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В.И.切内绍夫在俄语科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影响。由于他的突出贡献,这位仅受过中等教育的学者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成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886年В.И.切内绍夫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多年担任乡村教师,以后又到县城学校任教。早在那些年代里,他就开始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作了一系列笔记并对方言与标准语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思考。在县城任教期间В.И.切内绍夫认真研究

  • 标签: 切尔内绍夫 苏联科学院 彼得格勒 乡村教师 列宁奖金 普斯科夫
  • 简介:鲍里斯·瓦连京诺维奇·谢巴科夫(БорисВалентиновичЩербаков,1916-1995)是当代俄罗斯老一辈优秀画家,少年时就迷恋静物画,艺术创作受17世纪荷兰绘画影响巨大。他说,“我力求追寻先辈的足迹,为此收集了一系列荷兰传统静物画,旨在弄清这些画家运用什么方法获得了几乎不可能取得的成就,为什么他们的画作直至今日仍魅力不减……”

  • 标签: 《水果》 绘画影响 17世纪 艺术创作 静物画 俄罗斯
  • 简介:乡村——是俄罗斯的深处,是其文化赖以成长和繁荣的土地,它是俄罗斯民族生活的投影,联系着俄罗斯的历史与过去,保存着土地的记忆。普里列平笔下既有田园式的乡村又有灾难中的乡村,传统的“智者老人”的形象、孩童、土地母亲、宗教等是作品中的核心元素。再次,作家生于乡村,而生活在城市,在其内心中,城市与乡村总是不自觉地构成现代文明矛盾对立的两面。本文主要对小说《萨尼》进行文本分析,探究作家创作中的自传性及抒情特点,发掘作品中的乡村主题和叙事结构特点,以及其创作中超越时代、地域限制的普世性价值。

  • 标签: 扎哈尔·普里列平 萨尼卡 乡村主题
  • 简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了严重的人口危机。自1992年起,国民总数开始呈负增长态势。最后一次(2002年10月)全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俄罗斯国民总数约为1.452亿人,与1989年全国普查结果相比减少了180万。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预测,21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人口下降的趋势将会继续,俄罗斯国民总数将处于1.38到1.32亿之间。

  • 标签: 俄罗斯 管理制度 21世纪上半叶 入境 人口危机 普查结果
  • 简介:А.И.戈什科夫的俄语修辞学理论在近几年引起修辞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А.И.戈什科夫在篇章修辞学和功能修辞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并对该学者的俄语修辞观进行了分析。

  • 标签: А.И.戈尔什科夫 修辞观 篇章 功能修辞学
  • 简介:弗雷德·黑多克(АльфредХейдок)虽然是一位成名比较晚的俄罗斯侨民作家,但是他的作品都很具有代表性,也可以说他的作品是中俄合璧文化下的产物。他具有令人惊叹的才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使每一个刺痛人心的社会问题变得可以触摸,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中,阿弗雷德·黑多克的作品是最缺少内在规律性的,其基本的状态是:一个作品,一种特点。通过研究阿弗雷德·黑多克的小说《满洲公主》(《Маньчжурскаяпринцесса》),我们不仅看到了东北历史上中俄两个不同民族共处的特殊时期里的人和事,体会到了阿弗雷德·黑多克对生活的理解和诠释,而且还感受到了这位作家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

  • 标签: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 阿尔弗雷德·黑多克 《满洲公主》
  • 简介: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洛维奇·杰伊涅1899--1969,左图居中者出身铁路工人家庭,1915-917年在哈里科夫美术学校接受绘画启蒙教育,1919年参加工农红军,1920-925年在莫斯科的高等艺术与技术创作工作室(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前身)印刷部深造。

  • 标签: 保卫战 波尔 瓦斯 亚历山大 艺术与技术 铁路工人
  • 简介:巴别的小说主题呈现出明显的悖论特征,表现为对立双方的同在性与审美化、对话性与互动性。在《骑兵军》《敖德萨故事》与"童年与成长故事"中,主题的悖论性表现为暴力与人性的多层关系,文明与野蛮的对立冲突,欲望与苦难的彼此勾连,以及艺术与生活的相互关联。这种悖论叙事融合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诗学理念,以审美的力量消弥严肃文学与通俗小说的文学范畴,把阳光的南俄写进20世纪俄罗斯文学,并见证知识分子与作家共同的悲剧命运。

  • 标签: 巴别尔 小说主题 悖论叙事 身份认同
  • 简介:如果伊万·布金的“乌克兰休假”是他为自己所做的一种公关宣传,那么对这位总统候选人来说,其后果是可悲的。今天的《生意人报》对这一事件做了报道,时间将表明,选民们会如何看待这些离奇的事情,但他的战友已对其归来做出了强硬的反应。

  • 标签: 俄罗斯 报刊文摘 俄语学习 双语阅读 阅读练习
  • 简介:仁尼琴是20世纪举世闻名的俄国作家、思想家、持不同政见者。本文不仅简要叙述了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且还介绍了他对俄国文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围绕他所发生的诺贝尔奖风波。

  • 标签: 索尔仁尼琴 俄国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 简介:韦涅季克特·叶罗费耶夫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莫斯科——别图什基》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不可估量的特殊价值和恒久不衰的魅力得到越来越多读者和学者的发现与重视。小说《莫斯科——别图什基》具有开创性意义,堪称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开山之作。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在那个时代背负着“十字架“苦苦寻求心中天堂的基督耶稣——维涅奇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莫斯科——别图什基》 十字架 基督耶稣
  • 简介:尼·艾德曼是20世纪俄罗斯一位杰出剧作家,在其近50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自杀者》等世界讽刺喜剧的经典和大量在苏联时期家喻户晓的电影剧本。尼·艾德曼拥有独一无二的讽刺喜剧天才和与体制冲突的悲剧命运。他在生前不为人所知,在身后却声名高涨,被欧洲评论界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讽刺剧作家”。本文以较详尽的史料追溯尼·艾德曼的生平与创作历程,将个人与时代结合,首次向我国读者讲述一代剧作大师的生前事与身后名。

  • 标签: 艾尔德曼 俄罗斯戏剧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短篇小说《宝贝儿》中奥莲的形象,对比契诃夫与列夫·托尔斯泰对于奥莲的不同态度,探究两位作家对女性社会地位和责任的看法。

  • 标签: 宝贝儿 契诃夫 女性观 托尔斯泰 妇女的天职
  • 简介: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本诗写给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员恰洛夫家的小狗吉姆,叶赛宁借此表达对他本人的秘书别尼斯拉夫斯娅的感情以及愧疚与负罪感,因为深爱而刻意与别尼斯拉夫斯娅保持着忽远忽近的距离,在挚爱与疏离之间徘徊,让人为之惋惜,不得不说这份情实在是太珍贵,太沉重,或许情到深处才无法言表。

  • 标签: 叶赛宁 别尼斯拉夫斯卡娅 挚爱与疏离
  • 简介:曼德施塔姆为俄国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其诗用典丰富,富于哲理,该特点使他的诗作常令读者不解,然而也正是因此诗歌能在阅读者的反复推敲下,不断给人带来新的感受与启发。本文从时间、空间,及意象色彩语言角度探析曼德施塔姆诗歌《白雪蜂房更为平缓》中的暗示性的抒情表达,通过对立的意象来分析曼德施塔姆饱含深意的诗歌语言。

  • 标签: 曼德尔施塔姆 诗歌 意象 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