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无疑是本世纪最重要的文学遗产之一。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对部分作家的“颁奖辞”和他们的“获奖演说”,读者从中能够深切体会到这些作家所崇奉的文学信念与精神价值,而这一切对于我们自身的文学来说,也许不无启示。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 拉格 新世界 作家 瑞典
  • 简介:当年萧伯纳对诺贝尔文学奖曾有说法,大意是:诺贝尔设立文学奖比他制造炸药的危害还大。后来“诺委会”真给萧伯纳开了一次文学奖金,萧伯纳照纳不误。我国的钱钟书也曾说过和萧伯纳类似的话。迄今为止,只有两个非文学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是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另一个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苏联曾经有过三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帕斯杰尔纳克和索尔任尼琴。三人的代表作分别是:《静静的顿河》、《日瓦格医生》和《伊凡·杰尼索维奇一生中的一天》。三人的作品一个比一个短,从文学造诣上来说,更是一个不如一个。《静静的顿河》有4大本;《日瓦格医生》只有一本;《伊凡·杰尼索维奇一生中的一天》则只是一本小册子。我特别喜欢《静静的顿河》,读着它,能嗅出顿河流域黑土地的泥土味。帕斯杰尔纳克是一名知识分子。他的《日瓦格医生》也是拿一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萧伯纳 文学奖金 知识分子 获得者 肖洛霍夫
  • 简介:诺贝尔是个充满矛盾的人,他厌恶暴力与战争,却成了现代炸药之父。一生富有,却是个流浪汉,没有固定住所。他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他的家。他对自己的评价为:“最大的优点:保持指甲干净,对任何人都从不构成负担。最大的特点:没有家庭,缺乏欢乐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请求:不被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拜财神。生平重要事件:无。”

  • 标签: 诺贝尔 自卑 恋爱 流浪汉
  • 简介:2009年秋天让刚上台才九个月的奥巴马颇有点挠头,因为他获了诺贝尔和平奖。而2009年春天让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达赖喇嘛大煞风景,因为人们尚记忆犹新那戏剧性的这样一幕:在中国每年照例举行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外长杨洁篪在回答西方记者提问时说:"达赖方面提出要在中国四分之一土地上建立他的所谓‘大藏区’,要赶走

  • 标签: 诺贝尔 达赖喇嘛 和平 西方记者 记者招待会 叛国者
  • 简介:<正>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tawMitosz,1911-),原籍波兰,后入美国国籍。代表性著作有诗集《白昼之光》、《拆散的笔记簿》和长篇小说《夺权者》等。1980年,“由于他以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类在激烈冲突世界中的赤裸状态。”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米沃什 敏锐洞察力 切斯 莫科
  • 简介: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人生是艰苦的。对于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止境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

  • 标签: 获奖者演说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
  • 简介:三十年代末期有一个传闻称,瑞典探险家——曾於二三十年代在中国生活过数年的瑞典文学院院士斯文·赫丁(SvenHedin)——有一次问鲁迅,他是否愿意接受诺贝尔文学奖。鲁迅对此给予了否定的回答。这全然不是事实——从来没有任何作家被问及他或她是否愿意接受这个奖。

  • 标签: 中国 “诺贝尔文学奖” 候选人 文学评论
  • 简介:1896年12月10日,瑞典著名的“炸药大王”和“石油大王”诺贝尔在意大利圣雷莫的别墅逝世。他在留下了一份数额巨大的遗产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份独特的遗嘱。根据他的遗嘱,除少部分遗产由亲友们继承以外,遗嘱执行入应将其余可转变为现金的财产买进安全的债券,“将所得的资本设置一种基金,其利息以奖金的形式,每年分发给那些在前一年里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上述利息分成相等的五份,其分配方法如下:一份给予在物理学领域内做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给予做出最重要的化学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给予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内做出最重要发现的人;一份给予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最后一份给予曾经为促进国家之间友好,为废除或裁减常备军,以及为举行和促进和平会议尽到最大努力和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表示:“在颁奖时不必考虑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管他是否为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1968年,瑞典银行又增设了经济科学奖)。这份遗嘱体现了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发明家的明智和良心,它使遗产的意义远远超越了金钱的囿限。在其后的一百年里,诺贝尔奖便成为各国科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从事本行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和鼓励。它对人类的精神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诺贝尔奖自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至今已近一个世纪。现在,让我们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回顾这辉煌而沧桑的百年历程。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 文学院 理想主义 作家 委员会
  • 简介:参加者:白鹿鸣、刘勇、陈家杰、石琳、地点:时间:商金林、荒林、杨青泉、张丽凤、张明明、李昂、戎琦、李杰、黄静、霍然、冯佳杭、杨宝宝、尤坤、谭思维、李子涵、许明、马蓓欣、贺欣欣、张烨、郭永真等澳门大学王宽诚楼2012.11.14晚.荒林:一个月前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喜讯传来,大家都很兴奋。一周前王蒙先生应邀来澳门大学做驻校作家,王蒙先生的驻校演讲为《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揭开了校园讨论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序幕。今晚,我们文学博士沙龙专题研讨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请大家自由踊跃表达,希望总结之前的经验,从研究方法、阅读体验、比较视野各种角度,深化研讨。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澳门大学 莫言 专题研讨 阅读体验 比较视野
  • 简介:阿成:由衷祝贺莫言先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林》编辑部曾经有幸编发过莫言先生作品:《红耳朵》、《吃的屈辱》、《吃相凶恶》、《随你的便》。希望今后莫言先生继续支持《小说林》,这也是广大读者的殷切希望。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中国文学 中国作家 文学经典 祝贺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于2009年10月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公布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这位国内公众此前闻所未闻、连德国人自己也不太熟悉的诺贝尔文学奖女性获得者是本次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爆出的一大冷门,这让全世界的文学爱好者都大惑不解。较之诺贝尔文学奖的其他得主,赫塔·米勒更像是德国文学中的“局外人”,在欧洲文学圈子里只能算得上是“业余作家”,平时还需要打工。即使在西方,米勒也算不上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米勒 斯德哥尔摩 文学爱好者 女作家 德国文学
  • 简介:卵子与精子结合,受精卵开始分裂.经过大约280天的发育,离开母体来到人世。一个孩子的诞生过程看似简单,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直到一项新技术改变他们的命运——这就是试管婴儿技术。

  • 标签: 试管婴儿 2010年 生理学 诺贝尔 医学 新技术
  • 简介:<正>"你带手绢了么?"曾经,每天早上我出门前,母亲都站在家门口这么问我。我没带,于是又跑回房间拿手绢。每天早上我都不带手绢,因为在等母亲的问话,手绢成了她在关心我的证据,每天的晚些时间我就得自己照看自己了。"你带手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穆勒 罗马尼亚语 告诉我 我不知道 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