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汉语中动词的重叠式一直是汉语研究不断讨论的重点之一,宁洱县城、乡方言中的动词重叠形式比其他词类较为丰富,与大多西南官话一样,单纯重叠形式有AA式,双音节动词形式有AABB式。其中还有“VV瞧、V来V去、V了V”等四字组的方言动词重叠形式。

  • 标签: 宁洱方言 动词重叠
  • 简介:多义动词的处理是词义自动标注的重点、难点,在组合关系中基于选择限制产生的搭配特征是词义自动标注的主要依据。论文对903个多义动词在真实语境中的分布、组合、搭配进行分析,讨论了多义动词在计算机环境中的识别条件与方法。第一章对选题的基础理论"义项形式论"和核心概念"区别性形式特征"进行了阐释。机器处理语言具有重形式的特点,义项形式特征指义项在具体语境使用中呈现出来的有规律,能够加以归类、概括,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标志物(以语义搭配为主),

  • 标签: 选择限制 自动标注 计算机环境 真实语境 组合关系 形式特征
  • 简介:"莫之或欺"、"莫之或止"这类短语的确切含义及内部结构一直存在争议。文章认为"莫之或V"不是单一结构,"莫"、"或"的词性词义在不同结构中是不一样的。部分"莫之或V"的"或"应训"能",是助动词,此点长期未被揭破;这时短语中的"莫"基本是无定代词,但也可能是副词。部分"莫之或V"的"或"则应训"有",为无定代词,这时"莫"是副词,不过它不是修饰某一个词,而是对其后整个主谓结构的的否定。"莫(副词)之或(代词)V"所表达的意思与"莫(代词)之V"基本相当,而与"莫(副词)之V"差别明显。《尚书》"不其或稽"、"无时或怨"与"莫之或V"相类而出现更早,可能对后者产生过影响。

  • 标签: 无定代词 助动词 宾语前置 同形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