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正>富贵不淫贫贱乐:《贫富兴衰记》简介:无名氏作品。末本,四折一楔子。山西蒲城书生徐伯株,父亡家贫,虽有满腹诗书,却为进京赶考的盘缠犯了愁。伯株叔叔徐员外是大财

  • 标签: 元杂剧 末本 折一 妒妇 金锁 四婵娟
  • 简介:一《玉台新咏》的编者及其成书年代《玉台新咏》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曰"徐陵撰"。《艺文类聚》卷五十五也此书为徐陵所撰。两书均成于初唐,尤其是《艺文类聚》的编者欧阳询乃是陈代官员欧阳纥之子。欧阳纥于陈宣帝太建二年(570)因叛陈被杀,欧阳询"以年幼免"(《陈书·欧阳纥传》),从这一年起到陈亡,还有十九年的时间。而徐陵之死在陈

  • 标签: 徐陵 成书年代 欧阳询 著录 艺文类聚 刻本
  • 简介:唐代诗人朱庆馀的《闺意》,写出了闺中新娘想象次日拜见公婆的忐忑心情,温婉含蓄。该诗还有另一个题目叫作《近试上张水部》,暗示全诗乃是行卷之诗,以便作者博取功名。作为一首双题诗,《闺意》隐含着非同寻常的叙事内容和叙事目的:表面上看,写的是古代婚俗事象,属于显性叙事结构;实质上看,讲的又是科考行卷,属于隐性叙事结构。本文拟从诗歌的双叙事出发,探讨诗作叙事结构的内在关系及其表述意义。

  • 标签: 《闺意》 行卷 外故事 双题叙事
  • 简介:都说长沙是所史文化名城,可是走下火车,踏上长沙土地的一刻,扑面而来的,却是满满的现代气息。也许是因为长沙火车站靠近了市中心,公交四通八达,酒楼林林总总,似乎只需轻吸一口气,就是满鼻的湘辣。

  • 标签: 长沙 历史名城 文化名城 火车站 市中心 酒楼
  • 简介:<正>1992年8月24日,这是在北京举办的为期五天的首届国际老舍学术讨论会的最后一天。近百位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者,在这一天结束了围绕老舍的话题。而二十六年前这一天深夜,老舍在太平湖结束了他的生命。北京的朋友告诉我,太平湖早被填平了,已经没了踪影。但我还是要去看看。我见到的是水泥围墙,高耸的厂房,空旷的场地,密密麻麻的铁轨。如今这里已经成了北京地铁车辆段的停车场。在晕黄的夕阳烘照下,这些由砖石混凝土钢铁构成的情景,显得格外暗淡

  • 标签: 这一天 最后一天 告诉我 北京地铁 学术讨论会 太平湖
  • 简介:<正>十年,我泡在"台湾"这两个字中,从懵懂青涩、无知无畏泡至激情澎湃、柔情满怀,这两个字在我心中,已与生存无关,与工作无关,与职业无关,与政治无关,它是活生生的,会呼吸的,有温度的,有悲喜的,有亲疏的,与我的青春长

  • 标签: 激情澎湃 台湾人 辗转难眠 我不知道 台北人 白先勇
  • 简介:薛涛《江月楼》诗云:秋风仿佛吴江冷,鸥鹭参差夕阳影。垂虹纳纳卧谯门,雉堞眈眈俯渔艇。阳安小儿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此诗见于《全唐诗》卷八〇三,张篷舟《薛涛诗笺》亦予以收录。历代对其归属权向无质疑。《薛涛诗笺》附录"真伪诗考"并未提及此诗。佟培基《全唐诗重出误收考》第七〇六则专考薛涛诗作,也未质疑此诗。

  • 标签: 薛涛 江月 误收 诗作者 《全唐诗》 张篷舟
  • 简介:我希望我的哲学言之有理并成为这样一种哲学它把自由带给人们(任何陷入困顿的人们,如我所曾经历)让他们不再于绝对中寻求任何意象也不再于虚无之外寻求任何绝对:--阿曼斯:诗人为作品选取不同的标题,以此吸引我们走进他们的作品.在诗人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作品往往象征性地表现为依次相因的标题:让我们想想罗伯特·弗罗斯特的(NorthofBoston)和(NewHampshire),或艾略特的和,或洛威尔的(LifeStudiesandHistory),又或毕肖普的(NorthandSouth)和(GeographyⅢ).

  • 标签: 美国 阿曼斯 诗歌 《科森斯湾》 《复活节早晨》 《简报》
  • 简介:二十多年前,社会上流行这么一句话,即"穷得只剩下了钱",意为嘲笑脑满肠肥的暴发户。正如郑板桥说的"入木三分骂亦精"。惜乎终是抽象语言,难一睹其尊容。恰好华君武前辈于芸芸众生中拈出了一位,借尸还魂到另一位身上,就是《西游记》里大名鼎鼎的猪八戒。假如当年老猪不随着唐僧去西天取经,仍住在高老庄,如今改革开放,凭着他那贪性,浑水摸鱼,定当腰缠万贯。这幅漫画最抢眼的就是标题:"猪八戒问柳"。猪八戒竟然也文雅起来了。

  • 标签: 西天取经 唐僧 难一 郑板桥 叶浅予 脚铃舞
  • 简介:菲利普·罗斯在其后期创作中,往往通过记忆书写再现历史瞬间,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对于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胁迫,《愤怒》就是典型之一.这是一部关于朝鲜战争的记忆小说,以马科斯弥留之际的自传性记忆为主体,展现20世纪50年代年轻人在理想自我与社会现实冲突中的无奈与愤懑.作品对马科斯父母创伤记忆进行刻画,强调战争等历史事件强加给普通人的难以言说之痛,并以异故事叙事者的视角从事实和道德两个层面修正和补充马科斯及其母亲的“不可靠记忆”,体现了罗斯追问历史并以文学虚构建构集体记忆的创作观.

  • 标签: 菲利普·罗斯 《愤怒》 历史 记忆
  • 简介:<正>92度春秋并非白驹过隙,托尔斯泰(1828—1910)在世纪的转折时期(1900年)闯入中国,在文艺思潮的交替更叠中留下一部悠长的评论史,对作家创作影响史。今天,我们翻检前人发黄的纸张上进出火星的论战和激昂的文字,会生出多少感慨呢?一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十年,与中国对其作品、思想的引进一齐度过。他晚年的巨大声誉和“托尔斯泰主义”的广泛传播,在中国,激起了对这位旷世巨人的无限仰慕和对他的宗教道德思想的迷恋。“新圣”、“泰斗”、“伟人”之类颂词纷至沓来,最早的中译本《托氏宗教小说》、林纾译《罗刹因果录》、《现身说法》、马君武译《心狱》(今译《复活》),

  • 标签: 托尔斯泰 历史命运 文艺思潮 五四时期 瞿秋白 宗教小说
  • 简介:《谏逐客书》是历史名篇,其文史价值堪可称道。本文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这篇名品奏议重新进行阐释和解读,以求达到新的认知。

  • 标签: 李斯 《谏逐客书》 欣赏分析
  • 简介:现在许多人都知道古代"渤海"一词是涉及地理、政治、文学等多层面的较为复杂的概念。其实,它的原始含义或基本含义很简单,就是指我国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内海,且一直沿用至今。如《庄子·说剑》:"绕以渤海,带以常山。"

  • 标签: 渤海县 棣州 忽汗州都督府 渤海郡王 大祚荣 左骁卫大将军
  • 简介: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流散作家之一,库切分别于1983和1999年两度荣获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耻》是作家最具代表性的获奖作品之一。这部小说以文学教授卢里为主人公,围绕他因“绯闻”被学校开除以及女儿露茜被黑人强暴这两大中心事件,描绘了一幅南非在后种族隔离时期的生活图景。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笔法,不仅着力刻画这一系列事件过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还再现了由于新的种族间的紧张而酿就的人际间的微妙关系,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这一时期南非社会的复杂性。本文以时空冲突为视角,试图分析文本所揭示出的这一历史进程中南非各种社会力量间的冲突和矛盾。

  • 标签: 《耻》 库切 种族 时间 空间
  • 简介:《皇华集》是每次明朝使臣出使朝鲜时,与朝鲜群臣唱和的诗文作品集。自天顺元年(1457)陈鉴、高闰的《丁丑皇华集》开始,朝鲜国王每次都将这些唱和作品刊刻成集,名之《皇华集》。“皇华”取自《诗经·小雅·皇皇者华》,《诗序》云:“皇皇者华,君遣臣使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自景泰元年(1450)倪谦出使,至崇祯六年(1633)程龙出使,184年间共刊刻了24种《皇华集》。

  • 标签: 历史见证 中华文化 走出去 书架 交流 诗歌
  • 简介:据2004年8月24日《海峡都市报》记者李坚报道,在“甲申中法马江海战120周年纪念大会”上,来自福州、广东的福建船政后裔向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捐赠数件船政文物。其中有一幅自画像,乃清朝水师扬武舰练童(初级军官)黄季良后裔捐赠之物,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曾为这幅自画像题诗三首。诗见《人境庐诗草》卷八,题为《黄佐廷赠尉遗像》,均为七绝。黄遵宪在“诗序”中写道:

  • 标签: 黄遵宪 《题黄佐廷赠尉遗像》 作品评论
  • 简介:关于沈从文和湘西文化的关系,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沈从文整个的文学生命从此出发,并在此完成,两者如鬼神纠缠不可拆解。经由沈从文的文学可以纵横观察神秘诡谲的湘西文化,然后更能深一层返观被湘西文化浸润的沈从文文学。

  • 标签: 沈从文 湘西文化 民族重造 两性表达
  • 简介:十二年前,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红遍华人圈,时近知天命之年的唐浩明因此声名鹊起。之后,《杨度》、《张之洞》相继问世,与《曾国藩》一同形成唐浩明的“晚清三部曲”,并成就了唐浩明写作事业的颠峰。

  • 标签: 长篇历史小说 唐浩明 敬畏感 《曾国藩》 作家 《张之洞》
  • 简介: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主要聚焦点。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中运用“浮雕式”、连贯性、类型与个性以及情境中的动态映衬等多种方法,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构建了一座历史剧的艺术大厦。莎士比亚在这方面的探索,对后世乃至中国当代历史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 标签: 莎士比亚历史剧 人物塑造“浮雕式” 连贯性 类型与个性 动态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