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资本主义全球化”和“文化批判”这两个概念各自都要求作者做出解释,它们的并列关系还隐涉到一个悖论。首先,资本主义全球化是一个不争的经验事实,还是一个来自某种视角的观察?资本主义全球化有哪些特征?它给个人与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冲击和后果?文化批判的一般定义和它在资本全球扩张时代的使命与职能是什么?如果说资本全球扩张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文化批判,同时又比任何时代都更拒绝文化批判,那么这种悖论对文化批判本身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应该怎样应对?我提出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只存在这些问题,而是这些问题给我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焦点和框架。当下国内和海外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全球化”,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全球化唤起的世界图像只是技术、文化、教育、意识形态、叙事、具象、习俗、人员、资源、商品的跨国界大流动,更有甚者,全球化仿佛是一个给个人与社会带来无限机遇和活力的历史过程,一次给人类许诺解放与幸福的革命,较少有人看到全球化背后的资本帝国,更遑论这个资本帝国包藏的杀机和危机。全球化的确是一个多层面的复合历史现象,资本主义全球化只是它的一个层面,但这是它的核心层面、主控层面,其它层面都是派生的。资本的扩张必然挑战和更新已有的生产、调...

  • 标签: 资本主义全球化 标准化 商品化 抽象化 文化批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于1843年写的针对鲍威尔关于犹太人问题的观点的批驳,其中在论述犹太人解放问题时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马克思立足于全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对资本主义金钱崇拜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权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 标签: 《论犹太人问题》 资本主义现代性 批判
  • 简介:本论文分析了《二十二条军规》中米洛这一人物,通过对人物的分析指出海勒的这部小说具有鲜明的晚期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特征,同时揭示出作者创作这一人物角色的目的是对后工业时期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念、文化本质进行无情的揭露。

  • 标签: 米洛 价值观念 文化本质
  • 简介:哈罗德·布鲁姆是耶鲁学派四个重要人物之一,他将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这的解构主义推向了文本研究,并将误读学说与影响焦虑结合,向世界宣告了大文本主的到来.

  • 标签: 解构 误读 影响焦虑
  • 简介:九叶诗派是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支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诗人自觉地探索中国新诗的现代化,他们从诗歌的意象、戏剧化和语境等方面大力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同时又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开创了一条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整合的道路。

  • 标签: 九叶诗 现代主义 意象 戏剧化 语境
  • 简介:白族不仅是大理地区的世居民族,也是大理的主体民族。千百年来不论社会如何变迁,大理白族民问始终保留着一种独特而神秘的宗教信仰——本主崇拜。

  • 标签: 本主崇拜 白族 大理地区 主体民族 宗教信仰
  • 简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之神,而对于学人真正的心灵之神应该是文化自觉。与这些东西的不知羞耻相比,你做的这点"丑事"又算得了什么?有人感叹现在一些学人非常浮躁,总是把学术作为敲门砖,炮制各种垃圾学术谋取名利,有时甚至不惜突破道德底线,干出抄袭、伪造之类的勾当。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学人应有的文化自觉

  • 标签: 文化自觉 学人 学术价值 现代汉语词典 道德底线 心灵
  • 简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近日在《中国文化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还没有形成文化自觉。而没有文化自觉,所谓崛起也就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 标签: 中国应有 应有文化 文化自觉
  • 简介:竹内好理解的文学.恐怕不是我们中国学界一度从文学的自律性的意义上理解的文学,竹内好说鲁迅“通过与政治的对决而获得的文学的自觉”.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竹内好所说的“绝对矛盾的自我同一”。同时.竹内好的“文学”是诉诸于伦理实践的.是一种作为机制的思想。这都会丰富我们对于文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竹内好看来,鲁迅的文学的自觉是与同心与挣扎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 标签: 文学与政治 自觉 竹内好 伦理实践 自律性 中国学
  • 简介:小说《造梦的雨果》是美国著名画家布莱恩·瑟兹尼克(BrianSelznick)的一部具有魔幻色彩的儿童题材畅销小说。小说自出版以来赢得了一片赞誉之词,曾获得2008年凯迪克金奖,2007年美国鹅毛笔奖等奖项。作品由乔治·梅里爱大师真实生平的故事构成,融合了电影与绘画元素。小说虽然是带有绘本性质的儿童文学,但是其内容以及主题立意却是相当大气。作者一方面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向现代电影业的先驱者们致敬;另一方面揭示了战

  • 标签: 之旅小说 人本主义解读 失意人自我实现
  • 简介:清人的“词史”观念是在传统诗学启发下的一个词学话语,是南宋以来词的尊体运动的延续。南宋词人已有“词史”意识的自觉,主要表现在:一、辛派词人以“入世”的态度写词,词人情怀常因事而起,时有词作与重要事件相关联;二、南宋中后期在复雅风气的指引下,强调词的比兴特质,词人常有意识地借怀古、咏物对现实加以褒贬;三、宋元之际,出现刘辰翁“用经用史”的词学观,强调词的社会价值,其词常以词评事、以词评人,已初步具备了“词史”的文学特质。

  • 标签: 南宋 词史
  • 简介:读罢第三届"红豆·全国精短散文大赛"的入选作品,我感受最深的一点,也是最想表达的一层意思就是:作家致力于精短散文

  • 标签: 散文贵在 文体自觉 精短散文
  • 简介:《聊斋志异》中有几篇作品是以主人公死亡前后的描写为故事主线的。作者蒲松龄这种写法往往着眼于对主人公的讽刺,未必就在于表现自己的终极关怀。然而我们读者倘若换个眼光去关照这系列作品,其实是可以激发一些对死亡的思考的,甚至可以得到一些积极的启示。

  • 标签: 蒲松龄 死亡 执著 超越
  • 简介:  我国古代早期的寓言创作同于人类早期的艺术创作活动,都是在人类童年时期,根据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需要教会了原始猎人的绘画和雕刻"[1].需要也教会了人们用简略的形式和简省的文字记录他们的生活.……

  • 标签: 寓言独立 庄子寓言 独立自觉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差别之处,并探寻这些不同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标签: 人本主义 差异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种宗教信仰。所谓本主就是白族村社的保护神。每个白族村庄都有自己的本主,也有一个村庄有几个本主或几个村庄共奉一个本主的。本主信仰起源于原始宗教,形成于南诏时期.本主崇拜的核心是祈求平安、富贵,祈求雨水,求生殖和丰收。作为中国最大白族自然村的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其白族本主崇拜在庞大复杂的白族本主文化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 标签: 本主崇拜 宗教信仰 原始宗教 本主文化 白族 保护神
  • 简介: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我要写的这个人叫王守东,是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毕生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他同时还有另一个社会身份:拥有巨大财富的民营企业家。

  • 标签: 共产党员资本 忠诚共产党员 性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