维认知方式,体现了社会事实被再现和构建的模式。比如在文学作品的隐喻中,女性常常被物品化或动(植)物化。本文运用巴赫金符号学理,结合批评一认知话语分析方法,从符号的物质性、历史性、社会性和意识形态性等方面,举例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隐喻。揭示看似习惯而规约性的语言表达背后隐藏的性别歧视意识形态。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性别隐喻 批评认知分析
  • 简介:乌斯宾斯基与洛特曼是莫斯科一塔尔图符号学派最为重要的两个代表人物,乌斯宾斯基是莫斯科最杰出的代表,洛特曼是塔尔图最核心的人物。“如果莫斯科的代表是在某种程度上研究文学理的语言学家,那么,塔尔图的代表则是在某种程度上研究语言学的文学理家。”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洛特曼 文学理论家 颠倒 视点 代表人物
  • 简介:依据鲍里斯·安德烈维奇·乌斯宾斯基提出的艺术文本结构中的视点理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长篇小说《金色笔记》通过不同层面的叙述“视点”,在“内”与“外”视点的融合中,由“黑”、“红”、“黄”、“蓝”四本不同笔记与“自由女性”叙事的交织,随着时间进程的演变,在意识形态、话语、心理等不同视点中呈现出不同意义,构成了小说复杂而又有序的独特叙述形式,从而形成了艺术价值极高的文本结构,形成了小说的对话机制。

  • 标签: 视点理论 乌斯宾斯基 《金色笔记》
  • 简介:1922年2月28日,在列宁格勒(彼得格勒)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他却成为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符号学家、莫斯科一塔尔图学派的核心人物,成为前苏联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享誉世界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化学家之一。他就是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他是前苏联继巴赫金之后又一位科学领域的理论巨擘,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为实现文化形态的符号性研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他所创建的文化符号学理对世界符号学大厦作出了巨大贡献。值此洛特曼诞辰90周年之际,我们符号学专栏特辟三篇文章,以缅怀这位符号学大师。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洛特曼 诞辰 纪念 渊源 知识分子家庭
  • 简介:1922年2月28日,在列宁格勒(彼得格勒)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他却成为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符号学家、莫斯科-塔尔图学派的核心人物,成为前苏联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享誉世界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化学家之一。他就是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

  • 标签: 发展纪念 曼诞辰 洛特曼
  • 简介:从范式视阈来审视俄罗斯形式主义的学理基础,与以往的纯文艺学或纯语言学的视角有所不同,其聚焦和凸显的是思想层面的方法论意义。研究表明,该范式的学理基础包括语言学基础和哲学基础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历史比较主义和结构主义方法,后者所依据的主要是西方的普通美学思想。而由该两大基础所建构起来的俄罗斯形式主义范式,不仅成为俄罗斯乃至世界符号学发端的有力思想武器,也为尔后世界范围内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样式的文艺学和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

  • 标签: 俄罗斯形式主义 研究范式 语言学基础 哲学基础
  • 简介:<正>我坐在“萨哈林”旅馆前厅,等待和我一起来出差的同志。这时我看到朝服务台走去一位身材魁梧的小伙子,他脚有点跛,看上去和大多数现代青年一样(如今几乎全世界的年轻都这样):身穿夹克衫、牛仔裤,脚穿厚软底矮腰皮鞋,肩背一只运动包,头上没戴任何东西。只凭这点也许我不会去特别注意他,但从小伙子不慌不忙的步履中,从他那紧皱双眉下的眼神里,甚至在他那晒得黝黑的指尖不时扯几下刚理过的胡须的动作中,显露出坚强和刚毅,同时又不乏几分幼稚,以至于我不由自主地想把他看

  • 标签: 阿富汗人 萨哈林 服务台 日本人 阿富汗战争 旅馆
  • 简介:莫斯科习惯在改变回国半年后,我又重返莫斯科。有朋友问我:你这次“二进宫”印象如何?我说刚来没几天,还谈不上印象,不过,除了卢布贬值厉害,买东西要成千上万计算外,我这次发现莫斯科读书看报的人少多了。记得93年我第一次来莫斯科时,在地铁里看见许多莫斯科...

  • 标签: 莫斯科人 被调查者 俄罗斯人 地铁 报刊市场 新报纸
  • 简介:哲学是一门极度抽象的学科。它一方面与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宗教有密切的关联。但哲学既区别于科学,也区别于宗教。从内容上说,哲学既涉及理论研究(比如思维规范),又涉及实践问题(比如伦理规范),因此哲学的特点在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古希腊的哲学家把自己的学说等同于生活规范,因此,他们处在与自己的精神状态一致之中。中世纪哲学家以有学问的经院哲学家身份出现,哲学为神学服务。近代哲学与科学紧密相连,甚至把自己的道德和精神解放的使命也交给了科学。当代哲学依然面临如何处理与科学和宗教的关系问题。哲学始终应该保持自己独立的地位,哲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宗教,哲学就是哲学。

  • 标签: 哲学 科学 宗教
  • 简介:科学技术领域里有发明,甚至社会科学领域也有自己的发明。但是,人们很少谈论人文科学领域的发明。本文通过语言学、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和宗教等领域里的发明案例,尤其是通过文学理领域的宣言及其对文学发展的贡献,表明在人文科学里不但需要开辟自己的实践领域,从事人文发明,而且人文发明还可以改造人文学科所研究的对象。与科学技术、社会科学领域的发明家一样,人文科学领域里的发明家同样应该受到尊重和重视。在科研体系里,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里,应该有人文发明的位置。

  • 标签: 人文发明 人文工艺 经营学 文艺学 宣言
  • 简介:<正>巴克拉诺夫的中篇小说《自己》发表在《旗》杂志1990年第11期上。与前一时期苏联流行的揭露20——50年代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不同,《自己》描写的是70—一80年代的生活。因创作战争题材小说而著名的巴克拉诺夫在小说中以假想的苏联艺术委员会的副主任乌斯瓦托夫为主人公,展示了“停滞”时期的官场风习及官僚主义者的道德与心理。作家说,“这部中篇小说是讲平庸的

  • 标签: 中篇小说 战争题材小说 剧作家 作品 官场 瓦托
  • 简介:进入90年代后,俄罗斯文坛上出现了不少新的和不大熟悉的面孔。翻开各种大型文学杂志,随时都可读到这些的作品,其中的某些作品受到了批评界的重视和引起了热烈的争论。报纸上不断有他们的谈话和评介他们创作的文章发表。有时他们当中某些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各种文学...

  • 标签: 现代主义 俄罗斯文学 长篇小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年轻作家 发表作品
  • 简介:的命运》和书的命运──苏联文学史评臆说吴泽林中国人熟悉肖洛霍夫的《的命运》。因为当年狠狠批过,过后又喷喷夸过。这不断为它改写的碑铭,实际上便成了我们自己思想文化发展的里程碑。由此想到,每一时代、每一社会中人,对一文学作品都有其特殊的解读,并因它...

  • 标签: 《人的命运》 苏联文学史 文学精神 人道主义 《归来》 文学史意义
  • 简介:具有独立学科性质的俄罗斯符号学研究以20世纪10年代莫斯科语言学小组和彼得格勒诗歌语言研究会的成立为标志,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一百年来,俄罗斯的文化符号学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在世界符号学版图中三分有其一。本期刊发三篇文章,

  • 标签: 文化符号学 文学解读 发端 概念 传统 符号学研究
  • 简介:В.Л.马赫林在纪念巴赫金的研讨会上,号召自己的同行在不确定的一段时间内“从方法论上不使用巴赫金的一切已成为人所共知的概念———对话、狂欢、时空体……”①,他清楚他说的是什么。这与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的著述热情意义相同。伯恩斯坦曾号召以放弃马克思理论最...

  • 标签: 巴赫金 狂欢化理论 拉伯雷 狂欢节 文艺复兴时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
  • 简介:托马斯·西比奥克是当代符号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其符号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建模系统理论,围绕作为“意义的形式”的模型及其构建方式而展开。西比奥克的建模系统理论主要是受到塔尔图学派的洛特曼和伊万诺夫的影响,但它与塔尔图学派的模拟系统概念从一开始就有着本质的不同。要想透彻理解这个看似带有形式主义色彩的关键符号学理,就必须要认识到西比奥克的建模系统观实际上经历了两个不同时期,尤其需要注意该理论前期阶段与塔尔图学派的渊源,因为这奠定了整个建模系统理论后期发展的基本路径。

  • 标签: 西比奥克 洛特曼 塔尔图学派 建模系统理论 模型
  • 简介:在本尼特眼中,俄国形式主义建构了一种科学美学,通过对科学美学的批判,本尼特完成了对俄国形式主义批判的文化研究和意识形态维度的介入。本尼特通过文化研究的立场强调了文本符号的文化生成性,他反对和批判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并非绝对纯粹性的自我体系,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化组织的表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文学一方面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现实、社会实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表征。

  • 标签: 本尼特 俄国形式主义 科学美学 意识形态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