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正>聪走了,他家的电话铃声在空响,我欲无言。聪深得幽默三昧,说:"画漫画管个屁用。"却坚持画了一辈子漫画。他的耐力和忍力是特定时代、非常境遇中守住做人底线的典范。他有一个包容万象的大爱之心,笑对困厄,极像大腹便便的弥勒,那个人见人喜的布袋和尚(恕我无状)。记得在北长街他住的独间房里,屏风后,几乎占半间房面积的大床墙上,挂了一幅肖像,是

  • 标签: 布袋和尚 屏风后 电话铃声 丁聪漫画选 张仃 沈峻
  • 简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中国读者熟知,但其用现实主义手法写作的纪实文学作品的翔实、坦诚和叙事的慎密却介绍极少。本刊所发的这篇纪实文学作品希望引起中、外文学工作者的重视和读者的赏鉴。

  • 标签: 智利 纪录片 加西亚·马尔克斯 意大利人 出租汽车 乌拉圭人
  • 简介:谏,即君之意、因势利导、欲擒故纵以令君王幡然醒悟的进谏方式。《左传》昭公十二年所载子革与楚灵王的一段对话,既集中而鲜活地映现了楚灵王当时由最初踌躇满志到骄蛮狂傲、不可一世,终至如梦初醒、痛改前非的完整心理状态,也生动精彩地展现了子革审时度势、待时而动、以诗攻心、将计就计的高超的谏技巧,堪称“谏”的典范之作。

  • 标签: 子革 楚灵王 顺谏
  • 简介:奥古斯的《忏悔录》是对《圣经》文学的出色继承,维持了一种正统的基督教神学观念也决定了忏悔体文学的发展方向.主体性第一人称叙述与独白式倾诉构成其话语语式.其真诚的理想影响到了不信教的文学创作,使忏悔体文学溢出宗教语域,产生了卢梭式的恢复了生命的真实与心灵的真实的新的忏悔体文学.

  • 标签: 文学创作 《忏悔录》 第一人称叙述 独白 奥古斯丁 《圣经》
  • 简介:在当代后种族主义文化语境之下,种族问题往往包含着性别隐喻。赵健秀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甘加之路》一以贯之将性别身份作为种族和政治抗议的手段。在小说中,赵健秀探讨了华裔美国男性在特定的文化和种族语域中面对的性属焦虑,进而运用性别政治式的文学抗争手段:安排华裔男性成为在场、设置独特的男性空间、设计阳刚十足的男性充当故事的主要动作者和叙述者等,以此打破亚裔男性被长期消音和扭曲的历史。本文借鉴修辞性叙事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和文化批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作家凸显华裔美国男性气质和以性别身份强化政治抗议的叙事目的、文本的叙事手段和读者所感知的叙事效果之间的有机互动关系。

  • 标签: 《甘加丁之路》 华裔美国男性气质 修辞性叙事 性别政治
  • 简介:<正>“上帝死了!”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探讨中,这句话是常常被人引用的。它出自尼采《快乐的知识》一书,“上帝死了……现在我们正走向何方?离开了一切太阳吗?我们不是还在继续颠簸吗?颠向后边,两边,前方或一切方向吗?还有什么上或下吗?我们不是在无限虚无中到处漂泊

  • 标签: 威廉·戈尔丁 资产阶级 现代主义作家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小说 珊瑚岛
  • 简介:在后殖民批评话语和后殖民语境的变迁中,纳·戈迪默不得不面对后殖民写作困境,但是她至始至终都在为超越这些困境作出不懈努力:第一,在无法避免后殖民文学文本矛盾属性的写作现实中,戈迪默小说中的反话语文本实践始终努力超越殖民话语'善恶对立的寓言';第二,面对后殖民批评话语可能堕入的'共谋'陷阱,她呼吁人们回应文学中的人类情感共鸣以超越种族性的文学;最后,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全球化导致的后殖民语境的演变,后殖民文学以及文学本身面临市场化和图像取代文字的双重危机,戈迪默坚持文学是落后于时代潮流的书写,以抵制和超越商品和技术的物化世界对文学乃至人类的吞噬。

  • 标签: 纳丁·戈迪默 后殖民写作困境 超越“善恶对立寓言” 解殖民化
  • 简介:通过对凌叔华的《酒后》与西林的《滔后》在情节处理、作家立场、表现主题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视野下的女性形象有着很大的差异。小说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情感和意识,女主人公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和动作的发出者:而剧本则忽视了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女主人公处于被调侃和试探的位置。

  • 标签: 《酒后》女性形象 性别视角 女性意识
  • 简介:隐喻绝非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意昧着人对自己存在的诗性发现,既是人对世界加以符号化的过程,又是人超越自然、超越自身的精神努力。可是,19世纪末踏入诗坛的康斯坦诺斯·卡瓦菲斯却自觉走上了一条放弃修辞隐喻和语法隐喻的书写道路。这位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蒂斯认为堪与艾略特“并驾齐驱”的希腊现代诗人在诗中基本不使用隐喻和意象,而是遵循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自觉地挖掘词与句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的原生态,也很少使用形容词和感叹词,力求回到语言的原初意义上从事创作。诗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实际根源于他本身浓厚的抒情气质,他这种有意识的压抑令情感在反弹中产生了更大的能量,从而获得了理性与激情相互交融、相互提升的美学效果。

  • 标签: 卡瓦菲斯 历史诗人 诗歌的叙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