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有好几个晚上,我从电影院出来,一个人在拉丁区走,沿着圣米榭尔大道走回家。深夜的时候,走过灯光灿烂的奥迪安,踱至圣日耳曼大道,遥遥看着花神与双叟的华采,再转入ruedeRennes,盯着暗夜里的蒙帕纳斯大楼,细步前行,好像走在新浪潮的黑白电影里。路上问或掠过两三个人影,或者是疾驰而过的车子,打在路上的街灯,路边巴士站的广告牌。这些晚上,有时孤独如潮水涌至,正如思念,令人手足无措。巴黎的夜晚,跟白昼,是如此的不同。来巴黎的人,总要登登铁塔,从高处看看这城市。如果来问我,我就会说,一定要在晚上去看,要看夜巴黎。那是另一个巴黎。一个教人心碎心折的巴黎,一个能把悲伤

  • 标签:
  • 简介:1925年9月的一个秋日,法国南部马赛港。"波尔加"号邮轮缓缓地靠上了码头。这艘船,从八月的中国上海启航,途经香港、越南、新加坡,入印度洋,经红海,穿苏伊士运河,最后进地中海,行程1600多海里,在海上足足颠簸了36天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在码头上,庞薰琹看见了前来接站的江苏同乡沈沛霖,喧闹的人群中,他们几个同来法国留学的同学与沈沛霖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

  • 标签: 庞薰 巴黎 艺术评论 法国 工艺美术 苏伊士运河
  • 简介:留学欧洲,一流商学院,还是MBA。巴黎风花雪月,中国得意少年,却成了以关怀弱势群体为己任的文学的关怀对象。不是“海归”作家,没有切肤之痛,还真难得有这一份见识。

  • 标签: 巴黎 法国人 学生会 中国学生 小说 安娜
  • 简介:这是趟漫长、疲乏的旅行。谁也说不清现在是几点钟,窗外一直是黑夜——只有飞机上才有的没完没了的黑夜;嗡嗡的马达声和又冷又粘的人工空气,使人们睁不开眼又睡不着觉。法航班机上最有魅力的两样兴奋剂:漂亮的空姐和免费供应的名酒,也失去了效力。人们懒洋洋地倚靠在座位上,对端着酒盘巡走的空姐连眼皮都不抬一下。我从香港起飞后不久就睡着了,在曼谷停机时醒了一会,连座位都没离,就又睡了过去。等身旁的陶把我再推醒时,已经到了孟买。陶说:"喂,你这样睡是不行的,脖子会痛。后边还有好长的夜呢,起来活动活动。"我和他下飞机到了候机厅,转了转机场的免税店,睡眼惺忪中买了一尊檀香木雕的立姿菩萨。回到飞机上再拿出来仔细看,发现

  • 标签: 免费供应 陶说 转了 马达声 摇摇头 我自己
  • 简介:伊拉克战事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人们关注着战事的发展,关注着平民伤亡的情况,也在对这场几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战争进行着思考。远在巴黎的邹凡凡在第一时间给我们寄来了这篇《经历巴黎非常时刻》,作为一个观察者,她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非常时刻的巴黎,记录了与这场战争有关的巴黎的春天。非常感谢邹凡凡,她即时的电子邮件,不仅让我们听到巴黎人对这场战争发出的声音,也让我们对我们身处的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地球上的人们虽然相距遥远,互不相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发出同一个渴求和平的声音,并不妨碍我们在某一个时刻心心相印。——编者

  • 标签: 巴黎非常 经历巴黎 非常时刻
  • 简介:《视点(POINTDEVUE)》11月22日号上周六举行的摩纳哥王储艾伯特二世的就职仪式,对于法国这个一直与其有着亲密关系的国家来说,是一件颇为关注的事。《视点》用了大段篇幅描写整个就职仪式的细节,区别于以往隆重的登基大典和繁琐的宗教仪式,一切在简洁庄严的气氛下进行。这个有着高贵严谨

  • 标签: 巴黎特刊 更美好 特刊生活
  • 简介:十月,巴黎秋色可餐。枫树红遍了山头,如火若丹。梧桐在秋风的渲染下,缀着一身金黄。高远的天宇万里如碧,秋天把最美的诗情泼向了人间。在一条黑褐色泥砖铺砌的小街上,有一位踽踽独行的老人——吕霞光。他穿着一套灰蓝色的西服,脖子上围着一条啡色的围巾,右手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慢慢悠悠地向着ButteChaunour公园走

  • 标签: 传节选 南京巴黎 吕霞光传
  • 简介:当代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回顾他三十年小说创作时说:“真实永远是文学的最佳模式。”当我写作《巴黎飞鱼》这部小说时,曾对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反复推敲思考。

  • 标签: 最佳模式 飞鱼 巴黎 流行文学 文学真实 小说创作
  • 简介:三月开始的时候,我搬到了A4楼由利亚的房间。这个身高1.8米的学文学的德国女生无论在哪方面都有点大手大脚,可从踏进她房间的那一刻起,我就喜欢上了她那大大咧咧的风格和细细密密的情致。她的床上是自已准备的套着红色格子被罩的鸭绒被,一个罩着同样的红色格子布的胖乎乎的大方枕,床头的墙壁上挂着一整块从红色渐变成黄色的暖色调布料,与床铺很是协调。布料上吊着一个巨大的捕梦器——圆形的网兜下方飘着几根长羽毛,与安娜那铺着脏兮兮的黄绿色碎花布的床比起来,显得异常完美。

  • 标签:
  • 简介:以下的任何一个名字:马蒂斯,毕加索、布拉克、亨利·卢梭、伏拉明克、德兰、范东让、莫迪利阿尼、基斯林、藤田、苏蒂纳、夏加尔、德劳内、纪尧姆·阿波里奈、马克思·雅各布、海明威、菲茨杰拉德、亨利·米勒、埃拉兹·庞德、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达利、布努艾尔、杜尚、毕卡比亚、马雅可夫斯基……他的光亮,都足以耀花我们的双眼,更何况让这些光芒通过蒙特马特、蒙巴那斯两架透镜的汇聚之后?二十世纪初的法国拥有良好的国际形象,自由平等、宽容大度、讲究人权,更重要的是,她还率先授予了犹太人公民权。于是,许多知识分子、艺

  • 标签: 海明威 艺术家 乔伊斯 左拉 布尔加科夫 塞尚
  • 简介:《世界报》、《费加罗报》、《解放报》等主要日报都报道了这位百岁高龄的“反封建文学家”在上海逝世的消息,并介绍和评论了巴金的主要作品《家》《春》《秋》以及巴金晚年的著述。

  • 标签: 巴金 消息 逝世 普遍 媒体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