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虽然奥尼尔在自己的剧作中揭露了男权世界的诸多缺陷,但主宰着这位伟大艺术家戏剧创作的依然是传统的男权观念。本文通过分析《奇异的插曲》中以男权观念为基准限定自己人生旅程的女主人公尼娜这一人物形象,以及剧中几个男性人物对尼娜命运的操纵与主宰,探讨了男性视角对奥尼尔创作该剧的制约作用,及奥尼尔在剧中所表达的对女性把握自我命运的否定态度。

  • 标签: 男性视角 奥尼尔 男权观念 命运 女主人公 剧作
  • 简介:美国当代南方作家鲍比·安·梅森以开放、去中心、质疑权威的精神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当今南方男性气质的衰变,男性为此做出的徒劳捍卫以及对女性气质的吸纳,挑战了旧南方绅士的经典形象,颠覆了传统南方文化二元对立的性别规范和思维模式以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父权制霸权。梅森否定性别身份生物决定论,认为社会因素在其建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此性别身份不应是一个僵化、封闭的概念,应赋予其流动、交融性。她笔下与传统模式大相径庭的男性群体是她为与时俱进,重塑男性角色,再造性别关系做出的大胆探索,也揭示了南方生活、价值观的嬗变及其在当今语境中的新形态。

  • 标签: 鲍比·安·梅森 南方男性 性别重塑
  • 简介:《莲香》为《聊斋志异》中婚恋故事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莲香的美好通达、李氏的妩媚多情以及桑生的有情有义是作品之所以成为完美婚恋故事的原因所在。该故事通过以色欲为基础的三角恋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一夫二妇婚姻模式的颂扬,同时也反映了其对爱情、婚姻的独特认识。

  • 标签: 《莲香》 色欲 一夫二妇 婚恋理想
  • 简介:本文通过剖析《喧哗与骚动》的重要角色凯蒂的人性发展以及美国南方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扭曲与抑制,揭示福克纳主观表述与客观表征的矛盾。虽然凯蒂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是作者并没有让她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是通过几个兄弟的眼光来再现她,这种叙述手法与策略不仅很好地说明了凯蒂“影子式”人物的地位,而且也暴露了作者福克纳本人的南方意识与传统观念。

  • 标签: 《喧哗与骚动》 凯蒂形象 福克纳 人性 女性化 叙述手法
  • 简介:尤多拉·韦尔蒂的代表作《金苹果》中的金·麦克莱恩是一位真人隐身、传说流布的背景人物,如何评判这个人物数十年来一直是学界悬疑公案。本文借助R.W.康奈尔的主导性男性气质理论,指出麦克莱思是摩根纳镇主导性男性气质载体人物,其诸多匪夷所思、异于常理的行为正是其攀升主导性的有效策略:金借助异地婚姻成为公众焦点、借助取悦女性传播美誉、借助漫游成为不朽传奇。传奇幻灭的一刻暴露了主导性的欺骗性。

  • 标签: 韦尔蒂 《金苹果》 主导性男性气质策略 欺骗性
  • 简介:  弗朗茨·卡夫卡,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以痛苦走进世界,以绝望拥抱爱人,以惊恐触摸真实,以毁灭为自己加冕……他属于什么流派,什么"主义"?他什么都不是,他是现代世界惟一的"精神裸体者",他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的创作,他的创作完成了他自己.  ……

  • 标签: 女性视角 男性眼光 眼光阅读
  • 简介:受经济发展和政治管控的共同影响,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出现了大批顺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来进行自我身份建构的"顺应型"男性主体,当时的文学作品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描画。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部作品,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分析法,从身体的文化消解、主体的归化与异化等几个方面,阐释这一时期"顺应型"男性主体的身份建构及表征特质,探寻社会总体意识形态对性别主体身份建构的规约性。

  • 标签: 身份建构 顺应 身体消解 归化 异化
  • 简介: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一种话语,通过表征实践生产出有关“他者”的知识,为帝国主义权力的运作提供帮助。在一些美国文学作品中就是凭借这种“东方主义”话语,将华人男子制作成被“阉割”的、“女性化”的、甚至是专搞“同性恋”的“他者”,从而在法律、意识形态等方面合法地将华人移民排斥在美国公民的行列之外。这种现象在美国华裔女子中也严重地存在着。

  • 标签: “东方主义” 美国华裔文学 男性形象 他者 美国文学 话语
  • 简介:《动物园的故事》是爱德华·阿尔比的首部独幕剧,剧中的“动物园”是美国社会的一个全景式写照。该剧通过塑造两个阶级身份和性属身份对立的男性气质形象,将主流文化所称颂的理想男性形象置于“他者”的审视与质询之中,揭露了中产阶级的自鸣得意和因循守旧,同时映射出纽约大都市的牢笼形象以及消费社会对人的囚禁和异化,亦揭示了支配性男性气质在后工业社会消费文化的规范、侵蚀下所处的困境和危机,表达了阿尔比对二战后美国社会的性别政治和个体身份的关注和思考。

  • 标签: 爱德华·阿尔比 《动物园的故事》 男性气质 他者
  • 简介:一直以来女权主义对父权制社会的批判都停留在针对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上,这一点的确毋庸置疑。但是伊迪斯·华顿的小说《豪门春秋》显示:尽管男性被赋予了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但在限制女性角色的同时,男性其实也限制了自己的角色。为了维护社会所期待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男性和女性们不得不牺牲他们的个体气质,这让他们无法尽情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阻碍他们的自我发展。对《豪门春秋》的分析揭示:男性也和女性一样受制于父权制度,父权社会不仅是女性也是男性的牢笼。

  • 标签: 伊迪斯·华顿 《豪门春秋》父权制 女权主义 牢笼
  • 简介:小说《伤逝》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用倒叙结构中的对比性诗化结构表现出了鲁迅充满现代性悖论的婚恋观与女性观。作为在传统与现代转型之间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涓生在反叛传统之时,仍然难以彻底告别传统女性观的影响。鲁迅不是在道德层面上批判涓生之罪,而是在生存要义的前提下,呈现出了爱情的脆弱本质。

  • 标签: 《伤逝》 现代性 男性视角 女性观
  • 简介:在以性别意识来研究张爱玲的文章中,往往把张氏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和男性意识对立起来。事实上它们的关系更为复杂,张爱玲的小说《心经》正体现这一点。小说中女性主体与男性主体均表达了和解的可能性,这里和解的含义不是压制或者融合,它包括了和解中的冲突性,并以人性为价值尺度对和解的走向做出积极的阐释。

  • 标签: 张爱玲 女性意识 男性意识 《心经》 和解
  • 简介:语言作为的主题之一把作品中各个相互独立的故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映照的叙事整体.同时,小说借助改编、互文等手段,追溯和调拨华裔男性的语言传统,突显其语言能力,以语言勇士的形象消解主流话语对他们的文化消音,为确立华裔男性的美国文化属性打下基础.

  • 标签: 《中国佬》 华裔美国文学 文化属性 男性风格 语言传统 叙事结构
  • 简介:“中国神话”是美国华裔文学创作的精神之源。本文拟从“中国神话”中的人物—关羽在华裔文学文本中的再现入手,着重分析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在两部小说《唐老鸭》和《甘加丁之路》中体现的“关羽情结”:通过“刚柔并济”的关羽形象塑造,作家重新确立了华裔男子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了从“两性对立”到“两性交融、和谐共处”创作理念的转变。

  • 标签: 赵健秀 “关羽情结” 主体意识
  • 简介:一直以来,由于美国主流文化传统的干预,美国华人失去了在文学场域自我再现的机会。而在种族刻板印象的作用之下,华裔男性更是屡屡被定型为阴柔的负面形象。本文借用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的互文性理论,对严歌苓的小说《魔旦》与黄哲伦的戏剧《蝴蝶君》进行比较与剖析,旨在探讨两位华人作家如何运用其迂回的方式颠覆西方对于华裔男性的成见。他们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具有讽刺意味的东方再现策略,也正是论文试图通过比较以阐明的重点所在。

  • 标签: 种族刻板印象 华裔男性 自我再现 互文性理论
  • 简介:张翎一直关注女性的生命体验,其长篇新作《劳燕》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以抗战为背景的小说问世后,好评如潮。她把个体女性在战争环境里被强奸、被侵害、被控制、被侮辱等难以言说的“沉默”,以独特的女性经验与文学形象,以她们匍匐隐忍、呐喊崛起的顽强精神,重现“历史真实”,展现了女性历经磨难依旧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张翎的写作对世界华文女性文学史是一个突破性的贡献。

  • 标签: 《劳燕》 战争文学 女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