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垃圾”是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的一个常用词语。原指“脏土或扔掉的破烂东西”(《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以下简称《现汉》),通常用来比喻失去价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近年来,人们把“垃圾”当成一个活跃的词素,用来构造汉语新词语,于是产生了一系列带有“垃圾”的新词,如“垃圾股、垃圾债券、垃圾食品、垃圾邮件、垃圾电话、垃圾信息”等。

  • 标签: 汉语新词语 垃圾股 《现代汉语词典》 英译 商务印书馆 常用词语
  • 简介:说明一、刊于《辞书研究》的文章本索引不收。二、限于篇幅,本索引仅收列工具书总论以及研究各类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和古代工具书的论文。三、高校学报未专门加注者均为社科版(或哲社版、人文科学版)。四、本索引包括篇名、作者、出处三部分。篇目按主题相对集中,出处从简标注,如“2000.1”即表示“2000年第1期”。

  • 标签: 论文索引 人文科学版 辞书编纂 汉语大词典 语文建设 社科版
  • 简介:汉语有一种词,用谐音的虚假字隐蔽理据真实用字,由难悟假,由假辨真,有巧智之趣,故称"趣难词".词典都避言趣难之处,反映出对这方面研究的疏忽薄弱,而这类词很有研究意义.

  • 标签: 隐实示虚 趣难词 罗汉 观音
  • 简介:摘要“概念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核心内容近年来备受业界关注。本文对过去16年间(2000—2015)刊登于国内14种主要期刊上,关于“认知隐喻”研究的文章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显示“认知和隐喻”相关研究在过去16年呈上升趋势,跨学科研究趋势明显,但隐喻能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受关注度不高,并且相关研究多偏理论探讨,实证研究缺乏,隐喻能力测量标准也未统一。认知语言学中对“隐喻”这一基本术语的概念解释存在内涵泛化现象等均需引起重视。

  • 标签: 概念隐喻 隐喻能力
  • 简介: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之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Berkeley)教授、世界著名语言学家GeorgeLakoff于4月9日至4月15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系列讲座。Lakoff利用十讲系统讲授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以及历史发展、学科交叉、最新动态及未来趋势等。讲座第一讲至第六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如心会议中心,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LAKOFF 学术讲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