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常说“认字认一边,不要问先生”,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断句一边,误解了老先生”。下面笔者试举些实例。我们经常讲一句这样的名言“宰相肚里能撑船”。说得久了,以为就是要求宰相肚量大或只要求宰相肚量大。殊不知,我们其实只说了名言的一边,还有一边

  • 标签: 断句 名言 语义 误解
  • 简介:“现成良知”不仅是中明整个思想界最富争议性的议题之一,更是防明学话语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不同学者围绕“现成良知”所展开的一系列辩难,相应构成贯穿中明防明单展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现成良知”成为中明防明单的重要观念,与阳明高弟王龙溪“兄在良知”的观念密不可分。王阳明已经将“良知”与“见在”相连论说,“见在良知”也的碓是其一元论体用思维方式的内在蕴涵,但正式使“见在良知”成为阳明学话语中一个明碓概念的是王龙溪。也正是由于不同学者以王龙溪为中心所展开的一系列论辩,“现成良知”方成为一个引起明儒家单者广泛争议的重要观念。只是,龙溪本人并未使用“现成良知”,由于与龙溪论辩者如聶双江、罗念庵、刘狮泉等人更多地使用“现成良知”,而龙溪并未封“见在良知”与“现成良知”这两个不同用语在语意内涵上的细微差异以及所可能引起的不同理解有所分辨,加之其他单者多透过念庵、双江等人所诠释的“现成良知”来了解阳明、龙溪“见在良知”的思想,遂使“现成良知”取代了“兄在良知”而成为明思想界更精通行的用语。本文首先指出“见在良知”是王阳明思想的逻辑蕴涵,然后考察王龙溪封“见在良知”观念与相同问题的关键,进而透过王龙溪与聶双江、罗念庵、刘狮泉的论辩,分析现成良知之辨的理论内涵,最后扩展到整个中明的思想脉络,分析并检讨明现成良知之辨的演化及其趋向,指出中明的现成良知之辨经历了一个由各执一端到视域融合的发展过程。

  • 标签: 中晚明 良知 现成 王龙溪 思维方式 逻辑蕴涵
  • 简介:答谢恨──怀念我的老师周秉钧先生王宁接到周秉钧先生逝世的讣电,我两夜未能阖眼。悲伤与叹惋自不必说,一种深切的遗憾与自责使我不得安宁。1981年,训诂学教学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我当时正在北京与陆宗达先生一起写书,以青海师大训诂学老师的身分参加了这个会...

  • 标签: 《尚书》 训诂学 “易” 北京师范大学 《说文解字》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随着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书法艺术的盛行。明的浪漫主义书风的标志是个性解放,所以其基本特征是深悟古法之理而不拘泥于古法,善于变通,重在表现自我精神和审美理想。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明,传统的书法审美意识受到了挑战,明书法呈现出奇异的特点。

  • 标签: 晚明 革新书风 探究
  • 简介:<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一段极为精彩的文字:“……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汗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司马迁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其人其文的称颂,推崇备至而不溢美,文辞华饰而不虚浮,行文往复回环,曲尽其妙。每读至此,辄令人唏嘘慨叹,荡气回肠。可惜,这段绝妙文字至今还有一个标点的疑案,影响了对文意的准确领会,这就是“不容”与“自疏”当连还是当的分歧。一种断句法即如上面所,“不容”属于上

  • 标签: 屈原 自疏 司马迁 方法问题 标点 断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