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正>1关于“同义联用”的概念为了明确“同义联用”的概念,需要交代几组概念的区别:1.1词汇同义与修辞同义一般所谓同义,包括等义和近义(广义同义),这是大家公认的。这里着重谈一下词汇同义与修辞同义的区别。关于这一点,张弓先生曾经指出:“有些词在一定上下文中,彼此可能构成同义关系,离开具体上下文就不是同义,有这种同义关系的词可以叫做灵活的同义词;不以上下文为转移的,词汇中公认的同义词,可以叫做固定的同义词。前者是说话人在临时语境中自由创造的;后者是语言词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现代汉语修

  • 标签: 同义词组 联用 同义关系 双音词 现代汉语修辞学 上下文
  • 简介:<正>语言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语言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社会环境里观察语言运用情形,研究语言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探索语言发展规律,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课题。这种研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以社会调查为基础,掌握真实语言资料。本文就是循着上述方向而作的调查研究报告。

  • 标签: 师傅 服务人员 大学生 社会语言学 称呼 知识分子
  • 简介:<正>“难道”是个加强反诘语气的副词。《现代汉语词典》p.809和《新华词典》p.606是这么说的,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p.363和他所著的《中国文法要略》p.294—p.295,北京大学中文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p.341也都是这么说的。我们且从上面几本书里摘引几个例句来谈谈:

  • 标签: 用法 反诘语气 否定词 管仲 例释 《史记·项羽本纪》
  • 简介:<正>1.“难免”是“形容词性语素+动词性语素”构成的偏正式合成词,是“不容易避免”,“避免不了”的意思。这一点,恐怕大家意见一致,不会有什么分歧。可是,“难免”是什么词?这个问题,大家的意见就很不一致。比如,《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下称《例释》)说是副词,但有时是实词(没有说是哪一类实词);《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下称《小词典》)说是副词,但有时是动词;《现代汉语八百词》(下称《八百词》)和《词类辨难》说是形容词。

  • 标签: 名词性成分 形容词性 小词典 例释 虚词用法 接受批评
  • 简介:文章在充分占有语料的基础上对“干脆”作一全面的考察。语义方面,“干脆”表示当事人面对一个针对性事件,做出一种果决性选择行为。由于语境的不同,果决性有时表现为消极的极端性与无奈性;有时表现为积极的彻底性与有效性。篇章位置方面,“干脆”句总处于相关选择项的末项位置,且“干脆”有时具有篇章衔接功能。“干脆”的后续成分丰富,这些成分必须具有主观处置义,主要谓语必须是动词性的而不能是形容词的,且必须是具有主观处置义的自主动词。

  • 标签: 干脆 彻底性 选择 副词 语义 语用
  • 简介:在现代汉语中,方位名词属于基本词汇。文章从方位名词的功能及用法予以探析。同时,gLUt究一个字或一类词的时候,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分析,这样才能更全面,也会更好地把词语运用到生活中去。

  • 标签: 方位名词 用法 功能 隐喻
  • 简介:《诗经》实词的特殊用法何慎怡和现代汉语比较,古代汉语,特别是秦汉以前的上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有一些持殊的用法。所谓特殊用法,是指本来鹰于这一类的词,在一定上下文的制约下,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也有人把这种现象叫作词类的活用);或虽仍属同一类...

  • 标签: 《诗经》 《诗集传》 《郑笺》 《毛传》 《诗三家义集疏》 特殊用法
  • 简介:<正>“弗”和“不”是两个意义相近的古汉语常用否定词,一直为语法学家所关注。《公羊传·桓公十年》何休注:“‘弗’者,‘不’之深也。”又,《僖公二十六年》何休注:“‘弗’者,‘不’之深者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马建忠《马氏文通》等宗何休之说。《广雅释诂》:“弗,不也,”《广韵》:“不,弗也。”《辞海》、杨树达《词诠》没有取何休说,却是按照《广雅》、《广韵》的解释说“弗”字义同“不”。丁声树先生《释否定副词“弗”、“不”》一文,列举了一百七十多个例句,证明上古汉语里“弗”、“不”用法不相同,说是校订了《尚书》的八条错误,又说弄清楚“弗”、“不”用法上的区别可以帮助人们决定许多

  • 标签: 不及物动词 带宾语 用法 形容词 说文解字注 广韵
  • 简介:<正>汉语一个名词往往有几个量词同它搭配,你能区别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用法吗?例如衣服—件、身、套火柴—根、盒、包风—场、陈、股房子—所、间、栋头发—根、绺、撮灰—把、撮、层家具—件、样、套汗珠—颗、滴血—滴、滩、片

  • 标签: 同用 量词 火柴 名词 汗珠 衣服
  • 简介:<正>甜言蜜语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是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动听的话。例如:“用甜言蜜语来拉拢、腐蚀,是敌人的惯用手法,必须百倍警惕。”“花言巧语”出自《朱子语录》:“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墨端做文字者是也。”就是说,当时的文人玩弄笔墨,咬文嚼字做的文章叫做“花言巧语”。但是这个成语的意思后来有了变化,用来指虚伪的漂亮话。例如,“不根据事实,甚至捏造事实,无论用什么花言巧语,终究骗不了人。”“甜言蜜语”可以指虚伪的话,但是也可以用来指溺爱孩子或男女相爱时说的话。例如:“用甜言蜜语哄小孩儿不是办法,要多从正面引导。”它是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的,指的是听起来使人舒服的话。“花言巧语”一定是虚伪的话,它是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的,指的是编出来的骗人的话。因此,即使在都指虚伪的话这一点上,两条成语的应用范围也不完全相同。“甜言蜜语”只用于向对方讨好、引诱对方等,是说对方的好话或对方爱听的话。“花言巧语”除了讨好、引诱之外,还能用于为自己狡辩、掩饰或推脱;既可以是说对方的好话,也可以是说自己的好话。在指前一层意思的时候,可以跟“甜宫蜜语”通用,在指后一层意思的时候,就只能用“花言巧

  • 标签: 成语 蜜语 土崩 用法 沉舟 比喻
  • 简介:<正>《论衡》中“是”与“则“连用的例子很多,且用法不一。逐一搜求,得例句53个。1.0用法1.1用于假设复句的正句。(18例)1.1.1偏句有连词“如”“苟”“若”与“是则”呼应。(9例)(1)如鼓翼邪飞,趋西北之隅,是则淮南王有羽翼也。(道虚篇P413)(2)千秋万夏,不绝响雷。苟谓雷雨为天怒乎?是则皇天岁之怒也。(感类篇P1052)(3)若以虫生罪乡部吏,是则乡部吏贪于春夏,廉于秋冬,虽盗跖之吏,以秋冬署,蒙伯夷之举矣。(商虫篇P945)

  • 标签: 《论衡》 基本用法 叙述句 复式虚词 语气 偏句
  • 简介:本文考察了“合该”自宋代出现以来词义和用法发展演变的过程,探讨了它逐渐衰落的动因。宋元时期“合该”多用于史书、政府文书、科技文书等书面正式语体,表示经过计算或核准后所得出的结论,或符合客观事实、社会规约、法律规定的事态发展趋势或结果,相当于“应该”“理应”。明清时期,“合该”大量出现在小说中,主观性增强,至迟从明代开始基本可以认定为语气副词。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衰落应该是受“应该”“活该”排挤的结果。

  • 标签: “合该” 语气副词 主观化
  • 简介:“二”和“两”在普通话里意思差不多,但用法则不完全相同。下面我们就谈谈它们在用法上的几个主要差别。

  • 标签: “两” “二” 差别 用法 普通话
  • 简介:本文对"来"的"代动"用法进行了再考察,认为其"代动"用法是对移动动词"来"原有语义的引申,其核心语义表现为[+接收性],这一语义贯穿于动词"来"的整个发展过程。"来"并不能替代所有的动词,且对原有的具体动词不是等义的替代,"来"强调了动作行为对"接收者"所产生的影响,具有系联作用,表达了说话人主观识解的"言者视角"。

  • 标签: “来” 代动用法 接收性 言者视角 系联动词
  • 简介:“欲”、“能”的使动用法格式万文──、“欲”构成的使动用法格式“欲”和“能”在古代汉语中都是能愿动词,它们经常出现在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前边,表明人们的意愿和情势的可能。正因为如此,它们只能活跃在使动用法的句子中,不能出现在意动用法的句子中。下面较广泛...

  • 标签: 词的使动用法 “能” “欲” 意动用法 《聊斋志异》 能愿动词
  • 简介:传世文献中的“咸”,一般多据《说文》释为范围副词,其动词和时间副词用法很少见,也少见提及。但在金文中“成”的动词和时间用法表现得很突出,本文即对“成”的这两种特殊用法加以申论,并借此理清“成”的词义发展规律,以补传世文献相关研究之不足。

  • 标签: 金文 动词 时间副词
  • 简介:有人说,在所有的汉字中,以“的”字使用率最高,也最容易出错“的”与“地”、“得”不注意区分,则是更常见的毛病.鉴于“的”、“地”、“得”的分别问题,在各种报刊上用法不够统一,给社会交际、信息传播和学校语文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加以再议论

  • 标签: 用法 社会交际 结构助词 现代汉语 汉字 语言文字学
  • 简介:<正>“好”字可以附着在不定量的词语前面,使这种词语所表示的量比原有的量要多,语气也强一些。“好”附着在部分量词“些”前面,含有“多”的意思。例如:①好些青年,常把他作为取笑的谈话资料。②他好些天没有看报了。③我今晚上还没有开张。如今真不比往年间,好些洞子都不让我们进去了……(巴金《寒夜》)以上三例都是“好”与“些”结合为双音词“好些”,表示人或物量多的意思,用来修饰名词,主要作定语。“好

  • 标签: “好” 巴金《寒夜》 双音词 “多” 定语 用法
  • 简介:副词“真”和“很”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本文着重比较两者的词义和语用功能,突出它们在表现感叹和陈述语气上的差别,揭示副词“真”和“很”用法上的异同。

  • 标签: 副词 词义 语用 感叹
  • 简介: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重要内容。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其意思是“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因此,使动用法就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在所有古代汉语教材中,讲到词类活用必谈使动用法,但是,在现代汉语的教材中,系统论述使动用法的却不多见。实际上,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使动用法都大量存在,而且还有燎原之势。

  • 标签: 使动用法 现代汉语 意思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教材 动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