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笔者的《情景浑融深蕴致》(本刊2008年第1期"名句掇英")赏析了北宋"宰相词人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四联词句的趣。所谓趣,就是形象化的哲理情趣。含有理趣的作品,往往写景生机勃勃,叙事娓娓动人,抒情真挚深沉,能使人从中体味自然、宇宙、社会与人生的哲理,所以内蕴趣的诗词警句,意蕴更深,气象更胜。在宋词中,苏轼之作趣最多。这篇小文拟补充赏析晏殊一首和苏轼三首词中的趣名句。

  • 标签: 理趣 浑融 首词 似曾相识燕归来 使人 词云
  • 简介:宋词中有不少抒写思乡怀人离情别绪的篇什,尤其是那些抒写对国势衰危的忧愁或对国破家亡的悲哀之作,词人往往不是明言直抒,而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创造一种情调氛围,使深悲沉痛得到具体形象的表现,情意隐而不露。

  • 标签: 离情别绪 自然景物 具体形象
  • 简介:本文根据叙事学理论对果戈的短篇小说《涅瓦大街》的叙事结构予以分析,指出这部小说文本在整体结构布局、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设置、非叙述性话语运用等方面均体现出独特的叙述策略。基于这一叙述策略所完成的特定的叙事结构为实现现实主义散文的“批判性”逻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果戈理 涅瓦大街 叙事 结构
  • 简介:<正>就先从一个肩上扛摄像机的家伙说起吧。他除了头发上了摩丝,衣服比F镇的人稍稍穿得时髦、伸展一些外,最威胁人的是他肩上那一部日本生产的摄像机。当他出现在F镇的街上时,引起了沿街两侧一些好奇的闲人阵阵猜疑:F镇又出新闻了。如今,摄像机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在F镇人民的心目中,凡是肩上扛摄像机、腰里或胸前吊部照相机的陌生人都一概被认为是记者。这年头,记者多如牛毛,屡见不鲜,像做沙发、磨刀磨剪子类似的民间手艺人一样,走乡串户找活儿干。事实上,这个头发上了摩丝、肩扛摄像机的家伙的确是市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一名招聘记者。下午,他出现在F镇的街头并不是冲着F镇有什么特别的新闻线索来的。当天下午的F镇风平浪静,连街上的灰尘、纸屑动都未动一下,哪里有新闻呢?他是到镇上去做

  • 标签: 经济频道 新闻线索 蓦然回首 悠闲自得 闭户 使人
  • 简介:《与友人书简选》是19世纪俄国作家果戈的一部重要的著作.果戈以忏悔的形式袒露自己的社会改造观、宗教道德理想和内心世界,对俄国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问题做出回答,这本书既是他的长期精神活动的总结,又是他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所做的理论阐释.对果戈的社会观、宗教观和自我改造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解读是本文的尝试.

  • 标签: 果戈理 书简 文学创作 作家 忏悔 理论阐释
  • 简介: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1979.5)是一个纯美的精神之爱的宣言,那么将近二十年之后的《无字》则可以被视为张洁对当年爱情神话的解构。《无字》尽管是以吴为一家三代女性的命运为中心进行叙事,却并非纯粹的女性主义作品,作者以个性化的描述展示了二十世纪风云际会中各色人物的命运并进而传达出

  • 标签: 《无字》 张洁 爱情题材 长篇小说 亲情 女性形象
  • 简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普希金和果戈先后开创了彼得堡小说,把都市主题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在现实主义视域下,普希金和果戈的彼得堡文本隐喻性地揭示了彼得堡形象的多重象征意义和彼得堡神话的精神内涵。文章通过分析普希金、果戈两位文学大师笔下的彼得堡文本,探讨彼得堡文本的意象特征与俄罗斯民族文化及俄国社会现实在本质上的内在联系。

  • 标签: 彼得堡文本 彼得堡形象 多重象征 意象
  • 简介:韦斯特娜(1936一)是美国当代自由体诗人,美国密西根大谷州立大学知名教授.曾担任过美国驻中国、印度、老挝等国的高等教育机构顾问.她的诗常见于、、、等学术报刊杂志.近年来,她作为中国国际教育交流与北美英语协会联合项目的官员每年来往于中国各地,考察了中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大专院校,对中国教育和文化的研究可谓广博深入.

  • 标签: 中生诗 喻中生 意喻
  • 简介:“令同人担惊受怕等于使自己提心吊胆!”——君特·安德斯“吃早饭了!”高特沙克太太大声喊,“吃早饭——!”这是5月14日早晨8点半,是一个星期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空气柔和得如同香槟酒,天空蓝得犹如花园平台周围的丁香花。“吃——早——饭!”高特沙克太太拖长了声音在喊,“还吃不吃早饭哪,要不然我一个人吃了!”仍然是没有一个人答应。老外婆7点钟就起床了,她正坐在收音机前收听米迦勒教堂里的礼拜仪式。儿子安迪和女儿卡璐妮娜当然还在床上。她丈夫瓦尔特嘛……哦,对,他在外面花园里干什么哪!他一动不动地站在草坪上,像尊石碑似的。莉洛·高特沙克走到通往平台的门口喊他:“进来吧,瓦尔特!早

  • 标签: 瓦尔特 水器 君特 安迪 米迦勒 科勒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果戈再度成为俄国文化界关注的对象。在该时期众多的评论中,作家、政论家、哲学家瓦·罗扎诺夫的一系列论述视角独特,他将果戈描绘成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的天才,揭示出一个另类的果戈,很值得我们去认识。

  • 标签: 罗扎诺夫 果戈理 俄罗斯文学 现实 历史
  • 简介:鲁迅在作品《野草》中,多处运用丰富的色彩搭配意象来表达独特的生命情怀和人生感受,在《好的故事》中,鲁迅以和谐的色彩配合营造了神往中的美的意境,而在《死火》中则以冲突性的对比色彩形成奇诡的异景来表达痛苦、激越的现实生命感受,对比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色彩搭配意象,能更真切地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哲学。

  • 标签: 《野草》 色彩搭配 意象
  • 简介: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中向友人任安倾吐了自己之所以忍辱苟活的原因,抒发愤懑之情,文笔逋峭,荡气回肠,是中国历史书札中不可多得的奇葩。文中"人固有一死……最下腐刑极矣!"一段,为世人传诵,但经查诸多译本,发现释义均有层次不清之弊。本文从释义层次结构和古汉语语法结构两方面对此段做重新解读,以求更吻合作者本真强调。

  • 标签: 受辱表述 释义层次 语法结构
  • 简介:中国传统文艺理论"道"之喻引申意义表现了动画运动规律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系,二者互相联系、影响,同样重要。动画《三个和尚》运动规律赋予影片艺术表现力,运动规律的实践意义在于娱乐观众、丰富动画艺术表现、提升表演叙事等。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对于古代中国文艺思想转化为今天的动漫艺术实践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动作 “道”和“器” 运动规律 动作设计
  • 简介:英国著名小说家伊恩·班克斯在《捕蜂》里讲述了父亲克拉旱姆通过男性激素把女儿弗兰克"成功"地从女性变为男性,而被父亲违背伦理的实验改变了身份的弗兰克成了伦理身份混乱的"兼性人"。弗兰克的身份错位导致他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继而无法进入正确的伦理选择的过程,而缺乏伦理教诲让他无法产生正确的伦理意识,无法建立善恶观。此外,弗兰克成长的客观伦理环境让他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沟通。这几个因素最终造成弗兰克通过残害小动物和"弑童"来缓释"被阉割"给他带来的创伤。小说表达了作者反对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希望生活回归正常秩序的强烈愿望。

  • 标签: 伦理选择 伦理教诲 伦理混乱 《捕蜂器》
  • 简介:学界对于阿Q的悲剧,往往关注其精神胜利法、国民劣根性等等方面,而关于鲁迅对阿Q悲剧的处理方式甚少论及,本文认为重复、突转、阻缓是鲁迅对阿Q悲剧的处理方式,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重复 突转 阻缓 《阿Q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