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后结构主义的文性理论角度切入“耶鲁学派”的哈罗德·布鲁姆的文本观,分析文性理论在其文学史理论中的关键作用,指出“诗学误读”理论突破了新批评的形式主义一元论,同时使他摆脱了解构主义的意义空缺和文学史空缺等虚无主义倾向。最后,本文指出布鲁姆的心理分析模式存在的不足。

  • 标签: 互文性理论 后结构主义 哈罗德·布鲁姆 “耶鲁学派” 文学批评
  • 简介:将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与格林兄弟的同名童话进行文性阅读,前者的意义会顿时浮出水面、豁然开朗。本文从意义生成、文本形式和审美效果三个方面来分析小说《白雪公主》的文性特色。文性是小说的意义生成之渊。它解构了一系列文本“碎片”在源文本中的意义,同时又充分利用文本“碎片”的生产性进行重构,生成作者本人也无法预见的丰富意义。“碎片”是小说的文性策略,俯拾皆是的文性“碎片”凸显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体性。“极乐”——夹杂着痛感的快感是小说带给读者的独特审美体验。

  • 标签: 小说 互文性 《白雪公主》 巴塞尔姆 意义生成 后现代主义文学
  • 简介:文关系一直是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小说研究中的焦点之一.本文重新审视了作者在作品中对当代历史文化多元语境的呼应,把研究的重点从与其他个体文本之间的渊源关系移至小说与整个历史文化发展的联系.本文指出既引入历史文本又对其进行质疑解构,是一个各种话语、声音、体裁相互争鸣的动态文.

  • 标签: 互文关系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小说 《洼地》 文学评论 英国
  • 简介:努鲁丁·法拉赫的小说多以索马里为背景,其"回归索马里"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连接》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索马里的内忧外患。法拉赫借由但丁"地狱篇"引文,对比战乱中索马里人民道德信仰的丧失并探索其根源。"连接"不仅是文本之间的关联性,也是主人公吉布勒赫与祖国的不可分割性。本文旨在通过《连接》与"地狱篇"间的文性比较分析,揭示两者形式与内容上的相关性,将但丁地狱之行与吉布勒赫的索马里之行联系起来,构成索马里与地狱之间的对照,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连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意图。

  • 标签: 法拉赫 《连接》 索马里 但丁 互文性
  • 简介:本文研讨卡尔维诺运用塔罗纸牌的排列组合发展叙事、重复叙述的功能意义和理论意义,讨论它的文手法和片断性写作所蕴涵的后现代创作思想,指出所呈示的多重文的复杂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世界的戏讽和折衷的姿态.

  • 标签: 复制 互文性 片断性 后现代
  • 简介: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主义与比较文学研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关于“多元文化主义失败”和“比较文学已死”的论断此起彼伏;与此同时,中国学界对多元文化和比较文学的研究却呈现勃勃生机,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此背景下,2016年10月14日至1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多元文化与比较研究中心、上海市外文学会及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首届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召开。

  • 标签: 全国学术研讨会 多元文化 国别文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世界文学 中外文学
  • 简介:冯尼古特的《五号屠场》表面上看是一部“时空旅行”小说,讲述主人公毕利·皮尔格利姆在过去、现在和541号大众星之间的旅行。但是,通过元小说和文性叙事策略,作家实际上也同时解构了毕利的“时空旅行”,使之成为主人公精神错乱的表征。通过这种建构和解构主人公“时空旅行”的过程,作家试图表现创伤、反战和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等主题。

  • 标签: 时空旅行 元小说 互文性 创伤
  • 简介:《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是英国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早年的代表作,该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和模仿了欧洲文学的经典之作。引用和模仿是现代主义的必然要求,因为在这一时期,自我已经死亡,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但在现代主义时期,语言也已经僵化,作家如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在作品中加入另外的表达方式,表现新的主题。艾略特本人就主张去个性化,他的惯用手法就是对前人的摹作和引用。这种文的写作方式在压抑个性的同时,又通过表现新的时代主题,融入新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新的风格,体现出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

  • 标签: T.S.艾略特 《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 去个性化 风格 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