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性格、气质非常独特的奴婢。造成她的悲剧命运的,除了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外,还与她自我身份不认同有关。她不畏权势,敢于反抗,追求生命的自由、平等、价值与尊严这些有悖于她在社会等级系列中的位置,有悖于她所属的那一社会群体,而这是等级森严的贾府不能相容的,这是导致她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

  • 标签: 悲剧命运 身份认同 晴雯 《红楼梦》 客观因素 社会环境
  • 简介:非本质主义民族认同不关注政治、战争和民族起义等本质要素,而注重文化、艺术和语言等要素在民族认同中的建构作用。詹姆斯·乔伊斯主要从灵显叙事、城市表征和多元文化等多维度建构小说中的非本质主义民族认同。在故事层面,乔伊斯忽略了典型的民族英雄和民族情绪的宣泄,而是通过灵显叙事中的反英雄展现民族认同的“缺失”;在空间书写上,乔伊斯通过城市中随处隐现的英国殖民统治的“图腾”,表征爱尔兰民族认同的“消解”;在话语与文化层面,乔伊斯从不列颠“他者”文化和多元文化呈现爱尔兰民族认同的“杂糅”。乔伊斯非本质主义民族认同的核心思想是解构传统民族认同的“逻各斯”,实则是爱尔兰民族认同一种“缺席的”在场。

  • 标签: 詹姆斯·乔伊斯 民族认同 非本质主义 灵显叙事 城市表征 多元文化
  • 简介:本文聚焦《藻海无边》中男女主人公的身份认同障碍,通过解读安托瓦内特既无法与白人认同亦无法与黑人认同的身份困境,以及罗切斯特在加勒比殖民地经历的认同障碍,揭示白皮肤之下克里奥尔身份与宗主国白人男性殖民者身份的虚幻本质。文章指出,吉恩·里斯在《藻海无边》中的重写实践不仅暴露了隐藏于西方现代殖民权力/知识话语内部身份障碍的结构性因素——主/奴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同时呼应了主/奴辩证哲学的后现代转向。

  • 标签: 《藻海无边》 认同障碍 安托瓦内特 罗切斯特
  • 简介:伊什梅尔·里德和菲利普·罗斯的学院派小说《春季日语教程》及《人性的污秽》再现了现代大学在种族、身份、性别、性和表征政治等问题上的文化多元主义诉求。本文通过分析两部小说的主人公普特帕特身份认同危机及希尔克的身份认同失败的根本原因,分析普特帕特和希尔克自身最终异变为"幽灵"的过程,探讨里德和罗斯对文化多元主义背景之下"政治正确"的文化潜规则进行的反思。"政治正确"导致的"政治不正确"行为造成普特帕特和希尔克身份认同的危机和失败,而这正是文化多元主义本身暗含的危机。

  • 标签: 伊什梅尔·里德 菲利普·罗斯 身份危机 政治正确
  • 简介:称谓语是日常生活中的高频用语。对于称谓语"小姐"一词的使用,有人认为越来越普遍,也有人认为已经没有人愿意接受"小姐"作为泛尊称。社会成员对"小姐"一词的认同情况究竟如何?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 标签: 小姐 社会认同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评论界倾向于认为康拉德的《间谍》是一部政治小说。本文认为,《间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小说,而是一部以反讽的形式探讨政治背后的道德问题的小说。《间谍》采用了言语反讽和戏剧反讽两大反讽模式,在叙述者轻松滑稽的反讽语气及其设置的戏剧反讽场面中,突出了小说人物命运的悲剧性。《间谍》中的言语反讽及由此而生的喜剧效果主要是通过作者型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不断地暗中评介人物的行为来实现的。《间谍》中的作者型叙述者采用的言语反讽往往因反讽的对象不同流露出不同的反讽语气。康拉德在《间谍》中丰富了戏剧反讽的表达手法,他将戏剧反讽的喜剧和悲剧效果融合起来,以轻松、滑稽的笔调展示了生活沉重、阴暗的一面。此外,小说独特的叙事时空的错位和延宕所造成的张力强化了戏剧反讽的效果。《间谍》还从家庭伦理和政治伦理的角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道德堕落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 标签: 康拉德 《间谍》 反讽道德批判
  • 简介:在文学类型的研究中,格套(convention)所起的作用是一个最值得考虑的问题。尽管种种惯用模式常常被忽视,甚至被认为是无甚研究价值,然而我们将一种类型认作为类型,最终还是由我们称之为格

  • 标签: 张衡 屈原 司马相如 霍克斯 文学类型 离骚
  • 简介:英国文化批评家马修·阿诺德在提到霍桑的旅英札记《我们的老家》时说,霍桑缺少知识分子应有的“公允态度”,他在英格兰“与英国的非利士人为伍”。根据阿诺德的文化概念以及他对英国非利士人的界定,霍桑的问题在于他缺少希腊精神的那种“意识的自发性”,也就是那种欲彻底弄懂事物真相的“智性冲动”。本文从霍桑生活的具体历史背景出发,以阿诺德对霍桑的评价为引子,通过分析《红字》的道德主题,探讨在思想与道德的冲突中,霍桑为何总是让思想隐退,以道德作为救赎之路。

  • 标签: 霍桑 《红字》 阿诺德 自由思想 道德救赎
  • 简介:诗歌是诗人书写自我生命的疆域,同时又消解传统权力政治疆域的某种独具特色的生命建构,就是其自性张扬和他性约束中的某种因缘牵系和力量平衡。①而突破传统的性别政治叙事,重建女性内在的自我,就成为安琪诗歌所指向的独特的缘域世界。在《极地之境》的《自序》中,安琪写道:“我冷静梳理了自己写作至今的点滴,得出一个结论: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性主义写作者”“一个女性主义者必定是先锋精神的追求者”。②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安琪的诗歌不再是某种单纯灵感或感性体悟的瞬间抓取,而是有着一种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中的自由选择及其责任承担。去选择,并承担你的责任,就是安琪诗歌所在意的。因此,安琪的诗歌或诗学思想就具有一种新时代的女性主义者所独具的伦理品格与实践勇气,就是在从古典知识型时代向现代知识型时代转向中的女性主义的文学缘域世界的呈现和展开。

  • 标签: 女性主义者 性别自觉 女诗人 安琪 自我认同 母国
  • 简介: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精神,与亨利·詹姆斯的艺术道德观相契合。在詹姆斯的小说《奉使记》中,主人公斯特莱特接受了佩特的唯美主义精神,从而摆脱了原有的狭隘道德观,对道德获得了更深刻的理解。

  • 标签: 亨利·詹姆斯 《奉使记》 唯美主义 道德
  • 简介:初读《美国语文》,首先是新奇,其次是惊讶。教了几十年“中国语文”,对过于工具化的、支离破碎的中国语文印象深刻,而打开整本的《美国语文》,一看目录就觉得美国历史扑面而来。虽然从“五月花号”开始,美国只有三百年的历史,但当下美国,其辉煌的文明成果和巨大的创造力以及雄厚的国力产生的影响力,不能不让人对这个历史短暂的移民国家感到惊叹。

  • 标签: 美国历史 中国语文 宗教 道德 神话 移民国家
  • 简介:本文追溯小说非个性化叙述的缘起、发展和趋势,阐明了非个性化叙述策略的哲学思想基础。文章认为,所谓纯客观化的叙述是不存在的,操纵非个性化叙述行为的仍然是作者那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之手,作者的道德和价值判断无时不在作品中以各种方式泄露出来。非个性化叙述在极大地丰富了小说艺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20世纪小说的发展,致使20世纪相当数量的小说呈现出高度形式化的写作倾向。笔者对小说极端形式主义的倾向进行了批评,认为小说的写作实验不能背离这一艺术样式的基本特征。小说的本质是讲述,其灵魂是情节,其价值在于对人生进行道德层面的和审美层面的双向把握。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行为背后流露的也必然是主体的道德选择及其与读者的相互交流。

  • 标签: 非人格化叙述 客观化 作者 道德选择
  • 简介:《摩罗博士的岛》是科幻小说奠基人之一的H.G.威尔斯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着力考证了此小说中伦理、法律对兽人和兽人社会的形成与维系作用,探讨了一个自上而下在未经启蒙的兽人群体中制定的伦理体系必然崩溃的原因,以及兽人的退化和兽人社会的崩溃对人类社会的隐喻。作者使用一系列符号作为道德在兽人社会中的具象化,比如"痛苦屋"、"赞美诗"、"肉食禁忌"等等,它们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自身道德和伦理禁忌起源的隐喻。兽人缺乏理解道德作用的智力,只是被迫遵守道德训诫,最终由于缺乏理性带来的对道德的自觉维护,小岛上的道德体系不可逆转地崩溃,作者借此隐喻了社会道德和人性的脆弱性,认为需要对人心中兽性的爆发永远警惕。

  • 标签: 《摩罗博士的岛》 伦理学批评 道德符号
  • 简介: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blackculturalidentitydilemma)是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它表现了生活在以盎格鲁-萨克逊白人种族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中黑人对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迷惘.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生理特征的认同,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黑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不仅导致了美国黑人个人人性的压抑、心理扭曲和畸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社会内部美国白人与黑人社会、文化冲突的重要根源.黑人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困惑、怀疑和追求成为研究美国文学与文化的重要线索.

  • 标签: 美国文学 黑人 文化身份认同 文化冲突 殖民主义
  • 简介:《呼啸山庄》因其“神秘莫测”的主题以及主人公之间扑朔迷离的爱恨情仇一直饱受争议。而精神分析学理论尤其是拉康的镜像理论和身份认同理论有助于理解小说和人物,但是在学界从该视角对小说进行研究的却并不多。本文拟通过身份认同视角对主人公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关系进行解析,解读男女主人公的爱恨缘由及其言行表现,并进一步揭示女作家的爱情观。在勃朗特看来,唯有死才能让羁旅在生之地的爱人们得到重生,回到互为彼此的状态中去。如果此生无法相聚,那么死后就能实现,这是女作家为男女主人公设定的救赎之路。

  • 标签: 《呼啸山庄》 身份认同 精神分析 希刺克厉夫 凯瑟林
  • 简介:大江健三郎《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以追求视觉化、动态化的现在时叙事,描绘出遭受精神创伤的女性通过制作电影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人生故事。大江在传统的私小说框架中导入元小说技巧,通过电影改编和电影小说书写等跨界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私小说单一的线性叙事,建构了文本广阔的对话空间,表现了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女性力量的期待,也体现了他对自己作家人生价值的追问和再审视。

  • 标签: 大江健三郎 《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 跨界叙事 身份认同
  • 简介:乔叶是河南省文学院专业青年女作家,作为近期崛起的年轻作家,她的((锈锄头》发表当年就在中国小说排行榜和莫言的((生死疲劳》、铁凝的《笨花》等一起进入十部优秀中篇小说榜单,她本人也被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推选为年度优秀作家。《锈锄头》以极佳的结构形式,极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探讨了当下国民精神迷惘和失落的表现,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深刻的道德关注与终极关怀。

  • 标签: 中国小说 道德诉求 乔叶 生活 青年作家 女作家
  • 简介: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异国女性形象书写经历了从“西方主体化”到“东方主体化”再到以“主体间性”视域来观照异国女性的过程。这些形态各异的异国女性形象,既呈现了中国社会不同时期对异国文化和异国女性的社会集体想象,又传达了中国现代女性的性别经验与个人体验。她们是中国现代知识女性建构身份、确立自我认同的重要路径。

  • 标签: 现代女作家 异国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