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语言理论建构和评价中的简约性问题,文章首先区分了五对不同的简约概念,以此为基础,对英语to和汉语“出版”的词类归属的讨论分别进行了“现象观察”“理论假设”和“理论评价”的演示和评论,认为汉语词类问题(包括“转类”问题)讨论中所谓“两个困境”只是操作困境而非理论困境,并结合数理语言学有关方法对相关讨论提出质疑。文章认为在“简约性”的标准应用上,“质的简约”、“逻辑的简约”、“真正的简约”、“理论的简约”和“体系的简约”应优先于“数的简约”、“语言的简约”、“表面的简约”、“现象的简约”及“就事论事的简约”。

  • 标签: 简约 词类 理论建构 理论评价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正>编辑部转来舒同志的信,对并列结构双音词的"颠倒词序"问题提出几个疑问,要求予以解答。现答复如下:首先要说明两点:一、所谓"词序",严格说来,应该说是"字序"。因为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词占优势,构成双音词的成分是"词素";词素的次序有时变换一下,就构成另一个双音词。例如产生——生产,和暖——暖和。在古汉语里,单音词占优势,单音词相互组合,也可以构成双音词。例如介绍——绍介,辛苦——苦辛。但古人并没有明确的词的观念(更没有词素的观念),只把"字"当做运用的单位。因此,双音词的内部结构只有"字序"(即字的排列

  • 标签: 答读者 词序答 读者问
  • 简介:文对古代汉语中以动词""为核心的语法结构由"受事成分"优先占据近宾语位置发展到由"与事成分"优先占据近宾语位置的过程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运用功能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核结构的各种演变模式及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作了充分的探讨并从理论上给以合理的解释.指出:"经济原则"和"明确原则"这一对基本的语用原则在人们选用某种语言表达式时会起到互相矛盾的作用,这种互相矛盾的作用是""核结构发展的内在动因.

  • 标签: “问” 经济原则 明确原则 古代汉语 动词 宾语结构
  • 简介:确山方言中的“多+A”在表示中性与偏向时存在形式对立,前者用“多A儿”,后者用“多+A”,而且用于中性的“A儿”的性质与其他儿化现象有显著差异。另外,中性与偏向的否定形式和所使用的语气词也不同。普通话中能表示中性的“多+A”也都可以表示偏向,它们没有明确的形式差异,但该结构的多义性仍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由于中性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都大大超过偏向,它们表示偏向的事实经常被忽视。

  • 标签: 多+A中性问 偏向问 A儿
  • 简介:在明清时期的吴语里,有“几化”几花V‘几哈'“几罅”、“几呵V‘几吪V‘几夥'“几货”等-系可概括为“几化(X)”的方言词,并且仍保留在现代吴语里.吴语“几化(X)”最初是数词,来源于中古汉语出现的“几许”,与上古汉语以来的数词“几何”没有源流关系.吴语“几化(X)”由询问数量变为表示多量,其中有句法、语用等多种变化诱因.表示多量的“几化(X)”又形成AABB重叠式,“几几化化”作定语往往有标记,作补语则是无标记的,性质上近似状态形容词.语言的主观性促动了“几化(X)”重叠式“几几化化”的形成,词汇重叠是语言象似性(iconicity)在汉语构词法上的体现.

  • 标签: “几化(X)” 词形变异 意义与功能变化 语源 明清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