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开始,人类原有的对宇宙和自然的观念发生转变,在依然肯定上帝造物主地位的同时,人类开始思考和发掘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随着医学尤其是解剖学的发展,对自我身体的构造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而18世纪欧洲出现的大量以人为样本的机械机器表明从技术上复制人身体的想法成为可能。在1800年前后的德语文学中,以E.T.A.霍夫曼为代表的作家对机器主题的探讨,可看作是在科学和技术成为解释世界和自身的主流思潮下,人面对自己的复制品时对自我身份的思考。

  • 标签: 霍夫曼 机器人 人的自我理解
  • 简介:笔者在西德考察期间曾被一家德国友人邀请为他们的儿子当证婚。可见,德国人民对中国是十分友好的。认识劳舒一家笔者进修、考察、研究的根据地是在联邦德国北部的比勒菲尔特(市)大学,大学的外事处有时会组织外国学者、留学生去普通的德国家庭,体验生活,提高语言水平.

  • 标签: 西德 联邦德国 外国学者 体验生活 语言水平 留学生
  • 简介:这是德国作家冈特·艾希(1907—1970年)于1968年写成的一篇短文———《约拿》。短文围绕着“我”接受任务踏上寻找“约拿”之途展开。约拿是《旧约》中描写过的一位先知,一位曾不大听上帝话的先知。因他,曾发生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上帝让他去一个叫尼尼...

  • 标签: 《旧约》 神界 人的世界 发信人 人界 主体世界
  • 简介:海德格尔和卡夫卡,一个是被称为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一个是现代派文学大师,二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存在主义视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为其思想先驱,那么海德格尔自然受到克尔凯郭尔的影响;而卡夫卡的作品又被视为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体系在艺术创...

  • 标签: “卡夫卡式” 日常生活 海德格尔 克尔凯郭尔 存在主义哲学 两个世界
  • 简介:F.W.赖夫艾森(Raiffeisem)于1888年3月11日去世,他是德国农业合作社的创始。这种合作社以他主张的“自我帮助,自我负责和自我管理”原则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组织起来,直到今天,赖夫艾森的这一思想及其合作社形式在联邦德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仍在得以实践。

  • 标签: 农业合作社 联邦德国 创始人 简介 我为人人 自我管理
  • 简介:欧盟是国际贸易谈判重要的参与方,欧盟委员会在得到了各成员国的授权后,代表欧盟参与谈判,在欧盟各成员国与欧盟委员会之间具有委托-代理的特征。在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中,作为代理的欧盟委员会在谈判中因为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与作为委托人的欧盟成员国在利益偏好上发生了冲突,在具体的农业贸易谈判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出现了“代理失职”的现象。这种情况又对具体的谈判结果产生了影响。欧盟特殊的治理结构以及农业贸易谈判较高的技术性要求是这种“代理失职”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欧盟 多哈回合贸易谈判 共同农业政策 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人失职
  • 简介:1学位的历史发展1.1欧洲学位的起始大约12世纪末,在欧洲“博士”(Dr)和“硕士”(Magister)仅仅作为职业活动的标志,是给予每个校长及教师的一种称号,但对不在任何学校工作的学者当时也往往以“博士”或教授称呼之,而当时并不要求授予称号的其他条件。

  • 标签: 学位教育 德国 12世纪 职业活动 学校工作 欧洲
  • 简介:七、教育体制(Erziehungswesen)陈山中:十分欢迎你们到清华大学来!我们的校长今天要去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会,所以抽不出时间来亲自接待你们。他请你们原谅。HerzlichwillkommeninderQinghua-Universit...

  • 标签: 教育体制 古典园林 清华大学 能源计划 大学毕业生 教育体制改革
  • 简介:英雄史诗《尼伯龙之歌》(约1200年)中有四段关于梦境的描写,它们都对之后的情节起到预示作用。本文从不同的叙事方式以及人物反应、情节发展、意义产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对史诗中的梦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叙事角度来看,史诗中的人物对于这些梦境的反应不完全遵循逻辑,但是都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通过这些梦境,史诗塑造了一种"毁灭的机制",将所有情节的发展都预先注定,也使所有角色的行动都与情节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这些梦境中所出现的母题和意象在中世纪文学中都具有象征意义,对人物形象和文本主旨有揭示作用。最后,梦境指出了爱情(minne)、忠诚(triuwe)、痛苦(leit)和复仇(rache)之间存在的联系。

  • 标签: 《尼伯龙人之歌》 中世纪 史诗 梦境描写
  • 简介: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的成果姜大源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已有各类职业学校18000多所,在校生800多万,高中阶段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已占58%。在这一历史性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视...

  • 标签: 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 “双元制” 中德 工作小组
  • 简介:联邦德国成功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对其经济的发展,生产水平提高,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占优势的产品质量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略介绍了联邦德国“双轨制”职教体系的发展历史和运行机制,希望其中一些配套措施能对我国的职教改革有所启发。

  • 标签: 职业教育体系 “双轨制” 联邦德国 职教体系 生产水平 产品质量
  • 简介:文章简要分析德国新一届政府的教育政策实施情况,并对今后德国教育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 标签: 德国 教育 红绿联合政府 政策
  • 简介:联邦德国高等教育现状综述许宽华宋健飞高等院校类型及现有规模德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改革,德国的大学已从昔日种类单一、学科较少的“精英人才”摇篮逐步发展成为今天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面向广大求学者的...

  • 标签: 德国高等教育 现状综述 联邦政府 州政府 艺术院校 博士学位
  • 简介:一、引言德国现行民法中“家庭教育”的概念,是指父母亲对子女法律意义上的养育义务和监护权利。按照有关条款的解释,这种“家庭教育”的立足点在于培养后代“自我意识”之形成,须兼顾父母和子女双方的权益。家庭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法律实体,特别是在其教育功能的发挥方面,受国家的保护,而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辅佐家庭教育,并使这种权益不受侵害。以下试将有关条款及法意解释作一简单的述评。

  • 标签: 家庭教育权 德国民法 法律意义 自我意识 法律实体 教育功能
  • 简介:李国豪既是我国桥梁理论的先驱和开拓者,又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和成就卓著的教育活动家。他亲身体验、参与了中外高等教育实践并直接领导了同济大学改革开放、向现代大学迈进的整个过程。他所倡导的同济多科型、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主张恢复同济办学的德国传统等,对同济大学的跨越发展给予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成为同济大学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 标签: 李国豪 教育思想 形成与发展 实践与影响
  • 简介:德国的法学教育由大学基础学习阶段和见习阶段组成.国家司法考试制度也相应设置了第一次国家考试和第二次国家考试.德国议会于2002年4月21日通过法学教育改革立法,该法将于2003年7月1日生效.本文就德国法学教育改革最新动向进行了简要的介绍①.

  • 标签: 德国 法学教育 国家司法考试制度 教育体制 律师职业教育
  • 简介:20世纪初,德国东部基督教新教姊妹会的女传教士来到贵州省大方县传教.她们的传教努力成效不大.但却在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就,并在社会慈善活动方面也有建树.本文对此将作详细叙述.

  • 标签: 德国 姊妹会 黔西北 少数民族
  • 简介:德国职业培训大体可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学校教育系列的双元制职业教育,针对的是中学毕业生,它是在职业学校和企业或跨企业的培训场所进行的,注重实践环节;另一块是成人教育系列的职业继续教育,主要针对失业者、(受到失业威胁的)在职者、未完成或未受过职业教育的青...

  • 标签: 职业继续教育 职业培训机构 劳动力市场 职业教育 德国工会联合会 失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