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广西文联和社联顾问、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名誉会长、广西师范大学林焕平教授,早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后赴日留学,任日本东京左联支盟负责人。数十年来,他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与国内许多著名作家、学者书信往还,其中包括象茅盾、叶圣陶等堪称一代宗师的大家。现在林教授把这些书信辑集起来,成为一书,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些书信计有五百一十余封,出自一百五十四位作家、学者之手。其中涉及到许多未为人知的文坛珍贵史料,也涉及不少文学艺术理论问题,更反映出与他通信的这些作家学者的人品、思想、际遇,都是令人深感兴趣的。关于文坛史料,以左联时期的最为珍贵。因年代久远,左联成员有的在革命战争中牺牲,有的以天年作古,在世者已寥若晨星;再加上十年动乱中“四人帮”对左联历史的诬蔑和对左联成员的迫害,关于左联的史料已十分难得。林焕平教授辑集

  • 标签: 书信集 左联 广西师范大学 左翼作家 通俗文学 中国作家
  • 简介:王元骧是我国当代最活跃的文艺理论家之一。自1990年代以来,以他的文艺美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多了起来,重点阐述了他关于文学本质、文学观念和方法论的观点,这说明他的理论实践在现实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王元骧 历史逻辑 文学理论 教授 90年代以来 文艺美学思想
  • 简介:<正>1989年6月7日,我国著名学者、东北师范大学杨公骥教授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他工作了四十多年的校园,顿时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骥骤先师是国内外久享盛誉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使文艺理论战线失去了一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的卫士.

  • 标签: 生命不朽 马列文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真理 马克思主义学者 文艺界
  • 简介:<正>(一)毕加索是世界现代美术史上纪念碑式的巨匠。他头顶着一串桂冠。最醒目的,他是立体主义大师。什么叫立体主义?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我们先谈什么叫主义?再谈什么是立体主义?随后追索毕加索怎么做立体主义?

  • 标签: 立体主义 文学教授 格尔尼卡 塞尚 莫奈 光色
  • 简介:出身比较文学而从事中西比较诗学及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是众多当代海外华人学者的共同学术选择。近年来,北美比较文学界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面临转型,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领域迅速兴起。从中西比较诗学转向当代文化研究,海外华人学者迅速顺应了当代学术话语的转换。而华语电影研究作为美国大学东亚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中蓬勃发展的一个新学科,正引起海外华人学者更多的关注,并成为海内外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话题。

  • 标签: 中西比较文学 文化研究 中国电影
  • 简介:  编者手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种执着在字里行间奔涌,他--对事业的痴狂,对甲骨的热衷,对生命的无悔,从厚厚的《历史的荒原》和《商周研究之批判》中就可见一斑;他--勇于挑战旧知识的局限,勇于挑战甲骨界的研究权威,勇于挑战甲骨研究的不合理体系;他--是怪人,是狂人,是奇人.……

  • 标签: 另类探索 另类教授 审甲骨
  • 简介:<正>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魏敬先教授兼着人像绣研究所所长。因为他花了30多年心血研创了"发绣"艺术,如今他本人不单成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工艺美术大师,而且成了外交部礼宾司、教育部外事司重点保护的国家级专家;他主持的发绣艺术展览,去过荷兰、日本、美国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他那栩栩如生

  • 标签: 发绣 魏敬 外交部礼宾司 水彩画家 艺术展览 温州话
  • 简介:这个访谈围绕近些年来叙述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中主要包括叙述/叙事、隐合作者、叙述性、叙述状态等问题。访谈还就美国叙述学研究状态及其走势、以“复合性的”表达方式出现的叙述学,如结构主义叙述学,后经典叙述学,后现代叙述学,社会叙述学,心理叙述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叙述学 杰拉德·普林斯 《叙述学词典》 叙述/叙事 隐含作者 叙述性
  • 简介:马克思主义者往往忽视形式研究的重要性,而杰姆逊教授却认为形式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尤为重要,并且用“马克思主义与形式”来概括他的学术研究。因此,笔者以此为主题,围绕他学术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对杰姆逊教授进行了访谈,以期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美学研究有所借鉴和启发。

  • 标签: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马克思主义 形式
  • 简介:王更生,台湾著名《文心雕龙》研究专家,1928年生,河南汝阳人,少从军,1949年流徙迁台,生活窘困,辗转台湾各地任教职。奔走衣食之际,王先生仍勤勉自励,笃志进修,先后完成大学学业(1963年台湾师范大学夜间部国文系第一届毕业生)、硕士学位(1967年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博士学位(1972年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留台湾师范大学任教,主讲《文心雕龙》课程。

  • 标签: 《文心雕龙》研究 台湾省 师范大学 读本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 简介:李世涛(以下简称问)刘先生,首先感谢您抽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我知道,您长期致力于俄苏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参加过王朝闻先生主持的《美学概论》的编写工作,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学术活动。因此,我希望您能够通过您的经历帮助我们了解些当时的情况。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您一直从事俄苏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但您却被选人《美学概论》编写组。能否介绍一下其原因?

  • 标签: 《美学概论》 编写工作 王朝闻 访谈录 教学与研究 刘宁
  • 简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对媒介研究之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和引领性的贡献,它将媒介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理论,赋予其批判的和矫正的功能。从这方面看,戴维·莫利(DavidMorley)的著作举足轻重。追随于斯图亚特·霍尔(StuartHall)的概念及其理论研究,莫利将分析思考与经验调查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一个社会学的和矫正性的接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莫利的研究成果对于开展媒介世界的质性民族志勘察,

  • 标签: 文化研究 新唯物主义哲学 金惠敏 受众 教授 媒介研究
  • 简介:1968年,王润华教授在威斯康辛大学受业于周策纵先生门下,其时他已有诗集《患病的太阳》和散文集《夜夜在墓影下》行世,显露出不俗的创作天赋。周先生欣赏弟子写诗为文的才华,但又不免对其做学术研究的潜质暗自担忧。然而,他很快就发现其担忧是多余的;第二年,王润华教授仅用了两个学期就完成了《郁达夫在新马和印尼》的硕士论文,展示了他良好的学术研究的禀赋,并从此开始了他的诗人和学者的生涯。3年后,还是在这里,王润华教授从早晨到午夜,以图书馆为家,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司空图的生平及诗学理论》。1973年,他到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任教,正式踏上了教学和学术研究的不归之途,并以其诗人的才情,澹趣的心境,稳健扎实而不事夸饰的治学作风在唐代诗歌、明清小说、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及世界华人文学等诸多领域,广采博纳,阐幽发微,屡有新见。

  • 标签: 诗人 比较文学 华人文学 夸饰 唐代诗歌 为文
  • 简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文学接受理论,如阅读现象学、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读者反应批评.这些理论一反过去封闭的文本研究的方法,主张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对文学活动进行重新定位,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被介绍到我国之后,不少学者也试图用来分析和整理我国古代接受理论,在浩如烟海的接受资料中进行梳理,发掘我们自己的接受理论遗产.

  • 标签: 接受理论 诗学 文学阐释 文学理论 文学接受 文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