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一种语言的时间系统是通过时间名词、时间副词、时态助词、方位词及其相关的句法结构共同表现出来的。本文通过对汉族儿童习得时态助词、时间副词、时间名词、时序词及其相关句法结构的状况的考察,分析研究了儿童习得汉语时间系统的过程和机制。

  • 标签: 时间系统 时间名词 时间副词 时间关系 方位词
  • 简介:“永远”在一般的辞书中都被看作是时间副词,表示时间悠久,作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但是语言是发展的,在现今的语言事实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违背”规则的例子。本文就以网络新闻为语料来深入探析“永远”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另外,这些探析对该词的教学也会注入新的元素。

  • 标签: 永远 副词 区别意义 语法功能 教学
  • 简介:体义相交是体标记在独立语境下具备"时间指向"功能的深层动因.本文以体义相交理论为基础,阐述在独立语境下汉语的完整体标记为什么具有"过去时间指向"的功能,而非完整体标记在独立语境下具有"现在时间指向"的功能.这项功能的揭示,可消除汉语"无时"说所带来的困扰,树立汉语体范畴突显的类型学特点,同时简化汉语语法体系,使汉语中的部分时间概念问题在语法体范畴内部得到解决.

  • 标签: 体义相交 体标记 独立语境 时间指向
  • 简介:当位于“来”之后表达时段概念的名词短语的句法位置发生变化后,方位词“来”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于是逐渐向事态助词演变。事态助词“来”在南北朝时期、最晚到隋代已经正式确立。唐代以后,动态助词“来”也开始大量出现,在某些语境中它也可以转化为事态助词“来”,这加速了事态助词“来”的语法化进程。

  • 标签: “来” 方位词 事态助词
  • 简介: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一般是以文体为单元来安排课文的(文言文除外),初中阶段就已要求学生知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不同分类了,高中则更进一步接触了通讯、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杂文等更为复杂的文体类别。

  • 标签: 中学语文教材 阅读教学 语体 初中阶段 报告文学 文言文
  • 简介:外语学习中的阅读焦虑感是与一般的外语学习焦虑感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一种特殊的焦虑情绪.本文通过对30名欧美和60名日韩留学生的调查,分析了他们各自的汉语阅读焦虑感分布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 标签: 焦虑感 焦虑值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不同字表、词表对实际阅读材料覆盖率的考察,发现字、词覆盖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对阅读材料的识读水平,在词覆盖率的基础上提出的阅读识读率可以更好地反映对阅读材料的识读水平。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考察和计算发现,满意的阅读理解建立在0.95左右的识读率上。通过对不同词表所包含字数及其识读率的分析和比较得出,阅读者掌握的字词比达到1:7以上才能达到这样的识读水平。学习汉语时,掌握近3千汉字的同时,应该掌握2—3万个左右的汉语词语。

  • 标签: 阅读理解 覆盖率 识读率 字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