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即使是从史学要素来讲,在欧洲的背景下,汉学最早似乎也为习惯于借助古典研究(希腊和拉丁研究)方法的一门法国专业①.它经受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标志着美国汉学突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更为如此,

  • 标签: 法国 中国 哲学史 儒教 汉学
  • 简介:2001年7月21日至24日,主题为“中国哲单与廿一世纪文明走向”的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共有25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台港、海外学者和中国大陆学者大约各占一半,其间共召开了四次全体大会、五十二场次分组会议,有二百零四位学者在大会或分组会上报告了论文。

  • 标签: 中国哲学 学术会议 民族文化 儒家思想
  • 简介:  中国孩子背政治,法国孩子啃哲学.法国各个电视台每天都有现场直播的清谈节目,请来的不论是政界要人.明星大腕还是平民百姓,也不管讨论题目是谈天还是说地,嘉宾们都争相发言,而且个个口若悬河,头头是道,话匣子一打开就再也收不住.……

  • 标签: 中国孩子 啃哲学 孩子啃
  • 简介:前不久.一位老同学出了车祸.整个车头都被撞坏了.幸亏人没伤着。他一回家就向母亲报告了这个意外的不幸。

  • 标签: 情绪 人生哲理 人生感悟 人生观
  • 简介:学术界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儒家的,长期以来占主流;20世纪80年代,一批学者渐渐发现《文心雕龙》中的道家成分并不少于儒家;更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佛学;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不仅涉及《文心雕龙》的性质,也涉及为刘勰定位问题。

  • 标签: 《文心雕龙》 儒家哲学 道家哲学 佛家哲学 刘勰定位
  • 简介:法国19世纪思想家蒲鲁东写过一本书叫《贫困的哲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一种制造贫困的哲学。马克思针锋相对地写了一本书叫《哲学的贫困》,批判前书的唯心史观和改良主义思想。今天的哲学虽不再“贫困”.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似乎有些“冷酷”。

  • 标签: 《哲学的贫困》 温暖 改良主义思想 19世纪 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
  • 简介:台湾的蒋经国基金会成立时,不少西方学者曾封其抱持保留态度,担心它的运作将受限于狭窄的意识形态格局,或听命于国民党、或鼓吹反共主羲及其他保守价值。但十年后的今天,这些揣测偏兄应当早已因基金会的实际表现一扫而空。

  • 标签: 儒家文化 中国学 学术精神 蒋经国基金会
  • 简介:占卜术在中华世界中有重要意义,实际上是一个完全独特的研究领域。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文献,则是不间断地从殷商卜辞一直持续到今日,在其他文明中是绝无可与之相媲美者。长期以来,对这一广泛领域的探讨始终为孤立研究者们的行为。

  • 标签: 法国 中国 汉学 占卜术 二战后 宗教思想
  • 简介:本文认为,现存《公孙龙子》一书中,《名贵》、《白马》、《迹府》可分为一类,《通变》、《坚白》、《指物》可分为一类。前三篇疑为後人的伪作;後三篇当是公孙龙古本的流传,中间或有缺省,但基本上保留着公孙龙的思想原貌。论文依据後三篇对公孙龙子的哲学思想作了深入分析,认为其哲学归结为实在论。

  • 标签: 《公孙龙子》 公孙龙 哲学 《名贵》 《白马》 《迹府》
  • 简介:一、湛约翰生平事迹考略或许是因为人杰地灵、于斯为盛之缘故,湛约翰(JohnChalmers,1825-1899)的传教经历以及汉学贡献似乎一直被他的同乡、传教士-汉学家米怜(WilliamMilne,1785-1822)和理雅各(JamesLegge,1815-1897)的光环所遮蔽。也有评论从苏格兰历史和地域文化角度,来解读湛约翰的选择,认为他“具有他的民族所擅

  • 标签: 中国文学 中国评论 文学翻译
  • 简介:2000年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史研究大师李约瑟(JosephNeedham,1900.12.9-1995.3.23)博士诞辰百年纪念。蒙中国科学史学会不弃,要我在这里发言,但我不想重谈他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因早已有人作了介绍。我想我们今天纪念他的最好行动是学习他如何研究中国科学史,完成他的未竟之业。而要学习他,就要了解使他取得学术成就的个人素质、治学经验和研究方法,这是我要谈到的内容。

  • 标签: 中国科学史 李约瑟 治学精神 汉学
  • 简介: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典籍英译研究逐渐受到政府、出版界、学者们的广泛重视,研究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一方面,我国政府对于国内典籍英译的输出更加关注,主要表现在资金资助、政策倾斜等;另一方面,国内学者研究典籍英译的自觉性日益提高,主要表现在这方面的硕博论文、专著、教材等不断问世、全国和地方性的有关典籍翻译的学术研讨会日益增多以及与会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数量不断增加、提交论文质量逐步提高。表1是1995年到2013年9月12日期间,国内学者所撰写的有关典籍英译的研究论文的数量。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活着》一转余华前期的冷漠叙事风格,对主人公福贵苦难命运的展示中注入了无限温情与思考。在海德格尔"死亡哲学"观引导下重新解读这部作品,可以发现人物们依靠死亡从沉沦状态完成觉醒,又从忍受苦难到乐观执著地走向"向死而生",二者共同构成了《活着》独有的生命哲学

  • 标签: 活着 福贵 沉沦 向死而生
  • 简介:几千年来,道家"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对国人的人生态度、生活理念、心理调节以及教育思想起着极强地指导作用。其"至人"、"真人"的育人目标蕴含着"全人"思想,即实现学生身心灵的和谐平衡和自我意识的生成与超越。该思想可以警示当前教育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漠视,探寻其施教方法益于指导教学实践。

  • 标签: 自然无为 至人 真人 全人教育
  • 简介:无论是风靡全球的韩国整容热,还是已经销声匿迹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裹脚,都深刻地反映出不同时期女性文化的生存状态。笔者从跨文化的角度入手,探讨两种文化现象长期存在的缘由与体现的社会文化功能,从而揭示中韩在审美上折射出的不同社会文化意蕴。

  • 标签: 女性 缠足 整容 社会功能
  • 简介:由刘东先生任执行主编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自1989年初推出《中国的现代化》一书至今,已经出版了几十种海外专门研究中国的学术著作.而据我所知,目前已经或正准备交付出版社的,还有十几种。

  • 标签: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中国学 学术研究 历史文化
  • 简介:<正>一种语言的语法学,一般都是从分析具体的语言事实出发,然后逐步认清该语言的性质和特点,不断揭示其结构规律,并经过归纳整理和全面总结,才构成为科学的系统的。也就是说,要研究好某种语言的语法,必须对它的性质特点有所认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语言特点认识得愈清楚,语法学就研究得愈好。世界上许多语言(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的语法研究,就都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可是汉语的语法研究,却走的是与众不同的曲折道路。我国关于语法现象的分析是比较早的。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春秋》的注解中就有类似语法的分析,涉及到自动与他动、单数与多数、修饰成分等;汉魏时期,开始了对虚词以及句、读、顿的研究;唐宋以后,研究的领域更是扩及到了句式、省略、倒装、词语搭配等许多方面。应该说,这些分析研究都是符合汉语实际的,能够反映汉语特点的。但是,一则它们是分散的、零星的、不成系统的,二则它们只是训释经籍时顺便提及,属于训诂学的附庸,所以科学的语法体系始终没有建立起来。1898年《马氏文通》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语法学的正式创立,是《马氏文通》使汉语语法研究脱离了训诂国学的范围和影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马氏文通》对中国语法学作出了

  • 标签: 中国语法学 汉语特点 《马氏文通》 语法学史 汉语语法研究 语言事实
  • 简介:众所皆知,相对于茫茫宇宙,每一个人都只是匆匆过客。作为茫茫宇宙中的一员,地球显得的是如此的渺小,然而,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又更是极其微弱的。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死亡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不能自己掌控,不能自己抉择,一次病痛,一个意外,都有可能夺去对自己来说最宝贵的生命。即使没有经历这些病痛和意外,自然死亡也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过程。

  • 标签: 自然死亡 生命哲学 解读 从容 个人 宇宙
  • 简介:法国对于20世纪中国史的教学与科研,始终只局限于某些机构和只涉及到数目相当有限的科研人员。法国的汉学家们确实似乎或更加关心古典中国,这或是由于一种要上溯到17世纪的耶稣会士们和“启蒙时代”哲学家们的传统,或是由于中国在政治学范畴内高度近代化了。从清末到共产党人于1949年的胜利,

  • 标签: 法国 20世纪 中国史 历史研究 汉学 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