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此刻的翎,或者在中国,或者在回中国的路上。2017年的翎,因为新长篇《劳燕》的出版,正奔赴在大江南北,与她心爱的读者们见面,与各地的评论家对谈。作为中国第一部涉及美国海军秘密援华使命的小说,翎以其巨大的勇气和极其客观的冷静,剖开了那段中美当年共同抗日的尘封历史,表达了她对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崇高敬意。在我看来,翎在200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金山》无疑是她前后期小说创作的分水岭。

  • 标签: 张翎 素描 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 2009年 美国海军
  • 简介:《劳燕》是翎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在给读者不断带来陌生化阅读体验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叙事风格的转变。小说以三个男主人公刘兆虎、牧师比利和大兵伊恩为叙述者,共同聚焦于女主人公姚归燕。这种新的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封闭性的单向叙事,形成了一种多向交叉的叙事。其次,作者还使用了幽灵叙事的方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并在时空的跨越中呈现了深厚的历史纵深感。此外,作者使用了动物视角作为补充,以及书信、日记、新闻报道等形式作为补充叙述,形成小说叙事的全面对话性。

  • 标签: 《劳燕》 多向交叉叙事 幽灵叙事 全面对话性
  • 简介:宋室南渡后,北方文人迁入岭南,他们"大驾初渡江,中原皆避胡"(《剑南诗稿》卷七《书叹》)之际,"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剑南诗稿》卷三十《谢徐居厚汪叔潜携酒见访》),以致"琼僻居海屿,旧俗殊陋,唐宋以来多名贤放谪,士族侨寓,风声气息先后濡染"(《正德琼台志》卷七《风俗》),不但丰富了西江流域的文化事业,而且以他们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岭南风物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了作品新的美感特质。

  • 标签: 文人 南宋 张孝祥 《剑南诗稿》 漩涡 历史
  • 简介:《劳燕》通过对主人公“阿燕”形象的塑造,讲述了一个战争背景下关乎苦难和命运的故事。小说不仅借由阿燕的苦难来控诉战争的罪恶,更是借此揭露出苦难背后人性的复杂,同时讴歌了主人公倔强不屈的生命力。

  • 标签: 张翎 《劳燕》 战争 生命力
  • 简介:2018年11月6日,我的北大学长、知名文学文化期刊《名作欣赏》的创意人、创始人、首任主编仁健先生不幸病逝。这是次日该刊全体同仁发布的唁电告诉我的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半个月前,我曾与该刊主编张勇耀通话,说到仁健学长,她说编完这期稿子,就去拜望他,“代您向他问候!”没想到,这个问候,竟成了隔世的愿望。

  • 标签: 悼念 《名作欣赏》 文化期刊 创意人 创始人 主编
  • 简介:我平时称呼仁健先生为老张,这里就称老张吧。我与老张相识是在1984年底,当时,正当我北师大研究生毕业。一天,我的一位后来在全世界都出了大名的同学告诉我:“你们山西刊物《名作欣赏》的主编要到家来,你也来和他见个面吧,毕业后你可考虑到他那儿去。”就这样,我认识了老张。

  • 标签: 《名作欣赏》 研究生 北师大 毕业 同学
  • 简介:两年前在寒假的书房里看完翎的《阵痛》,是凌晨两三点钟。上官吟春的娘家与藻溪之间的二十里地,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书里没有详细描述。只知道有一座庙,让吟春在日本飞机轰鸣的余响里惊慌失措地躲了进去,大小足以容纳一具棺材和“那一个”,以及那几个日本兵。后来发生的事情之所以能够那样发生,这条路本来的荒凉不难推想,鬼子蹬过之后愈发没了人迹,更不难推想。这座庙的结构和样式是模糊的,而其存在却很真实,真实到成为“上官吟春”一步步变成“勤奋嫂”的转折点;环绕着这座庙内外的幽暗、惊惶、痛楚,以及被命运催逼的不由自主也是真实的,不仅真实,而且强势,以至于一路贯穿了陶家老屋、老虎灶,始终弥漫于孙小桃和宋武生的人生道路上。

  • 标签: 张翎小说 女性群像 流年 物语 人生道路 日本兵
  • 简介:翎一直关注女性的生命体验,其长篇新作《劳燕》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以抗战为背景的小说问世后,好评如潮。她把个体女性在战争环境里被强奸、被侵害、被控制、被侮辱等难以言说的“沉默”,以独特的女性经验与文学形象,以她们匍匐隐忍、呐喊崛起的顽强精神,重现“历史真实”,展现了女性历经磨难依旧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翎的写作对世界华文女性文学史是一个突破性的贡献。

  • 标签: 《劳燕》 战争文学 女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