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是在荒凉的、被德国人占领的巴黎度完自己最后的人生时光的。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孤独的生活方式,纵使是在75岁这样的年纪他仍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每天早餐之前,他都是首先来到自己的工作室,不停地写啊,读啊,无休止地在

  • 标签: 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 思想家 评论家 艺术家 俄罗斯 《沙皇与革命》
  • 简介:<正>作家坐在自己房间的写字台后面。突然一位批评家走进来看他。“怎么回事!”他高声叫喊道,“自从我写了那些反对你的东西以后,自从我在所有那些大块文章、短评和通信文字里,就象二二得四一样地证明了你不仅现在没有——而

  • 标签: 作家 文字 批评家 荷马史诗 写字台 五十年
  • 简介:<正>即使从狭义方面来看,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权时代所产生的文学,70多年间所取得的成就和需要认真加以总结的经验教训,其内容也是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因此不但对苏联本国的,就是对国外的文学史家和文学理论,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中国读者,早在50年代就读到过几本出自苏联学者之手的苏联文学史和其他一些有关专著;新时

  • 标签: 苏联文学史 俄国文学 美国人 作家 爱德华 十月革命
  • 简介:99年2月至3月,我应牛津大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ege,Oxford)的邀请,去该校做了一个月的访问学者,其间,为牛津的同行作了题为《俄语文学在中国》的报告,与该校俄语专业的研究生及导师有过几次座谈,并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学术活动,对牛...

  • 标签: 俄语文学 俄国文学 国家图书馆 牛津大学 索尔仁尼琴 俄语专业
  • 简介:1917-1921年俄国文学试述В沃兹德维任斯基蒋勇敏冯玉律译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以及所谓的“战时共产主义”年代对俄罗斯文学是一场名符其实的严峻考验。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的巨大灾难同文学直接相关。文学事业实际上丧失了其正常的生存条件:纸张短缺,没有...

  • 标签: 无产阶级文化 十月革命 俄国文学 俄罗斯文学 布尔什维克党 波格丹诺夫
  • 简介:文学问题》1996年第3期在“圆桌”栏目中探讨了构建文学史纲的问题。话题主要围绕导致文学发生变化的内在和社会历史因素。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的八位老师参加了讨论。加·别拉娅以《俄国现代思想理论背景下的文学史》为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近年来的文学研究...

  • 标签: 文学史 出版模式 俄国文化 巴赫金 古代文学研究 俄国文学
  • 简介:<正>普希金的生平是艺术表现不尽的题材。一百多年来,很多雕刻都为这位俄罗斯伟大诗人创作了不同时期不同心态的雕像,可是今天仍然有不少苏联雕刻继续对这个主题进行开凿。他们以新的手法揭示诗人的深邃的精神世界。奥列格·科莫夫就是这类出色的雕刻家中的一位,他在很多人走过

  • 标签: 普希金 俄罗斯 苏联人 纪念碑 创作 雕像
  • 简介:在金秋的上海,在因APEC会议的举行而显得异常热闹的上海,“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研讨会”于10月15-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不显张扬地举行了。因与APEC会议“撞车”。会议时间由原定的三天半压缩成两天半,但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教师、学者、编辑和研究生们却潜下心来,或积极发言,或认真倾听,相互交换了研究成果。获得了大量“压缩的”信息。

  • 标签: 俄罗斯文学研究 张扬 学者 研究成果 苏联解体 研讨会
  • 简介:被访谈人伊戈尔·奥列格维奇·沙伊塔诺夫,毕业于莫斯科大学语文学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语文学系获得了副博士、博士学位,现在是国立俄罗斯人文大学的教授,“俄国布克奖”的文学秘书,俄罗斯权威学术期刊《文学问题》的第一副主编。他主要研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也涉足文学理论和俄罗斯文学批评,是著名文学批评、莎士比亚学者,在诸如《新文学史(NewLiteraryHistory)》等英美杂志、文集上经常发表学术成果。我决定采访他,初衷是想了解近十几年来“布克奖”获.奖作品的大致情况,以期以这些作品为重要侧面,窥探到当代俄罗斯长篇小说发展的某些特征。但遗憾的是我的问题越积越多,超出了原先的设想。

  • 标签: 沙伊塔诺夫 俄罗斯当代文学 布克奖 女权主义 文学批评
  • 简介:<正>8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文坛上出现了一系列具有轰动效应的文学现象,如反思作品的发表、侨民文学的回归、以前“禁书”的解禁、政论体裁的走红、文学派别的论争等等。与这些文学现象相比,几乎与改革同时出现的异样文学引起的轰动程度要小得多,然而它的重要性却似乎不应在上述的文学现象之下。异样文学这一名词是苏联文学批评秋普里宁在1989年初提出来的。然而属于异样文学的作品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出现了。这类作品同几十年来流行的苏联文学作品,特别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颇不一样。这类作品中的相当一部分在改革前的“停滞时期”也是禁书,但是它们的被禁不是出于政治原因,而是出于审美情趣与习惯:出版部门和广大读者因其所受的文学

  • 标签: 文学界 文学现象 短篇小说 文学作品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作家
  • 简介: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回眸周忠和一、写在前面的点滴断想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本应是一部完整的世纪文学,可遗憾的是,人们因种种原因,把它的一段历史截去了,把百年的文学变成了苏维埃70年的文学,冷落了或日遗弃了内容丰富的人称“白银时代”的20来年的文学。文...

  • 标签: “白银时代” 象征主义 俄罗斯文学 阿克梅派 文学流派 现代主义
  • 简介:大多数跟俄罗斯人有过接触的人都有这样一个认识:同俄罗斯友人聊天时,他们表现出的对本国文学的熟悉程度和文学修养远远高出我们很多,也许只有真正搞俄罗斯文学的中国学者才可能跟他们聊得来。然而他们并不是专门搞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即便是普通人,他们的俄罗斯文学,甚至世界文学知识也是很丰富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曾对此思考过,也曾试图寻找答案。有人说这是俄罗斯文学的优良传统长盛不衰的结果;也有人说这是他们的教育普及程度很高,几乎没有文盲的原因。这些都是事实。然而我们还会有这样的疑问:他们是如何使这一优良传统得以长盛不衰的?他们对文学的特有的偏爱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俄罗斯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授课情况,或许在这里我们才能发现答案的准确源头。俄罗斯中小学文学课程的授课情况文学的审美和教育功能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的,但是文学与教育应该处在什么契合点上才能相得益彰呢?在这方面俄罗斯的实践是很有成效的。他们在中小学中的基础教育阶段一直加强文学课的教学,甚至可以说,他们是把文学课作为主要课程来授课的。在俄罗斯中小学的课程表里,文学总是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安排,由语文...

  • 标签: 中小学文学 俄罗斯中小学 文学教学
  • 简介:<正>刚刚读完《我的骏马奔驰》(载《苏联文学》1986年第1期,作者:鲍·瓦西里耶夫)。这个中篇是作者自身的回顾。他是从童年开始叙述的,并没有严格按流逝的时空不漏的写下去,结构相当自由,如行云流水。然而是一篇可读的小说。这里几乎凝聚了作者一生的思考。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作者成为

  • 标签: 瓦西里耶夫 苏联文学 文学作品 作家 作者 结构相
  • 简介:<正>苏联军事文学作家代表团一行5人,于4月4日至18日在华进行了友好访问。团长苏联作协理事会书记、著名作家伊·斯塔德纽克,成员有作协理事会书记、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米·阿列克谢耶夫,军事文学作家协会副主席鲍·佐托夫,白俄罗斯作家维·科兹科等。代表团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 标签: 代表团 白俄罗斯 军事文学 作家 阿列克谢耶夫 社会主义劳动
  • 简介:<正>苏联实行民主化和公开性已有4—5个年头,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发展到目前阶段,各种合法的、半合法的、不合法的群众组织大量涌现,让人应接不暇。文学界历来是苏联社会最活跃、最敏感的领域,群众组织的出现,也是以文学界最早,最多。现在向我国读者作一简要介绍。

  • 标签: 莫斯科 作家 临时委员会 列宁格勒 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人
  • 简介:列夫·舍斯托夫(ЛeaIIIecToB)1866年出生于基辅,1889年毕业于基辅大学。舍斯托夫是一个终生与传统哲学的自明、理性、绝对真理等作殊死斗争的哲学家,又是一个从哲学角度进行文学批评的形而上学的文艺批评,确切些说,他是一个把哲学和文学问题熔为一炉的独特思想家。说来也怪,他是学法

  • 标签: 文艺批评家 文学批评 契诃夫 绝望 独特 自明
  • 简介:<正>苏联对外友好和文化协会联合会,为表彰我国文学翻译、画家高莽同志为译介苏联各民族文学多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特授于他文化艺术友谊奖。苏驻华大使尼·尼·索洛维约夫于1991年5月10日在使馆主持了授奖仪式。首都文化界人士30余

  • 标签: 苏联 友谊 文化界 大使 文学翻译 文学艺术
  • 简介:论苏联文学的泛政治化发展倾向刘鸿武,苏洁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十月革命后诞生的苏联文学,在许多方面都是较为独特的,尤其是它与苏联政治的那种超乎寻常的特殊关系,历来为人们普遍关注。这种关系,总体上说是一种政治深深制约影响文学,而文学则从属服务于政...

  • 标签: 苏联文学史 泛政治化 国家政治 十月革命 俄国文学 苏联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