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正>有一个性格温和的人酷爱旅游。比如说,当夏天的假期快到的时候,地铁共青团站(莫斯科市)旁的一座巨大楼房里的职工们就会问他:“你这次要到那儿去呀,费尔?”费尔眯起浅色的眼睛,回答说:“这一次到乌斯奇一伊利姆斯克。”“你干吗去那儿,费尔?你到乌斯奇一伊利姆斯克去干什么?那儿要是下雨,一片泥泞呢?”费尔的同事们互相推搡着说。“即使下雪也不怕,”费尔坚定地说。“我无论如何都应当到那儿去。首先是因为我没到过那儿。其次是我想亲自到每一处前沿去走一走。”“再次,你最好别发傻了,还是象所有的善良的人们一样,到加格拉去吧,”一位暴躁的同志生起气来。对暴躁人提出的问题,费尔是从不回答的。他总是低下头,看着摆满数字和文件的桌子,他低下头,因人们不理解他而感到痛苦,他那无生气的脸颊涨得通红。

  • 标签: 多尔 莫斯科 西伯利亚 伊利 苏联 水电站
  • 简介:无论是在生活中,无论是在理论著作里,人们已经习惯反复强调,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俗话说:就算你有理。但问题不在这里,谈的是历史车轮上的辐条—一应当把辐条珍惜。有麻雀,还有更大的鸟……应当知道,要雄鹰扇起它倾斜的翅膀,飞离地面,比麻雀该困难。从那浮云轻笼,任情翱翔、心境舒展的高空,:要疲惫的雄鹰不跌得粉身碎骨,降到地面,更是难上加难。费奥罗夫诗二首@费奥罗夫@王守仁~~

  • 标签: 车轮 雄鹰 麻雀 历史 辐条 地面
  • 简介:当前对模态商品警示语的研究主要囿于其文本的形式结构与理解。按照巴赫金的对话论观点,模态警示语的意义建构不仅仅是图形、色彩、文字等不同符号系统之间在形式布局上的结构重组。更是一个复杂的人文艺术建构过程。本文首先挖掘警示语的语义内涵,然后在对话性指引下,以特殊商品——香烟盒上的警示语为例,讨论模态商品警示语赖以存在的诸多结构材料(逻辑、语言、图像、颜色等)在社会、历史、文化、文学等历时与共时语境中所形成的诸多所指意义(或声音与涵义)对警示语艺术建构的启示与影响。

  • 标签: 警示语 图文型 多模态 巴赫金 对话性
  • 简介:2000年是苏联大诗人特瓦尔夫斯基诞辰90周年,2001年是他逝世30周年。我想起前年在他的家乡和他的弟弟及诸多乡民会晤的情景,想起他们对中国的兴趣、关心与问候。

  • 标签: 苏联 诗人 特瓦尔多夫斯基 威列依斯基 绘画艺术
  • 简介:<正>今年是十九世纪杰出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逝世一百周年。近年来,苏联对他的创作和思想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些什么研究成果?还存在哪些争论的问题?这些情况都是我们外国文学工作者所关心的。现根据我们所见到的书刊资料,把有关情况整理介绍如下:

  • 标签: 屠格涅夫 洛夫 心理分析 俄国文学 苏联文学 艺术世界
  • 简介:99年2月至3月,我应牛津大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ege,Oxford)的邀请,去该校做了一个月的访问学者,其间,为牛津的同行作了题为《俄语文学在中国》的报告,与该校俄语专业的研究生及导师有过几次座谈,并参加了一些相关的学术活动,对牛...

  • 标签: 俄语文学 俄国文学 国家图书馆 牛津大学 索尔仁尼琴 俄语专业
  • 简介:米哈依尔·巴赫金(1895-1975)作为俄罗斯-苏联的一位最有影响的文化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思考和著述中,为20世纪人类的精神思想宝库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说,讨论巴赫金的批评理论和学术思想,早已不再仅仅是俄罗斯批评家和文学研究者们的研究课题,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成了东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学者们共同探讨的一个前沿学术理论课题。

  • 标签: 米哈依尔·巴赫金 文化研究 文化哲学家 文艺理论家 批评理论 俄罗斯
  • 简介:论及俄苏符号学理论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巴赫金、洛特曼、乌斯宾斯基等等。然而,在俄罗斯思想史上,还有一位思想家,对俄苏符号学及其学者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就是施佩特(GustavShpet,1879—1937)。本期刊发三篇文章,分别探讨施佩特与俄苏其它符号学家之间在思想上的交融与碰撞,让我们从符号学视角重新认识施佩特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 标签: 符号学 编者按 学思 重新认识 思想家 理论家
  • 简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各以其自身的演剧风格形成了并行于世的三大演剧体系。既往的研究侧重对三大演剧体系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进行分析。本文则从符号学角度对三大演剧体系进行尝试性解读;从三大演剧体系的主要特征入手,结合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分析三大演剧体系舞台符号能指、所指离合的不同特征,并进而结合文化符号学的视角,分析三大演剧体系的交流融通。

  • 标签: 三大演剧体系 符号学 能指所指关系 文化符号学
  • 简介:从作为方法论的范式视角来审视俄罗斯百年符号学史,可凸显“历史事实”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从而为准确把握其学理内涵及其发展、演化的些许规律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就作为科学体系的世界符号学发展史而言,俄罗斯符号学对其所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文艺学研究中的形式主义范式、历史学研究中的文化认知主义范式以及语言学研究中的结构-系统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等,或为俄罗斯所首创,或为俄罗斯所创新,它们所体现的认知事物的符号学新方法,不仅有效拓展和深化了学界原有的思维定势,更为提升学术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提供了范型。本文结合俄罗斯符号学百年的发展阶段,着重从研究范式嬗变视角对其学说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等进行梳理和缕析,以在理论上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批评依据。

  • 标签: 俄罗斯符号学 百年回溯 研究范式 历史意义
  • 简介:京西外研社大厦里的暖秋北京的这个深秋,凉意似乎不比往年,于深秋在京西外国语大学别致的外研社大厦中举行的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20周年年会,也同样始终洋溢着热烈和温情。在为期四天(11月11-14日)的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俄语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济济一堂,共同回...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文学研究 1980-2000年 综述
  • 简介:理解和科学全面地阐释列夫·托尔斯泰,是20世纪最初十年、特别是1910年托尔斯泰去世之际俄国思想界和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在这一段时间里,有关托尔斯泰创作的性质、意义和价值的话题,在俄罗斯思想文化界引发了一场大论战。马克思主义者、传统的民主主义者、...

  • 标签: 托尔斯泰 普列汉诺夫 意识形态 阶级意识 列宁 贵族阶级
  • 简介:文化是每个民族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异域学者的文化研究,不仅是窄室内的案头工作,还是世界各民族对话的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机会各不相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的学者们在合作完成的论文中强调,对这些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展开科学研究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 标签: 中国文化研究 俄罗斯科学院 90年代 民族文化 案头工作 历史条件
  • 简介:本文尝试对施佩特和雅各布森的学术渊源进行对比研究,从诗性功能思想、言语交际理论和形式论三个方面进行探析。两人均强调艺术文本的诗性功能主导,并对言语交际的不同功能进行了区分。相对于雅各布森对形式论的偏爱,施佩特尤为关注艺术文本中“作者的声音”。两人在诗性功能和言语交际上的相似看法,体现了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共鸣。两人在形式论上的彼此相左,凸显了各自不同的研究路径。

  • 标签: 施佩特 雅各布森 诗性功能 言语交际 形式论
  • 简介:<正>全国高等学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1985年6月17日至22日在南京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该会由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大、北京师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南京大学、南京师大十所院校发起.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由南京大学主办.来自全国80多所高等院校和出版部门的130余名代表和参加第一届外国文学讲习班学习的100余名同志参加了大会.北京大学杨周翰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研究

  • 标签: 外国文学教学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学术讨论会 师院 高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