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在戏剧《姆莱特》中,莎士比亚加入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双关、比喻等,引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使这部戏剧语言生动,富有文学魅力。本文主要从描写形象、语言精练以及人物语言非个性化三方面品析《姆莱特》的语言特色,为读者欣赏作品提供帮助。一、描写形象《姆莱特》中形象的人物描写具有极高的艺术美,这种美感集中体现在作者对姆莱特的描写中。比如在姆莱特出场的几个场景中,他内心深处进行了极

  • 标签: 哈姆莱特语言 浅谈哈姆莱特 语言特色
  • 简介:兰(SarahAllan),1945年生于美国,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柏克莱分校学习中文,1924年获博士学位。1972年始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1995年夏始任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在学术上,兰博士受法国汉学家马塞尔·格兰特(MarcelGranet)和中国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影响至深.

  • 标签: 艾兰 汉学研究 甲骨文 先秦思想史
  • 简介: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其语言新颖生动,思想内涵富有层次性。莎士比亚用模糊语言提升了戏剧的张力,为观众读者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本文主要从模糊语的角度解读《姆莱特》中人物的语言,以期帮助读者走进文本,更好地欣赏这部经典剧作。一、语用模糊理论综述语言的层次非常丰富,狭义上分为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两层。会话双方所处的环境是语言分层的重要依据,要想获知说话人的真

  • 标签: 哈姆莱特模糊 模糊语 视角哈姆莱特
  • 简介:泰国玛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近日召开孔子园项目会议,玛大孔院中方院长林浩业、泰方院长宋杰、玛大附属小学校长玛丽湾以及玛大后勤基建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林浩业介绍,玛大孔院教学办公楼依湖而建,树木婆娑,环境十分优美。“孔子园”是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修建读书亭、湖心亭、风雨桥、园门、环湖栈道等具有中国园林特色的建筑。项目建成后将不仅将成为玛大校园里新的文化坐标,也将成为泰东北地区难得一见的中国式园林,对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扩大玛大孔院的影响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将为玛大孔院争创全球示范性孔子学院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看过京剧《沙家浜》的人,都不会忘记该戏的第四场——“智斗”:在这场戏中,中共秘密联络员、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和伪抗日救国军参谋长刁一进行了一场明看没有硝烟.暗中刀来枪往的语言战争。

  • 标签: 《沙家浜》 抗日救国军 联络员 参谋长
  • 简介:过去,台上的演员称台下的观众为“衣食父母”。因为那时的演员得靠台下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声捧着,不然的话,他们就只能喝“西北风”了。那年月,多大的“腕儿”在观众面前也得谦称自己为“学生”,见人总是礼让三分。如今,某些所谓的明星大腕儿是靠现代化的传媒手段以及现代化的包装打造出来的,他们离观众的掌声喝彩声太远,与观众有着天然的距离,他们根本不理解广大观众的感情,于是,他们总是自我感觉越来越好,“谱儿”摆得越来越大。

  • 标签: 姜文 王志文 人格修养 演员 观众
  • 简介:10月25日出版的《参考消息》发表文章《孔子“代替”歌德-非洲掀起汉语热》,原文如下: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0月22日报道题:孔子还是歌德?——非洲掀起汉语热

  • 标签: “代替” 汉语热 非洲 歌德 孔子 《参考消息》
  • 简介:宋元以来对“韵缓改字”说的理解有失其本。陆明“古人韵缓,不烦改字”的“改字”当理解为叶韵改字,而非叶音,“韵缓改字”说是用来反对叶韵改字的。“古人韵缓”作为陆明反对叶韵改字的理论根据,加注叶音成为他抵制叶韵改字的现实选择。陆明"韵缓改字"说是我们全面理解叶音及其产生的重要根据。

  • 标签: “韵缓改字”说 叶韵改字 叶音 古音
  • 简介:菲律宾有很多由教会创办的天主教或基督教学校,这些学校的汉语教学大有相似之处。在宗教学校和菲化学校中,义中学都具有较高的代表性。笔者在菲律宾义中学做汉语教师志愿者期间,对学校的华语教学情况作了探讨,发现了一些问题,继而从学生、教师、教学的角度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学校的华语教学发展。

  • 标签: 菲律宾 华语教学 义德中学
  • 简介:美国著名诗人加里·斯奈(GarySnyder)于1958年在美国《常春藤评论》杂志上发表了译著《寒山诗二十四首》,数量虽小,但影响深远,使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唐代诗人寒山和他的诗篇在美国大放异彩,成为中国文化外译中的经典案例,并一度成为美国年轻一代追捧的精神偶像。寒山及其诗作在美国广为流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以拉斐尔的改写理论为基础,以斯奈的寒山诗英译为研究对象,从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等因素出发,阐述翻译过程中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操控,以便探析寒山热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改写理论 斯奈德 寒山诗
  • 简介:诗歌的语言是一个诗人表达感情的基础,优秀的诗歌的语言往往是极富有张力的,而诗歌语言是否富有张力也成为衡量一个诗人创作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美国'垮掉派'代表人物之一——加里·斯奈其诗歌作品就极其富有自然的语言张力。他远离大都市生活的喧嚣,将创作对象指向自然万物,他将自己的沉思蕴含在各种大自然的意象中,他用诗歌文学中最接近事物本真的东西对抗整个社会的失衡。他的诗歌中的语言张力主要体现在审关内涵、自然形象、诗歌语义和画面意蕴四个方面,只有深入理解加里·斯奈的诗歌,才能体会他诗歌中的自然语言张力。

  • 标签: 加里·斯奈德 自然 语言张力
  • 简介:美国华盛顿明中文学校教务长沈葆将于8月27曰在新近落成的华府文化中心举行两场有关中华语言文化方面的讲座,讲题分别为“古词今用之文化传承”和“繁体汉字与简体汉字之比较评析”。

  • 标签: 语言文化 华盛顿 讲座 中华 美国 校办
  • 简介:据国家汉办网站消息,近日,阿联酋扎耶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王多力在女生校区为8名学生上了一堂中国剪纸课。王老师先用视频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国剪纸的历史、用途及技法;然后示范了双喜”字的剪纸技巧。最后在民歌“茉莉花”的音乐声中,学生们动手学习中国剪纸艺术。

  • 标签: 孔子学院 阿联酋 大学 课程 才艺 中华
  • 简介:明代福建莆田人徐英、徐淑英姊妹的散文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当地的莆田散文创作传统是孕育这种情感的土壤。

  • 标签: 明代 徐德英 徐淑英 散文创作
  • 简介:4月23日,塞尔维亚诺维萨大学孔子学院与SabackaGimnazija高中正式签署了在该校设立汉语教学点的合作协议。Sabacka高中成为诺大孔院的第九个汉语教学点,也是诺大孔院走出Vojvodina省,向外拓展的第一个汉语教学点。Sabac市多家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EdwardL.Farmer),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ofMinnesota)历史系教授,美国着名的中国明史研究专家。他於1935年出生在美国加州波罗.阿尔图一个大学教授之家。在学术背景上,他在1957年获斯坦福大学历史哲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1968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远东语言博士学位。此後,他於1967-1968年在耶鲁大学历史系任教。自1968年起,

  • 标签: 汉学研究 1968年 明尼苏达大学 哈佛大学 1935年 斯坦福大学
  • 简介:7月20日,曼松·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学生及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一行39人访问素攀孔子学院。座谈会上,素攀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秀娥介绍了川登喜皇家大学素攀孔子学院的历史、现状及目前川登喜皇家大学中文教学概况,并了解了曼松·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中文专业的开设情况及曼松孔子学院在曼谷地区汉语推广活动的最新进展。

  • 标签: 孔子学院 师范大学 中文系 专业学生 中文教学 汉语推广
  • 简介:当代数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弈论,其考虑的重点是游戏中的每一单位的预期活动和实际活动,并探究他们的最优选择,博弈论的理论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列维更是将博弈论原理引入到翻译学。而作为哈代最为知名的作品——《伯家的苔丝》可谓享有盛誉,各国翻译作品也不断出版,在它的众多汉译本中,张谷若先生和孙致礼先生的译本最为知名,也极有个人翻译特色。本文将结合张谷若先生和孙致礼先生的两本汉译本的具体内容,从博弈论角度具体分析这两个版本的译本的独特特征,从而表现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与众不同的优化策略,从而为《伯家的苔丝》译本提供全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博弈论 苔丝 张谷若 孙致礼 优化策略
  • 简介:3月6日,正值中国农历节气——惊蛰,为增强学生对传统农时的了解,曼松孔院举办了“春趣”汉语写作手抄报大赛。本次比赛将课堂教学与文化活动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丰富中文系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巩固汉语写作课程中所学的写作知识。曼松孔院院长温象羽及孔院教师出席了本次活动并担任评委。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