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正>梅志的《囚记》,最近由工人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为胡风写的第二部回忆录,记述了从1966年初春到1967年初冬她和胡风在四川度过的一段风风雨雨的生活.书中披露了胡风在此期间写的书信、材料以及日常谈话的内容,从中可以窥见胡风的倔强不阿的性

  • 标签: 胡风 回忆录 书信 当代文艺 四川 散文
  • 简介:小时候,朱自清的父亲送他到扬州著名的私塾先生戴子秋那里读国文。每天,父亲都要一边喝着酒一边读朱自清的文章,若是看到有老师表扬处,父亲就奖励几颗花生米给朱自清,继而父子俩就开心满怀。若是看到老师有批评处,朱自清的父亲就非常生气,有时候还会打朱自清,并将这篇文章投到火炉里烧掉,这时朱自清常常暗自流泪,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绝不辜负父亲的期望。虽然当初父亲的做法有点粗暴,但是却给朱自清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

  • 标签: 朱自清 读书 私塾先生 文字功底 父亲 文章
  • 简介:文学封闭陈忠实自从前年陕西的长篇小说形成某种影响以来,我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疑问,说陕西经济发展步子不大,尤其是比之沿海那些省份就更显得落后,而陕西的文学创作为什么如此繁荣?我在一些座谈会上听到过这样的话题,在接受记者采访和与中文系大学生对话时几乎...

  • 标签: 文学创作 作家 生命体验 陕西经济发展 双重体验 现当代文学
  • 简介:三、心中的桃花陶渊明为晋代柴桑人,即现在的江西的九江县、星子县一带。九江我是去过的,这次为写这篇文章又重去两地寻找感觉。结果这感觉真的让我大吃一惊。在陶渊明纪念馆,我看到了许多历代、各地甚至还有国外对他的研究资料,及出版的各种书刊。像东北鞍山这样远、这样小的地方都有陶学的研究团体,而今年的全国陶学年会是在内蒙古召开的。

  • 标签: 《桃花源记》 解读 研究资料 研究团体 陶渊明 九江县
  • 简介:我们这个时代有着太多的文学名人,却至今没有产生出文学巨人。

  • 标签: 名人太多 太多巨人
  • 简介:第一次来“城市书房”值守,是一个雨天。盛夏,南国长久潮润的空气孕育了这一场暴雨。肆意滂沱的撼动,被书房的两扇门挡在世界之外。而世界之内,只有宁静。看来,有这场暴雨,今天来书房的读者不会太多。于是借来半日闲,我坐于桌前,一卷书册在握,斗室之内,方寸之间,我顷刻间坐拥这世上最奢华的静美与安宁。参加“城市书房”的义工工作,不仅因为自己对阅读活动的一向推崇,也因为,这简朴的小小书房,在心目中是这喧嚣都市中难得的一方净土。一位老者冒雨而来,这是今天的第一位读者。老者认真地挑选了书籍,端坐于桌前看了起来。专注、宁静,书房的氛围是我爱的。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在我看来,此金抵过俗世万金。文字之美,让我们邂逅不可遇的生命之美,宏达到天地的灵气、山川的高远、宇宙的博大,微渺到一花、一草、一滴水的剔透精致,浅至人世的嘻笑怒骂,深达人的灵魂至深处,都在字里行间传动,绵延到我们体内、精神中。我特别赞同这样一段话:很多书最开始就像一道门,关着的门。你把它们都看了一眼,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然后你朝着门内的通道走过去,进入另一个有很多门的大房间里。

  • 标签: 阅读活动 生命之美 书房 城市 暴雨 世界
  • 简介:江南的春,似乎与别处总有一些不同。同样是姹紫嫣红开遍,却自有一种不可言说的风流韵致。如梦飞花,丝雨心情,虽然花事短暂,但终究比人长情。年年如约而至,看尽细水长流,信守地老天荒。许多年前,有个叫杜牧的诗人写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标签: 情诗 不可言说 诗人 杜牧
  • 简介:"天泉证道"的对话场景乃是相当抽象的"论道",阳明、王畿、钱德洪师弟子三人是在谈论他们对致良知功夫的"想法"。而《传习录》上卷"侃去花间草"一条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功夫实践的场景,虽然"去草"不无隐喻的性质,但它是一个真实的日常的生活行为,"去草"的讨论对"去草"的实践也是提供指导意义的。此种讨论场景,不仅为"恶"这一让人难以理解的论题增添一种活泼、亲切的味道,也提供了一个运用"恶"指导具体功夫实践的鲜活案例。

  • 标签: 四句教 天泉证道 传习录
  • 简介:<正>引子春天来了。方永刚做完了又一个疗程的化疗。清晨,他从床上坐了起来,对一直守护在一旁的妻子回天燕说:“咱们下楼散散步去!”回天燕迟疑了一下:“你行吗?”

  • 标签: 方永刚 天燕 春天来了 真水无香 红烧排骨 打猪草
  • 简介:尹力带着《司马敦》走进三联险地敦实、精明颇有摇滚歌手风度的尹力,曾以执导《我的九月》、《杏花三月天》而蜚声影坛。接着他又以巧妙的构思拍成了20集电视连续剧《无悔追踪》。该剧以流畅的拍摄手法再现了那段特定的、令人难忘的历史,它的播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从...

  • 标签: 山西省偏关县 司马 北影 电视剧《雷雨》 人文自然 中篇小说
  • 简介:说起突尼斯,绝大多数中国人可能对其了解甚少,她就像是一块在地中海和沙漠的夹缝里生长出来的绿洲,有撒哈拉荒凉无垠的沙漠,也有纯净浪漫的蔚蓝地中海海景.它是地球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尤其首都附近的“蓝白小镇”,更是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上十大浪漫小镇之一,同时她还是全球十大“世外桃源”之一.我喜欢游走在深深的街巷,感受这个地方举手投足间的神秘气质与优雅情调.

  • 标签: 突尼斯 沙漠 世界 《国家地理》杂志 桃花源 北非
  • 简介:17世纪中期的朝鲜,政治上党争激化,思想上出现了向朱子学一边倒的倾向。在当时的思想持续僵化的大环境中,霞谷郑齐斗(1649~1736)决然地选择阳明学,并继续将其发展,最终成为这一学说的集大成者。他选择阳明学并一直试图从中找到新的'活力'。郑霞谷并不是单纯地吸收阳明思想,而是把阳明学的主要核心思想要素与当时朝鲜学术的潮流加以整合,进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学说。霞谷对阳明思想的理解不仅具有一定的深度,还在某些特定的点上进行了'独辟蹊径'式的探索。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以郑霞谷之生平及对四句教的解释为中心,探究阳明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其思想特征。

  • 标签: 郑霞谷 四句教 无善无恶 善恶无定形
  • 简介:“三界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年幼时,我曾在佛经上看到这些字眼,也曾坐于那人膝上,转头笑问:“‘犹如火宅’是个怎样的光景?真如书上所说‘甚可怖畏’?”那人眼里,忽地掠过一丝苦痛,又很快被笑意掩埋。一如往日,他轻抚我的额头,而后说些不着边际的诨话。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正>长篇小说《住地带》(雪克遗著)自问世以来,颇得到舆论界的好评。这是理所当然的。近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文艺作品的影响不能低估,广大读者早就对此不满。经过国际国内出现的大小风波,人们的头脑越发清醒,更加敏锐地感受到《住地带》所继承的革命文艺传统以及它所带来的清新气息。这部小说产生于人民斗争之中,又反转来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它是当之无愧的社会主义文学。

  • 标签: 地带 作家 叛徒 使命 社会主义文学 大读者
  • 简介:  2005年9月30日,河南省副省长、省十届人大代表吕德彬因涉嫌刑事犯罪一审被判处死刑.据悉,吕德彬是建国以来被控犯杀人罪的最高级别官员,到底是什么驱使这位高级官员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呢?……

  • 标签: 副省长爱 博导副省长 婚姻里
  • 简介: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提出的“诗达诂”,在诗经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力求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辨这一诗学命题,考察董仲舒当代的诗学现状,具体辨析“诂”和“传”的内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董仲舒提出“诗达诂”的理论命意,并试重估其理论价值。

  • 标签: 《春秋繁露》 董仲舒 历史语境 诗学 文学理论 儒家理想
  • 简介:<正>这是一场用子孙钱改造当代自然的革命。这是一场与沙尘争夺人类生存空间的人民战争。这是一场国人向国际、今人向后人承诺的伟大事业。我踏上了这块古老的土地,这里是共和国雄鸡形版图的鸡背部分,有着"黄沙蔽日"写照的戈壁、沙漠、荒原。我抚摸了这片神奇的沙海,这里是浑善达克沙地、巴丹吉林沙漠的腹地,有着京津风沙源源头之说的沙山、沙窝、沙丘。我拥抱了这个绿色的世界,这里是京津风沙的三大风口,有着"茂林葱郁"画卷的人工防风、防沙、防尘林带。

  • 标签: 浑善达克沙地 京津风沙源 沙尘暴天气 土地沙化 生态用水 人类生存空间
  • 简介:长篇小说《住地带》和《秋之惑》,分别是著名作家雪克和周克芹的遗著。本刊这一期发表了评论这两部作品的三篇文章,谨以此表示我们对去世的两位作家深深的缅怀。

  • 标签: 地带 爱国主义 英雄人物 敌人 罗森 抗战小说
  • 简介:传承是保持传统民族文化独特灵魂的关键所在,“是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基本机制,也是文化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动因”。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传承是我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但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文字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形势更为严峻。近年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伯舞”逐渐被外界所了解,但同样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生存濒危的现状。

  • 标签: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白马藏族 文字 传统民族文化 民族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