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米芾(1051—1107),初名黻,四十一岁后改名为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其母阎氏曾为英宗高皇后接生过,他凭着这种"藩邸旧恩"步入仕途,得补浛光尉、临桂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崇宁元年(1102),徽宗诏立书画院,召米芾为书画学更多还原

  • 标签: 米芾 蜀素帖 襄阳漫士 元章 雍丘县 臣书刷字
  • 简介:《长日留痕》是当代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的代表作。小说以日记体形式,叙述了管家史蒂文斯在英国西部进行的六天旅行。回忆既是小说的叙述形式,也是作者结构情节的方式。史蒂文斯对往事的叙述体现了回忆的不可靠性、碎片化和选择性特点。回忆叙述在整个叙事中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主题,一方面凸显了所选择事件在史蒂文斯心中的地位,使读者看到他终于有勇气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肯特小姐的爱和对达林顿勋爵趋于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模糊了不同事件间的界限,使回忆中弥漫着沧桑的历史感,这也是作者石黑一本人站在客观角度上对历史进行的一种重新审视。

  • 标签: 石黑一雄 《长日留痕》 回忆叙述 不可靠性 碎片化 选择性
  • 简介:元曲家马致远所作【双调·夜行船】《秋思》是元曲中非常有名的套曲,曾被元人周德清评为“万中无一”,可谓极尽推崇之能事。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与关汉卿、白朴、郑德辉并称一时,若按明人对元曲四大家名次的排列,

  • 标签: 【双调·夜行船】《秋思》 元曲 中国 文学研究 马致远
  • 简介:小说与音乐的结合是现代小说的一个发展方向。自从19世纪后期以来,小说的"音乐化"成为革新小说形式、提高小说艺术性的一个重要媒介。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的作品融合了大量的音乐元素,在小说形式和艺术性方面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扩展了小说在主题、结构和象征方面的内涵,具体表现为文内主题的"音乐化"呈现、作品结构的"音乐化"特征、以及音乐对现实的拟像。石黑一小说中的"音乐化"书写另辟蹊径地展现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价值失落和文化困境,为现代小说的"音乐化"进程赋予了独特的文学和文化含义。

  • 标签: 现代小说 “音乐化” 石黑一雄 拟像
  • 简介:虞羲,南朝齐梁间诗人,字子阳,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七岁能文,盛于才藻。齐始安王引为侍郎,后兼建安征虏府主簿功曹,又兼记室参军事。人梁,任晋安王侍郎。梁武帝天监年间卒于官。

  • 标签: 北伐 将军 参军 梁武帝 会稽 军事
  • 简介:<正>伊朗(波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灿烂的、独特的伊朗(波斯)文明,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我国自古以来和伊朗就有着友好往来和传统友谊。远在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武帝“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汉书·释老志》),大夏即今日中亚细亚巴克特里亚,张骞的副使到达安息国——亦即古代波斯的帕提亚(Parthia)王国。自此以后,中伊两国之使节和民间友好往来络绎不绝。特别在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六世纪,经由伊朗的“丝绸之路”开通以后,经济上的频繁往来,大大地促进了中伊两国文化艺术交流,至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时,中伊两国文

  • 标签: 古代波斯 东方文学 外国文学史 中世纪 文学研究 生平与创作
  • 简介:本文以1989年柏林墙倒塌带动的德国历史转折为起点,分析了转折以后产生的几部以转折为题材的,出自东、西部不同经历作家之手的叙事作品.这些作家在以文学诠释统一这一历史事件时所选取的角度不同,采用的手法各异.同样,作品表现出的审美情趣也千差万别.这些差异造就了转折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从而多方位地反映了转折后德国的社会风貌.

  • 标签: 德国 转折文学 审美情趣 文学作品 多样性 柏林墙
  • 简介:<正>丽丝·莱辛(1919—)诞生于伊朗,四十年代后期移居南罗得西亚。她在成为作家前,曾做过护士与律师的秘书。她的一些小说具有浓郁的非洲风味。在非洲的生活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并深深地渗透在她的作品之中。反对种族歧视是莱辛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她目睹种族歧视的残酷性,因此对种族主义者的鞭笞是相当激烈的。争取妇女自由平等的权力是她不少作品中屡次出现的另一主题。这两个主题往往在她的小说中同时并存或交错呈现。

  • 标签: 多丽丝·莱辛 种族歧视 女作家 小说家 四十年代 自由平等
  • 简介:  一  面前摆放着泰勒一家在罗得西亚农场拍的快照,你要从中挑出最有艺术家气质或者将来会成为艺术家的人.你可能会指向父亲,他表情相当僵硬,具有军人气质,但并非没有才气.你当然不会指向女儿,虽然她长相足够甜美,却普通得像一片面包.可女儿不但逃脱了不久的将来--和一个体面的青年结婚,接下来的生活就是管理用人和生孩子--而且成了她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 标签: 多丽丝·莱辛自传
  • 简介:<正>灼热的铁流……灼热的铁流已经干涸,满腔热血停止了燃烧、呼啸……别了高炉,跨进家屋,哎哟一声,随声跌倒……死了——这位老师傅。髯间没有一茎银丝,据说连胸痛也未曾有过,死于劳动中天长日久铁钻血管血流滞涩。

  • 标签: 高炉 灼热 诗选 燃烧 胸痛 花儿
  • 简介:  一  1977年,美国学者杰克·斯纳德(JackSnyder)在一份关于苏联核战略的兰德研究报告里首次使用了"战略文化(Strategicculture)"这个词.他认为战略文化是破解困扰美国战略分析家魔咒的魔棒.此前美国的战略分析家们感觉苏联的核战略难以捉摸,做出的判断也与实际相差很远.通过分析研究,斯纳德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美国战略分析家们以己度人,按照自己所认定的合理标准和理论模型来推断苏联的战略反应.由此,斯纳德坚信,在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战略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战略群体成员就核战略问题所共有的思想、对一定情况的情感反应和习惯行为方式的总和".只有掌握了苏联的战略文化,才能对其核战略取向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 标签: 中读出 团圆饭例 战略文化
  • 简介:<正>爱之于我——有如星光闪耀照亮恶的世界;爱之于我——有如命令一道召向善的事业。爱情的主题,是瓦·费奥罗夫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上引诗句见于他的诗集《爱情之书》。费奥罗夫的不少爱情诗不仅是“我”爱情上的甘苦欢悲之情的宣泄,而且蕴含着爱情生活的哲理,对读者不无启示作用。诗人说:“《爱情之书》是我心灵的自白,所以里边没有说教。但毕竟希望从诗人的自白中也能汲取教益。”“希望从诗人的自白中也能汲取教益”,这不啻诗人创作思想的自白。在费奥罗夫笔下,最具有“个人内心抒情”性质的爱情诗尚且如此,他写诗力求艺术性与思想

  • 标签: 爱情诗 诗歌创作 爱情生活 创作思想 基本主题 抒情诗
  • 简介:权力存在于空间结构之中,以微观隐秘的方式渗透其间。在石黑一的小说《长日留痕》中,他掀开英帝国乡村神话的面纱,让我们看到自然风景和乡间庄园是被帝国权力浇铸而成的。乡间自然风景在人为建构下成为界划自我和他者的标准。乡间庄园通过内外空间的分配和区隔确定严密的等级秩序。透过权力化空间构形的剖析,石黑一将社会的权力规训机制用空间的方式系统地展示出来,使人们体悟到萦绕于周遭的压制之源,即空间化的权力。

  • 标签: 石黑一雄 《长日留痕》 权力 乡村神话 英国性
  • 简介:闻一多受美国意象派的启发和影响,萌生了欲领袖国内诗坛的意识与理想,并通过多种诗学活动来努力追求与实践这一理想,如创办杂志以实行文学使命、组织诗会以形成诗歌流派、创立新说以引领文学潮流,一度时期成为公认的诗坛领袖。

  • 标签: 闻一多 诗学活动 美国意象派 影响 领袖
  • 简介:一直以来,由于美国主流文化传统的干预,美国华人失去了在文学场域自我再现的机会。而在种族刻板印象的作用之下,华裔男性更是屡屡被定型为阴柔的负面形象。本文借用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的互文性理论,对严歌苓的小说《魔旦》与黄哲伦的戏剧《蝴蝶君》进行比较与剖析,旨在探讨两位华人作家如何运用其迂回的方式颠覆西方对于华裔男性的成见。他们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具有讽刺意味的东方再现策略,也正是论文试图通过比较以阐明的重点所在。

  • 标签: 种族刻板印象 华裔男性 自我再现 互文性理论
  • 简介:约瑟夫·封·艾兴尔夫是德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毕生辛勤的耕耘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光辉,同时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艾兴尔夫的抒情诗既反映了诗人崇高的追求,又表达了诗人与“尘世凡人”共命运的美好精神,读来使人深思、振奋。

  • 标签: 艾兴 多尔 浪漫主义诗人 世界文学 使人 浪漫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