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以数字诗,也是作诗一法。因为近体诗讲究"对",所以往往在五言诗的出句和对句的第三字上、七言诗的第五字上,巧妙地嵌入一个数字,形成数对,以增加诗的韵味。如"梅萼三冬绿,榴花四季红"。(周必大《胡元之提刑迂途相过宠示二诗,次韵为诗,兼简赵再可经略、张君量运使》)梅花的傲寒铁骨,榴花

  • 标签: 数字 范成大 周必大 七言诗 五言诗 嵌入
  • 简介:元好问在多首诗词中说到自己在完颜斜烈幕府一事,但没有说明具体时间和原因。通过对史料和元好问诗词的分析,考证出元好问是在正大三年四月完颜斜烈幕府,同年秋季离开。而元好问幕府的主要原因是被签军,因他与斜烈之弟要好,得以斜烈幕府。这一时期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元好问创作的诗词中有一种豪迈之情。

  • 标签: 元好问 幕府 时间 原因
  • 简介:作为激进哲学的信徒,奥塔德和福柯将“否定大词”定义为一种后现代状况下的伦理。这种伦理通行于知识精英的世界。他们可以说是当今知识界最时髦也最文明的人。从塞纳河左岸的现代思想摇篮,耶鲁、哈佛厌恶资本权贵的白左教授,到街头艺术家,甚至新加坡国立大学这样一个位置尴尬的东南亚名校里,都因为充斥着福柯的崇拜者而更有优越感。

  • 标签: 新加坡国立大学 诗集 知识精英 现代思想 后现代
  • 简介:海子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其纯粹性就在于他诗歌的生命性。《十四行:王冠》就是这样一首纯粹的诗:一首生命灌注其中的诗,一酋清晰记录海子思想转型的诗。海子借希腊神话故事与西方十四行诗的诗体形式,用生命诠释了追寻“王冠’’的诗歌理想。海子渴望成为诗国王者,成为不朽的太阳;为此理想,他也付出了孤独与毁灭的代价。

  • 标签: 王冠 神话 生命疾病
  • 简介:<正>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知识丛书”和大家见面了。这是一套普及性的通俗读物。内容主要是评介外国著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包括对作家生平的介绍、作品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的分析等。读者对象是中学教师、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学生、干部及其他文学爱好者。丛书的特点一是知识性;二是生动性。丛书的作者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作

  • 标签: 艺术成就 作家生平 思想成就 文学知识 通俗读物 普及性
  • 简介:纳博科夫用作画的方式书写小说,将小说视作绘画。这一书写特征可从三方面把握:一是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画家画作,它们帮助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二是作家常刻意将故事的讲述融入绘画的框架内,让小说的情节模仿画中的场景,达到“以诗入画”的效果。最后,纳博科夫视理想的创作与阅读为绘画,自觉地用五彩的文字进行着如画般的书写。画诗,诗入画、诗即画,生动地诠释了纳博科夫小说中“诗如画”的书写特征。

  • 标签: 纳博科夫 画入诗 诗入画 诗即画 “诗如画”
  • 简介:才子佳人巧结良缘是中国古代封建婚姻制度下,人们为争取婚姻自由和家庭幸福的一种美好愿望。他们那些缠绵悱恻与悲欢离合的故事不仅在上层社会的文人圈子里引为美谈佳话,而且下层社会的民众也对它发生兴趣并寄予善良的祝愿。它的意义大大超越了才子佳人的狭窄范围,成为中国古代人们对美的和幸福的一种观念。人们从这种观念出发,总希望故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于是才子佳人大团

  • 标签: 中国文学 大团圆结局 张生 婚姻自由 莺莺 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