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拉尔波的家庭是维希地区一家家资万贯的巨富。维希驰名世界的矿泉,多半归他家所有。他是这个家庭的独生子和财产的唯一继承人。拉尔波自幼娇生惯养,过着优越的生活。但遗憾的是他从小就体弱多病,费尽了父母的心神。他从小学到中学上的都是贵族子弟学校,受到严格的文化教育,但中学会考以后,他便没再升学,而是过着到世界各地游览名胜的恬淡、平静、安闲、舒适的生活。拉尔波的文学素质很好,对诗歌、评论、小说有广泛的兴趣和实践,再加上博览群书,广采各家所长,所以他的成就越来越显著。他和当时著名作家纪德是好朋友,两人关系很密切,因而得到了纪德的大力推举。他从十五岁开始发表诗作,后来兼写小说,很快在文坛小有名气。他的诗歌和小说都展示了异国情调、世界主义倾向和多姿多态的新颖风格。对后来的诗人作家如桑德拉、莫朗、凯塞尔等产生了较大影响。他的中篇小说《费米娜·马》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作品,写于1908—1909年间,1910年发表在纪德主办的《新法兰西评论》上,后来又在纪德的帮助下,与马格丽特·奥都的《玛丽—克莱尔》合出单行本。这部小说当时在文坛产生了很大反响。产生反响的关键是这部小说采用了法国作家以往不大注意或没有充分挖掘的体裁——对小青年的描写。十三—十七岁这一段年龄,是由少年进入青年的过度阶段,这一段时间里,他们身上的性爱本能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萌动,对这一段学龄孩子的复杂、微妙、奇特的心理,拉尔波以戏剧化的文学手法进行了具体、深刻的开掘,并以其酣畅流利的文学语言为其他作家树立了典范,为文学创作拓展了新的道路。从此,很多法国作家追随他的足迹,使这类题材日渐成熟和丰富。《费米娜·马》的情节并不复杂,他只是写了一位从哥伦比亚来的美丽绝伦�

  • 标签: 中篇小说 上帝 小马 作家 名字 文学创作
  • 简介:<正>一研究诗的人常把格律比作诗的肌肉和骨骼。如果承认这个比喻是确当的,在译诗的时候,就应该把原诗的格律看作是必须传达的东西。我国诗译界向有两派说法,都是不大看重传达外诗格律的。一派可称“神韵派”,另一派可称“民族习惯派”。“神韵派”主张,译诗的宗旨全在于领悟和传达外诗的“神韵”,为了“神韵”,译文怎样处理格律问题,原则上都是可以的。“民族习惯派”则认为,不管外诗具有何种本民族的格律形式,在译文中都须转换成中国人所习惯的结构类型,译者无须在探究和传达外诗格律上煞费苦心。其实,这些都是莫大的误会。“神韵派”之所谓“神韵”,大约主要是指诗的思想意蕴和情感内涵。这些东西除直接凝聚在词语和形象体系内部,也同时寓含在诗歌的特定节奏和语调之中。而特定的节奏和语调又总是发源于特定的格律形式。因此,怎么能把诗的“神

  • 标签: 奥涅金 诗节 译文 形象体系 普希金学 韵脚
  • 简介:<正>一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当中,在我国译作较早,评论较多的是勃朗特姐妹,其次是乔治·艾略特,斯凯尔夫人则久居“二流”地位。七十年代末开始了盏斯凯尔夫人的“新时期”,《玛丽·巴顿》、《北与南》、《露丝》等几部描写城市工业题材、以批判现实主义精神见长的作品中译本相继问世,让人们领略了这位女作家的才华和创造,充分认识到这

  • 标签: 西尔维亚 乔治·艾略特 女作家 人性弱点 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
  • 简介:澳大利亚女作家比·奈赫的小说有三个平行的情节结构:父权制家庭对主人公托马斯和斯凯兄妹的巨大伤害及其最终崩溃,托马斯对父权的反对及在父权文化重压下的自我毁灭,斯凯自主意识的逐步增强及对父权神话的彻底摒弃.奈赫通过托马斯和斯凯迥然不同的命运,不仅批判了父权制对女性的摧残和给男性自身带来的灾难,而且揭示了女性巨大的超越男性的内在力量,从而全面否定了父权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 标签: 父权制 澳大利亚 女作家 盖比·奈赫 小说 《沐浴在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