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一此处的书信是特指——《贾芳、任敏致胡风、梅志、路翎、晓风、晓山信件选(1982—2005)》,凡一百二十余通,笔者参与整理、校注,收入《贾芳全集》(第五卷)(1)。

  • 标签: 贾植芳 书信 第五卷 胡风 路翎 校注
  • 简介:沈曾(1850-1922)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曾一度奉劝康有为“勿言政事,宜以金石陶谴”,而后康有为写成著名的碑学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虽然沈曾在书法实践方面碑帖并举,甚至碑刻经典无所不临,而且成就斐然,但是他仍然未为碑学所囿。而成为碑学最早的反叛者之一,积极为帖派书法张目,为民国碑帖融合书风的发展甚至近现代帖派书法发展作了理论上的铺垫。

  • 标签: 沈曾植 反叛者 碑学 《广艺舟双楫》 帖学 清末民初
  • 简介:是建安时期颇负盛名的作家,同时他的王侯身份也让他备受瞩目,但后以争储失势几度欲为阶下囚,从此愁眉不展含恨而终。曹卓越的才华与显赫的家世,使他成为历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作家在文学作品的形象塑造上,都会不同程度的呈现出作家本身的生活经历。在曹词赋中的人物形象中,有怨而不怒的女性形象,也有立体多维的士子形象。曹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呈现文化内蕴,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曹词赋中人物形象来分析其文化内蕴。

  • 标签: 曹植 词赋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士子形象 意象
  • 简介:拂衣把酒,疏柳过风.初识卫青,是因为他有个叫卫子夫的姐姐;再识卫青,他已军功封侯,封邑万户,依旧于士卒有恩、遇士大夫有孔;又识卫青,他虽沙场几度出生入死,却依旧能#剑笑对风尘,俯仰无愧.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小说 《开安青骨》
  • 简介:引言作为“火凤凰”丛书之一的《狱里狱外》是这样结尾的:我一生四次从监狱里走出来,都是处于风雨骤变的年代。一九三六年出狱,一年以后爆发了全面抗战;一九四五年八月第二次出狱,正是日本侵略军宣布投降的翌日;一九四八年第三次出狱,一年以后国民党就在大陆垮台。

  • 标签: 文学创作 监狱 贾植芳 话语 人学 叙事
  • 简介:眉眼凌厉,行事阴毒。我总是不大受人待见,明明是动物,却非要凑到人家本草的行列里,找找关系,混了个不打紧的末等药差的位置。昔年神农氏尝百草,后人立书《神农本草经》,我以无赖的脸皮和狠毒的手段,强迫着那少年将我放在里面,谁料到因着这—放,竟让我立地飞升,位列药仙。我名不正言不顺,着实是拉低了药仙颇受世人尊崇的格调。

  • 标签: 《神农本草经》 春秋 相思 神农氏 格调
  • 简介:斯人已去,静归其根。贾芳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他人格魅力和学术精神,他对中国比较文学学术复兴和学科建设的开创之功,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特别是中外文学关系研究领域的贡献,已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的一笔独特的财富,会长久地为我们比较文学界同仁所记怀和发扬。

  • 标签: 中国比较文学 学术精神 贾植芳 现代知识分子 文学关系研究 人格魅力
  • 简介:近年,许多学者在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胡风到贾檀芳的精神传承。时值贾檀芳先生百岁诞辰,夏旦大学、上海作家协会联合河西学院举办”纪念贾檀芳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会上,本刊约请著名学者陈思和教授,以及文责良、金理、吴天舟等青年学者,或访谈或撰文,进一步阐析贾檀芳与中国新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建设,以激励当下,建构未来。

  • 标签: 陈思和 中国现代文学史 贾植芳 和谈 精神传承 百年诞辰
  • 简介:芳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由复旦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河西学院等联合主办的“贾芳与中国新文学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张掖隆重召开。2016年7月2日上午,在河西学院“贾芳藏书陈列馆”,举行了庄重的贾芳塑像揭幕暨书信图书捐赠仪式。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贾植芳 研讨会综述 新文学传统 传承 河西学院
  • 简介:石涛是清初画家四僧之一,被后世推为中国画“黄山派”的代表人物,“扬州画派”的奠基人和开创者。石涛的“一画”“我自用我法”“师法自然”“搜尽其峰打草稿”对后世的画家有着深厚的影响。《听泉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画风酣畅淋漓,运用深远和高远的构图画出山峰的险峻。画面中对树木和山的外型绘画,体现出谢赫六法论中的法用笔,绘画出树木旺盛的生命力和崇山峻岭的威严挺拔。墨的浓淡的巧妙运用体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和朦胧的美等。画面中充满了意境美。

  • 标签: 石涛 《听泉图》 骨法用笔 意境 笔墨
  • 简介:明代宫廷画家孙隆是开一代新风的杰出的花鸟画家,他在继承宋人没法的基础上,不断汲取诸多流派传统精华,融会贯通,自立新格,开创了没写意花鸟画新风格,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深得明宣宗赏识,在明代前期颇具影响。

  • 标签: 写意花鸟画 明代前期 宫廷画家 花鸟画家 融会贯通 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