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菲利普·罗斯在其后期创作中,往往通过记忆书写再现历史瞬间,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对于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胁迫,《愤怒》就是典型之一.这是一部关于朝鲜战争的记忆小说,以马科斯弥留之际的自传性记忆为主体,展现20世纪50年代年轻人在理想自我与社会现实冲突中的无奈与愤懑.作品对马科斯父母创伤记忆进行刻画,强调战争等历史事件强加给普通人的难以言说之痛,并以异故事叙事者的视角从事实和道德两个层面修正和补充马科斯及其母亲的“不可靠记忆”,体现了罗斯追问历史并以文学虚构建构集体记忆的创作观.

  • 标签: 菲利普·罗斯 《愤怒》 历史 记忆
  • 简介:《皇华集》是每次明朝使臣出使朝鲜时,与朝鲜群臣唱和的诗文作品集。自天顺元年(1457)陈鉴、高闰的《丁丑皇华集》开始,朝鲜国王每次都将这些唱和作品刊刻成集,名之《皇华集》。“皇华”取自《诗经·小雅·皇皇者华》,《诗序》云:“皇皇者华,君遣臣使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自景泰元年(1450)倪谦出使,至崇祯六年(1633)程龙出使,184年间共刊刻了24种《皇华集》。

  • 标签: 历史见证 中华文化 走出去 书架 交流 诗歌
  • 简介:20世纪30年代,美国黑人作家乘哈莱姆文艺复兴之势,在左翼文化运动的激荡中推出了黑人左翼文学。他们把种族意识提升到阶级意识的高度,在"泛非运动"和"泛亚运动"中彰显无产阶级的国际意识,突破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局限性,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的接轨。自此,黑人左翼文学深刻地揭露了种族主义制度的暴戾,展望了种族主义必将灭亡的理想前景,并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主流文学的发展。

  • 标签: 美国黑人 左翼文学 历史启示
  • 简介:斯图亚特·内维尔出版了他的第四部作品《绳梯》。美国著名犯罪小说家詹姆斯·艾尔罗伊在他的"黑社会三部曲"[《美国小报》(AmericanTabloid,1995)、《冷战六千元》(TheColdSixThousand,2001)和《血之车》(Blood,saRover,2009)]中,用短促简练的句子、快速转换的场景,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无边泥沼般的洛杉矶,揭露了1960年代美国政治混乱中的伤疤(猪湾事件,马丁·路德·金和肯尼迪遇刺)。和詹姆斯一样,内维尔也雄心勃勃地在同一时期的爱尔兰历史中搜寻小说创作的资料。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腐败和阴谋的故事,小说中的人物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爱尔兰避难的纳粹分子、恐怖分子、刺客、雇佣兵和爱尔兰政客等。这和他以前描写的发生在贝尔法斯特的杰克·列侬警察故事相去甚远。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这位出生于北爱尔兰阿尔斯特省阿马郡的作家来谈谈《绳梯》以及这部小说之外更多的问题……

  • 标签: 内维尔 斯图亚特 阿尔斯特 美国政治 猪湾事件 马丁·路德·金
  • 简介:“《美国语文》怎么像是‘美国历史’?”想必很多人初次翻开《美国语文》,首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带着这个疑问浏览完全书后,我们就会发现,该书以历史性的时间为横坐标,以美国的空间为纵坐标,从自由、平等、博爱的原点出发,描述了语言和文学所走过的轨迹。

  • 标签: 美国历史 横坐标 语文 例举 编排 历史性
  • 简介:不得不说,20世纪的中国实在过于沉重,沉重得几乎令人心碎、窒息;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及作家的运命实在过于坎坷,坎坷得几乎令人眩晕、惊悚。回望和记录这一历程的跌宕起伏与蜿蜒曲折,不仅要借以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历史的本真面目,更重要的是为了把脉当下和预想未来。

  • 标签: 还原历史 中国知识分子 晚年 茅盾 反思 20世纪
  • 简介:有“文学神童”美誉的理查德·梅森的新作《寻欢作乐者的历史》将阶级、宗教与性这三个貌似不相干的主题集于一身.作为成长小说,这部小说以性为媒介探讨了人物之间的阶级冲突和宗教对人性的桎梏.主人公皮特借助自己超凡的魅力实现了对阶级的超越,使自己一步步朝着人生的理想迈进,并客观上促使他的主人马腾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实现了人性的回归.

  • 标签: 理查德·梅森 成长小说 《寻欢作乐者的历史》 阶级
  • 简介:该书由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博导傅谨主编。《京剧历史文献汇编》分清代卷和民国卷。清代卷共十册,约650万字。广泛收录了清代中期以来有关京剧发展的各类历史资料,具体包括专书、报纸、杂志、日记、笔记、清宫档案、燕行录、碑刻、竹枝词、唱片图录等各种文献,

  • 标签: 清代中期 历史文献 好书推荐 京剧 汇编 国粹
  • 简介:小说《伤逝》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用倒叙结构中的对比性诗化结构表现出了鲁迅充满现代性悖论的婚恋观与女性观。作为在传统与现代转型之间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涓生在反叛传统之时,仍然难以彻底告别传统女性观的影响。鲁迅不是在道德层面上批判涓生之罪,而是在生存要义的前提下,呈现出了爱情的脆弱本质。

  • 标签: 《伤逝》 现代性 男性视角 女性观
  • 简介:路易斯·厄德里克是当代美国创作得奖最多的本土裔女作家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她不仅书写了印第安人和混血族群的苦难历史和心理创伤,还细致描述了部分白人在这段历史记忆中复杂的心理纠葛,引发人们对印第安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本文立足于杰弗里·亚历山大的文化创伤理论,试图解读作品中印第安人和混血族群经历的集体创伤,分析其产生的过程以及给不同族群带来的影响,从而揭示出作者本土裔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 标签: 《鸽灾》 路易斯·厄德里克 文化创伤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