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文学作品的读者来信,是读者在读过作品之后,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想、看法表达出来的信函式写作。它具备诸多功能,其一是直抒胸臆。文学的读者来信有直接的针对性,它面对的是文学作品,是虚拟的非实存的人生故事,所以这"胸意"更多的是读者个体对作品的感想。其二是上传下达。列宁更把报纸的读者来信称之为"最好的政治晴雨表",关于文学的来信虽说并非是政治政策性的读解,但同样有意识形态的味道在其中,特别是在社会的转型期或某个政治时期的发生发展阶段。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人民文学》 当代文学 《文艺报》 中国作协 崔道怡
  • 简介:阎连科的小说呈现出与英美哥特小说的若干共性,如普遍的黑暗意象。神秘、逼仄、封闭的小说空间,以及哥特人物形象谱系等。作家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包括极权时期的历史经验、苦难生存的记忆、在痛苦体验中滋长出来的激情。以及民间宗教文化的综合滋养、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过渡的现实背景等,这些都与西方哥特小说类似。相似的宏观背景也促成了哥特元素以不同的形式在当代小说中普遍存在。但西方优秀的哥特小说倾向于灵魂和人性的“内视”,而中国同类小说则倾向于社会文化层面。不同趋向的得失比较可以给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一种有益的参照和提示。

  • 标签: 哥特小说:阎连科小说 文化传统
  • 简介:大抵是因为捡到我的那年恰好是鼠年,陈素芝叫我鼠娃,而陈素芝也因为我这个鼠娃渐渐有了新的身份——鼠娘。鼠娘在我七岁的时候头皮毛囊病变,头发掉光后再也不能长出头发,成为村子里唯一一个女光头,偏偏我自己的头发也长得少,脑门上稀稀拉拉的只有几根毛,鼠娘干脆给我全剃光了,不知是哪个多嘴多舌的人,谣传鼠娘的光头会传染,反正打

  • 标签: 陈素芝 我自己 光后 一对夫妻 鼓起勇气 一时兴起
  • 简介:2015年6月29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举办第49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主题是"市场化时代的劳动美学——新时期以来关于劳动的想像与书写"。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崔柯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刘岩、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洪喆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30多名青年学者出席了本期论坛。论坛围绕新时期以来一些与劳动相关的文艺作品,对劳动的内涵和形态、劳动所凝结的社会关系、劳动的空间和场景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中劳动、劳动者地位的变化及其深层原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新格局中重新理解劳动、恢复劳动应有的价值和尊严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一种"劳动美学"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刊特刊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劳动美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论坛 新闻传播学院 《平凡的世界》 刘岩
  • 简介:一、民初小说出版格局民初民营书局的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民初通俗文学出版的热潮。上海是近、现代中国出版业的发源地和中心地,当时福州路一带报馆、出版社林立,上海的各大出版社,多聚集在当时的福州路一带,形成了一个出版社聚集地,即著名的文化街。这一文化街在民初就已有雏形,初具规模。包天笑曾回忆当时盛况:“如果那时候以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为上海第一号书业的,那末,

  • 标签: 中华书局 小说出版 民初 中国出版业 商务印书馆 出版社
  • 简介:钟求是在他的小说《我的对手》中描绘了间谍和小说家的一种生活状态。于是人们知道了,间谍,或者叫秘密情报工作者,并不是那般潇洒无羁。想想最近热映的电影《王牌特工》吧,科林·费尔斯饰演的皇家特工既有着十足的绅士做派,又身手矫捷,

  • 标签: 小说家 间谍 情报工作者 生活状态 特工
  • 简介:社会两极分化作为都市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与阐释。大卫·哈维认为都市不断增长的社会不平等是新自由主义化过程的必然特征:“新自由主义化过程从一开始就是一项旨在重新恢复阶级权力的计划。”[1]而都市贫民的大量存在就是都市两极化的一个明证。每一个国家与地区的历史地理不同,城市里的贫困人口类型也不尽相同。就台湾地区来说,

  • 标签: 都市 台湾小说 贫民 新自由主义 书写 社会问题
  • 简介:李更介绍说:好多年以前见到刘武和的小小说,是抱着看业余作者的态度的,因为我知道小小说的难度。及至看了几篇,才明白小地方出高人了,他的文字干净,绝对没有初写者那些毛病,比如堆砌辞藻、华而不实、内容肤浅、故弄玄虚等等。他的故事背景来自于他的生活轨迹:农村、部队、银行,有浓郁的现实社会的现场味道,许多篇什几乎就是精到的千字文,长的也不过二千字左右,文字平实,故事却十分有趣,人物新鲜,生活气息浓厚。这在文学相对沙漠化的珠海实在就是一个重要发现了,好像我眼皮底下能够坚持这么多年经营小小说的没有第二人。

  • 标签: 小小说 刘武 出版 故事背景 生活气息 华而不实
  • 简介:家族文化同中华民族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更迭,传统家族文化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转变而逐渐消失,而是融入到新时代的大环境中,赋予了其新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巴金小说中的传统家族,结合了巴金小说阐述了巴金小说对新时代传统家族的表现,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

  • 标签: 巴金小说 传统家族 封建思想
  • 简介:《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创作的一部具有回忆性质的标志性作品,也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2011年,法国籍越南导演陈英雄将其改编并拍成电影,影片上映后,不仅没有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而且口碑颇差,影评人和观众褒贬不一,争议一片。本文试从主题语言、叙事结构和人物形象三方面对比来探讨小说与电影改编的区别。

  • 标签: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电影改编
  • 简介:变异修辞现象早已有之,那么何为变异修辞?冯广艺先生在《变异修辞学》中指出“顾名思义,变异性修辞指的就是从变异的角度来探讨言语表达的修辞效果”,与“规范性修辞”相对。“变异是文学语言的实质,没有变异就没有文学语言,没有变异就没有作家风格,没有变异,文学的生命力也就完结了。”“变异”于文学语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变异修辞的运用使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 标签: 张爱玲小说 《传奇》 修辞效果 修辞现象 《金锁记》 红玫瑰与白玫瑰
  • 简介:生命艺术形态是个体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感悟和认知。萧红小说中的生命艺术形态从本质上讲,是对美好的、自由的生存环境的追逐与向往,对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的人性劣根性的洞察,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反思。就是这种对原生态生命艺术形式的阐述与描写,促使萧红的小说作品不但对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批判,更是促进了人们对生命真正价值的反思,实现了对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的文化对照。

  • 标签: 萧红 小说创作 生命艺术形态 文学作品 追寻
  • 简介:“农村题材小说”作为乡土叙事的一种重要文学形态,参与了百年中国的文化建构。但1940—1970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荷花淀派除外,下文简称“农村题材小说”)作为一个特指的文学样式,演化为与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等同的概念,从昔日备受重视,到当下主流文学史叙述不认可其乡土文学谱系的身份,也是事实。在乡土文学危机论不断被学人提及的当下语境,我们回顾这一时期的文学,重提它们曾经被遮蔽的价值,

  • 标签: 农村题材小说 70年代 价值论 文学形态 乡土叙事 意识形态性
  • 简介:作为少数民族作家,冯昱的汉语小说在很多地方呈现出与“寻根文学”的深层关联。在提出“寻根文学”三十年后,在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和民俗双重危机的背景下,冯昱小说深化了寻根文学隐含的“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之间的张力,凸显了文化的历史主义动向和启蒙主义历史语境之间的错位,“权利优先于善”或“自由先于主义”的意义和文化决定论的困境都更加明显,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不是文化差异,而是经济、物质和制度的现代化问题才更加切中当下中国的实际情况。

  • 标签: 汉语小说 乡村生活 社会性道德 文化决定论 广西 少数民族作家
  • 简介:小说的阅读,总是要先弄清楚作者想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最后又是如何结局的。一般说来,时间是小说最重要的结构维度。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鲍温说:"时间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的利用的。"

  • 标签: 苏童小说 空间叙事 鲍温 结构维度 秋仪 陈家花园
  • 简介:本报3月7日讯北京号称首善之区,五道口又是人文荟萃之地,按理说本该一派升平祥和气象,然而不幸的是,一桩令人发指的罪案竟在这里公然上演。昨晚九时许,一妙龄女子刚刚走出文津国际大酒店门外,就被两名以白色口罩遮脸的歹徒挟持进一辆出租车里。歹徒持刀控制住女子,

  • 标签: 五道口 系列小说 剪报 疑案 首善之区 出租车
  • 简介:古典辑佚小说是古典文献的一种,旨在把亡佚的篇章从各类引文中搜集出来,从而来还原原书的风貌。古典辑佚小说文献的整理是鲁迅古典文献研究的一部分工作。虽然鲁迅在古典辑佚小说文献整理研究的工作并不是特别多,但却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文通过对鲁迅古典辑佚小说文献整理研究举例,来评析鲁迅古典辑佚小说文献整理研究的成就及特色。

  • 标签: 鲁迅 古典辑佚小说 文献整理研究 成就 特色
  • 简介: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进,到90年代女性作家创作的自觉,中国的女性文学经历了一个由探索发展到成绩斐然的过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女作家们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寻找到了满意的答案。恰恰相反,随着多元化的21世纪的到来,她们在探索求证的过程中充满了困惑和摇摆,对女性解放的探索陷入了矛盾和困顿中。

  • 标签: 长篇小说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 20世纪80年代 学堂 淑女 突围
  • 简介:弗兰克·麦考特的小说常被归类为成长小说,但其故事中对孤独、焦虑、死亡有大量描写。本文从这三方面入手,依托荒诞小说的理论架构,分析麦考特小说的荒诞主题,试图为作品诠释提出新视角。

  • 标签: 弗兰克·麦考特小说 荒诞主题
  • 简介:“五四”文学语言变革倡导白话代替文言,“活”语代替“死”语,而当时国语尚处于建设过程中,白话的成分相当复杂的。除了胡适所说应该多读“模范的白话文学”如《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对来自不同区域的作家来说,“活”语与其各自秉持的方言因子难分难解。

  • 标签: “五四”时期 文体建构 方言 新诗 “五四”文学 《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