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歌词是一种非自足性语言,它比一般的篇更需要衔接连贯的畅达,因此必须在内在的语义衔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外在的形式衔接。本文在与内在衔接比较的基础上,从语音衔接和同构衔接两个方面论述了外在衔接手段在歌词语篇中的运用情况,认为外在的衔接手段对一个已经具备了内在语义连贯的歌词语篇起到了强化衔接连贯的作用。

  • 标签: 歌词 语篇 外在衔接 语音 同构
  • 简介:考察《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1019条酒类语词,发现它们作为语象符号,可以运用广义修辞学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解读。因为"酒"由表示液体物质的语义泛化扩张到超物质层面的语义,承载了创造主体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意识,融入了社会精神文化,建构起独具特色的修辞阐释空间。本文据此通过剖析这1019条酒类符的丰富语义蕴含,着重阐释凝定在这些语义蕴含中的颂酒和贬酒两个修辞场,并揭示其主要成因。

  • 标签: 语符 修辞场 成因
  • 简介:文章认为“动宾+宾语”的语体功能一方面是由“动宾结构”在词和两重特征的作用下无法实现其具体时空性造成的,双音节短语、离合词、双音节动词句法特征与此不同,语体功能有所差异;另一方面是“动宾结构”的核心移位降低了原来状语表处所、时间等将事件具体化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了泛时空性造成的,代体结构尽管也发生了核心移位,但其中的动词具有较强的具体时空性,故具有口语性。

  • 标签: “动宾结构+宾语”双音节动宾短语 离合词 双音节动宾式动词 代体结构 泛时空化特征
  • 简介:语言能力描述语库的建设以语言能力的理论研究,尤其是二语言能力的理论研究为先决条件。语言能力的理论研究要结合语言研究以及脑机制研究的最新成果,只有依据相对完善科学的语言能力理论,基于描述语建立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无论在语言水平等级划分、描述任务,还是在确定语言能力等级和语言能力描述参数设置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在制定等级量表过程中必须重视。

  • 标签: 二语语言能力 描述语 等级量表 主观性
  • 简介:"在+处所VP"(B式)和"V在+处所"(C式)是两个具有承继关系的子构式,二者同中有异,共同承继了基于连动构式的平行理据,所以在构式义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允许一定程度的句法可变换性。本文运用构式语法承继关系理论、篇理论、交互主观性理论,从句法语序、语义关系、时间顺序和语用驱动等方面梳理二者的承继链接和理据。

  • 标签: 在+处所VP V在+处所 构式承继关系 平行理据 语篇召唤结构
  • 简介:作为一种文化纽带和交际工具,汉语普通话正在超越国界而成为五大洲各地华人,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资源。这一历史性的新发展有益于华人,有利于中国,造福于全世界。汉语普通话正在快步走向世界范围内强势语言的最前列,这将是我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又一次伟大贡献。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借鉴英语的成功经验,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本着开放、宽松、包容的态度对我们民族共同的规范标准明智地从宽掌握,适度多元。在维护相对稳定的共同核心语言要素和高质量相互理解度的前提下,允许和尊重汉语普通话大家庭中各区域成员拥有一定的特色,给予境内外广泛存在的普通话变体以平等的地位和充分的尊严。既要维持大同,又要尊重客观存在而又合情合理的小异,让不同地区和不同背景的汉语普通话使用者平等分享对我们民族共同的所有权、监护权和解释权,从而强化普通话自身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以及使用者对她的认同度和归属感。这有利于在中国国内推广普通话,有助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进汉语的国际传播,有利于在海内外汉语普通话语言社区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语音标准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其在百年国语运动中的历史使命,现在应该微调为“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这里“基础音”的意思不是要把地方普通话的语言特色塞进北京普通话,而是要让普通话的区域变体可以跟北京语音有所不同,但又不能差异太大,以免影响到语言交际的顺畅进行。

  • 标签: 汉民族共同语 标准 北京音 调整
  • 简介:由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主办,宁波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与二习得研讨会”将于2014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宁波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是“认知语言学与二习得研究的融合”。具体议题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认知语言学理论原则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证研究;2)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学科建构;3)二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加工与表征;4)认知方式与二习得;5)认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交叉融合;6)语料库与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7)神经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二习得研究。

  • 标签: 认知语言学理论 二语习得研究 宁波大学 应用语言学 神经认知语言学 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