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先生名爱艮,字守元,以字行。50岁以后,因患心室肥大,取《说文》之训,自号?)翁。四川成都市人。1913年1月14日生于四川华阳中兴镇张家巷宅中。先生幼年读私塾,在塾师孟泽安、李崇康等先生指导下,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千家诗》,又读《四子书》、《书经》等。先生喜读小说尤喜历史小说,自《开辟演义》、《东周列国演义》、《前后汉演义》、《三国演义》及《说唐》、《征东》、《征西》、《说岳》至《明清》诸演义,都一一浏

  • 标签: 后汉演义 《书经》 守元 以字行 历史小说 千家诗
  • 简介:楚辞创自屈原,宋玉继之于后,其作品之“惊采绝艳”,是汉魏六朝时期文人的共同认识,但评价却颇有区别。汉人往往将屈原与宋玉区别开来,推重屈原而以宋玉为轻薄。魏晋以后,文人却往

  • 标签: 汉代 魏晋时期 南北朝时期 《楚辞》 屈原 诗歌创作
  • 简介: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曾被自然灾害、战争、恐怖袭击摧毁,但它们并没有因此衰败,今天我们再看那些城市,它们已经或正在废墟上,凭着顽强再生和挺立起来的精神,犹如美丽的凤凰在大火中重生,复苏。

  • 标签: 国殇 自然灾害 恐怖袭击 城市
  • 简介:灾区重建三年基本完成任务地震灾害对GDP影响有限这次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远远超过年初雪灾带来的损失。这次大地震涉及四川18个市(州)和甘肃、陕西、重庆部分地区,受灾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直接受灾人口达1000多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6日,广元市因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218.18亿元;

  • 标签: 四川 地震灾害 经济损失 灾区重建 受灾面积 GDP
  • 简介:唐诗中称引屈原及化用其辞赋文句意旨之作甚众,通过检索《全唐诗》等相关文献资料,对唐代诗歌的骚接受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可为我们提供一个多样化的新视角。藉此通道,本文意在考察比照中窥测唐代诗人接受屈骚的种种具体情状。

  • 标签: 唐诗 屈骚 接受 定量
  • 简介:庄子与屈原同为战国时期的文学巨匠,庄并称,庄骚比翼。他们的作品风格相近,都富于想象力,语言挥洒自如,充满奇幻色彩。但是出身门第、地域文化、审美观念、政治理想不同,导致他们的文学风格同中存异。对比庄子的《逍遥游》与屈原的《离骚》,不同之处大致可概括为:传情达意的手法不同;采用的文体不同;审美特征不同。

  • 标签: 庄子 屈原 风格 异同
  • 简介:刘士聪老师提出散文“韵味”一说,可以作为散文翻译“韵味”重建的标准,即在“达意”的基础上,再现原作的声响与节奏,重现原文的意境和氛围以及在译文中体现的译者个人风格等。从这三个方面,对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两英译本——朱纯深译文和张培基译文展开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 标签: 散文翻译 韵味 节奏 意境 译者风格
  • 简介:苏联文学遗产中究竟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探讨?苏联解体后俄国文学发展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关注?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重新审视自现代文体形成以来的俄国文学历史?今天我国高校中应该如何计授俄国文学?如何更有效地引导中国读者阅读俄国文学?诸如此类问题,是深受俄国文化影响的中国知识界、特别是学术界无可回避的。正是为了澄清这些当下备受关注的学术和学科建设问题,

  • 标签: 俄国文学 苏联文学 全球化语境 审视 文体 学术界
  • 简介:《曝书亭集》八十卷,是清代著名文人朱彝尊的自选作品集,后主要被收录在清乾隆二十八年至四十七年所编撰的《四库全书》以及中华民国时期编撰的《四部丛刊》中。《四库全书》收录的是当时的通行本,《四部丛刊》收录的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由于收录时间、历史背景等不同,两个版本内容也有出入。

  • 标签: 作品集 曝书 屈大均 《四部丛刊》 《四库全书》 中华民国时期
  • 简介:“女性话语”是女性主体意识的反映,重建女性话语意味着打破男权文化传统和语言秩序的束缚,恢复女性的想象自由,把女性对生活的体验写进历史。埃莱娜·西苏倡导的“女性书写”和莫尼克·威蒂格实践的“女同性恋书写”都建立在反思身体和语言的基础上,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却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说女性相对于男性的差异是驱动“女性书写”这种特殊语言的马达,那么威蒂格的“女同性恋书写”则通过拒斥“女人”这一概念,反对强调性别差异和女性本质。本文对这两种书写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它们颠覆现有秩序、改变未来潜力以及不可避免的局限。

  • 标签: 话语主体 女性书写 女同性恋书写
  • 简介:在西方白人中心权力话语下,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生存发展创业的历史是一部被压抑和隐没的历史.赵健秀在中,通过对早期华人参与建造横跨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隐性叙事"的重新书写,颠覆和消解了白人中心权力话语下生产出的所谓白人创造了铁路史上丰功伟绩的历史,彰显了被隐没的华人建设美国的光荣业绩,弘扬了华人的英雄主义精神,从而重建了华裔美国人的历史.

  • 标签: 赵健秀 | 权力话语 福柯 弗洛伊德
  • 简介:通过"诗性功能"这一概念,俄罗斯形式论学派首次将"功能"这一方法论范畴从语言学成功地引入文学学。受其启发,布拉格学派的扬·穆卡若夫斯基提出了"审美功能"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将文学的功能研究从语言层拓展至审美层。比较"诗性功能"与"审美功能"这对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诸多差别,这些差别归根结蒂根源于两派文学功能观的不同。

  • 标签: 诗性功能 审美功能 布拉格学派 扬·穆卡若夫斯基
  • 简介:  早春二月的江南,霏雨溟蒙,春寒料峭.然而,静坐一隅细品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集,内心却拂润着丝丝温暖,感受到清馨扑面的如缕春风.正如作者卡佛先生本人所言--"我希望保证,读者读完我的小说后,不会有受到欺骗的感觉."卡佛做到了;他还说:"要是看到我写的小说,读者能在某种程度上和自己联系在一起,被它感动,并想到了自己的存在,我就高兴."卡佛也做到了.……

  • 标签: 巴别塔评 短篇小说大教堂 评雷蒙德·卡佛
  • 简介:伦理本位是中国社会的基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核心"。本文从解析《喜福会》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入手,分析《喜福会》如何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进行解构,又如何在"破"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家庭伦理进行重建

  • 标签: 家庭伦理 文化符号 解构 重建
  • 简介:9·11后产生新的社会形态与个人及文化想象的互动,为9·11小说的创伤叙事文本注入了新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9·11小说创伤叙事对9·11事件作为跨国的“疾病的隐喻”给予了充分再现,是对美国集体创伤及集体记忆的构建,同时9·11小说自身就是具有治愈功能的叙事,通过文本叙事伦理自身所具有的治愈功能实现.此外,9·11小说还再现了政治事件对个人空间的介入及其影响,在构建文化创伤的过程中,9·11小说家既无意识地迎合了美国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也对美国政治进行了反思.

  • 标签: 11小说 创伤叙事 治愈 政治指向
  • 简介:六盘山花儿是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北"花儿"的一个分支,是流传在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的一种山歌体民歌,蕴含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而衬词及其旋律是六盘山花儿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六盘山花儿中的衬词旋律在花儿的音乐表现中具有引子、连接、结尾、扩充等结构功能,这从另一方面彰显了六盘山花儿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 标签: 六盘山花儿 衬词旋律 结构功能
  • 简介:“博物馆”这个时空交错的文化空间吸引了众多英美诗人的目光。然而就“博物馆”这一意象所承载的文化重量而言,美国黑人女诗人丽塔·达夫的诗集《博物馆》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在这部诗集和此后以该意象为中心创作的诗歌中,“博物馆”以特有的文化承载量,转化成为她阐释历史观、种族观和美学观的文化隐喻。

  • 标签: 丽塔·达夫 博物馆 文本隐喻 叙事隐喻 文化隐喻
  • 简介:萨克雷是一位能与巴尔扎克媲美的写"物"能手.本文力图剖析中"物"的叙事功能和萨克雷写"物"的手法.中的"物"表示出人物的身份、喜好、意愿、打算,它们影响人物的情绪,甚至命运,它们在小说中反复出入、经历奇特,引出很多耐人寻味的情节和场景.萨克雷紧扣名利市场中"物"之特征写出名利市场中人之百态,他使"市场"、"货物"的隐喻贯穿全文,从而揭示并讽刺了名利场的空虚实质和"物"的无价值性.

  • 标签: 《名利场》 叙事功能 英国 萨克雷 小说 文学研究
  • 简介:中国古代题画诗文常被视为画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与画面交相“融会”从而达到“诗情画意”的意境。本文则认为应对这些空泛模糊的话语保持审慎的态度。我们可跳出审美论之外,将题画诗文放回到原本的社会语境中,从社会功用的角度去理解其发展。本文从社会交际、地域竞争和身份建构三方面入手,来探讨题画诗文在中国古代所发挥的一部分社会功能,以及题画诗文获得发展的社会动因。这三方面实则相互关联:苏州地区文人频繁使用题画诗文进行社会交际,导致题画诗文成为“吴地”画坛的“招牌”。题画诗文助阵明中后期“吴派”对“浙派”的打压,也因此成为浙地攻击苏州的标靶。而在社会交际和地域竞争的背后是雅俗边界的变动。晚明至清代文人画学论述对题画诗文何以守住文人精英高雅“阵地”一事,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身份焦虑。

  • 标签: 题画诗文 文人交际 浙派 地域竞争 身份建构
  • 简介:作为传统修辞手法,拟称在诗歌中不表现身份与文化意识。不同的是,在拉金的《行军经过》等作品中,说话人具有明显的英格兰文化身份观,并力图通过人称变化、意图控制和提喻、反讽等修辞方式在读者心中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说话人的这种文化意识形态功能源自拉金在《上教堂》中所表达的对民族生存结构的信仰,这种信仰最终指向一种自赏惧外的“电网意识”,成为拉金诗歌的争议之源。

  • 标签: 拉金 拟称 英国性 身份 文化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