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网络革命是一场划时代的媒介革命。从纸质文学到网络文学,不但文学形态发生了变化,文学生产机制(写作——传播——分享)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之相应,文学批评的方法、尺度乃至话语方式都必须更新换代。北京大学中文系自2011年初在全国率先开设网络文学研讨课,对各重要网站的生产机制、各重要类型文的快感机制和审美特征,以及一些重要作家作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 标签: 新媒体 网络文学 网络革命 生产机制 文学形态 文学批评
  • 简介:托妮·莫瑞森的早期创作对其后来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着重揭示她早期作品《秀拉》的艺术结构和叙事风格,以便对这位知名作家的创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标签: 托妮·莫瑞森 《秀拉》 镜像结构 叙事风格
  • 简介:《山海经》中神人形象分为三类:人兽合体类、人兽伴生类和异形神人类。人牛神人形象是《山海经》中人兽合体类神人形象之一,他们由人和牛的器官组合而成,人牛功能相合,神奇异常,充分展示了先民的想象、联想能力。他们反映了先人的崇拜意识和审美价值取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山海经》 人牛组合 神人形象 图腾崇拜 后世影响
  • 简介:媒体时代应该有“新”文学。文学为适应传统媒体而形成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接受(消费)方式必须有所创新,以便在新媒体时代的大潮中谋取生存发展的空间与机遇。文学要真正成为被新媒体所传递的有价值信息,就要坚守文学自身的功能的发挥。

  • 标签: 文学 新媒体 生产方式 传播方式 接受方式
  • 简介:网络文学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变迁,已经形成了当下商业化的成熟模式。而我们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却非常滞后,理论非常匮乏。网络文学是一种怎样的格局?网络文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都有哪些?学院派该如何介入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危机和发展方向又是什么?本文将逐一讨论,以求解答。

  • 标签: 网络文学 经验与想象共同体 二次元亚文化 影视改编
  • 简介:价值取向单一化的时代和众声喧哗的时代,在开始阶段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容易被学术命名。中国新时期初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就属于单一化时代被有效命名的文学现象;而刘再复的“性格组合论”以及“主体论”则属于众声喧哗时代的最为突出的命名者。

  • 标签: 伤痕文学 刘再复 批评问题 性格 人性论 “反思文学”
  • 简介:  斯科特·西格勒是首批将作品只以连续播客形式发表的作家之一,最近他成为第一批签订图书出版合同的播客作家.他的书4月(2008年)在美国发行,7月在英国出版.在这次独家访谈中,斯科特谈论了他的经历和对播客、社会化媒体的看法,以及对图书出版前景的展望.……

  • 标签: 书斯科特·西格勒 出版前景 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