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河图洛书的嬗变史,与般的符号化过程有很大不同,因为它是典型的意义先行,图像后出。于河图洛书是个包容面板广,这特殊性能够成立,主要基通约度极高,并有着强烈传承性、地域性的符号。对万物有灵的信仰和对宇宙规律的认识是河图洛书成为符号的主要原因,体现出的是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天命和宇宙规律认识的努力,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 标签: 河图洛书 元符号 宇宙 无限衍义
  • 简介:<正>《刊杂剧三十种》是研究元代口语的珍贵资料。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它的语言比较纯正:同元代白话碑类作品比较,它很少有非汉族语言成分的搀杂;同各种明刊本元人杂剧比较,它没有经过后人改动,没有后代语言成分的搀杂。象元刊杂剧这样口语程度很高、时代面目又很清楚的元代作品今天并不多见。可是,刊杂剧刊刻相当粗糙,错字、脱字、衍文在在皆有,好多地方无法读通,无论是出于文学研究的目的还是出于语言研究的目的,都很难直接加以利用,因而特别需要

  • 标签: 元刊杂剧三十种 语言研究 语言成分 校本 元刊本 元代
  • 简介:动结式是汉语句法系统中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其语义关系和句法性质直引起国内外语法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汉语动结式的论结构和配位方式。全文约18万字,除界定基本概念、分析研究现状的绪论外,正文共分五章,最后是结语。

  • 标签: 汉语 动结式 句法结构 论元结构 配位方式
  • 简介:清儒的“因声求义”,包含了异体同词与异词同源两个层次的研究成果。它们的形成与汉字记录汉语有关。异体同词的研究成果可构成词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异体同词 异词同源 因声求义
  • 简介:括号是书面语中作者常用的标点,属于标点话语的范畴。本文选择了三部学术著作和两部长篇小说作为语料,从篇章的角度来考察括号话语的形式表现和篇章功能。研究发现,括号话语形式表现有以下特点:括号话语的使用与文体有密切关系,学术篇章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叙述文篇章;句内括号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句外括号。在功能方面,括号话语主要有五种篇章功能:详释、释疑、补说、补足和介入功能。研究结果还表明,句外括号突出的篇章功能是补说,句内括号的篇章功能则相对多样。此外,本文还对括号语是否可以读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括号元话语 句内括号 句外括号 补说 详释
  • 简介:元人陶宗仪在其《南村辍耕录》中收有达达曲31种,由于演奏技法和演唱方式的特殊,更由于胡汉语言之间的隔阂,对这些曲目名称的释读已成为相当困难的事情,因而学术界很少有人涉足这领域.惟见乌兰杰《元代达达乐曲考》文有过考述,然其文对陶氏所收曲目未能全面考索,已考释之名目亦有进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依据大量历史文献,对这31种曲目逐细致考索,以期推动该项研究.

  • 标签: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达达曲
  • 简介:人们向通过感知内嵌在空间内的时间流来把握自身的存在,而进入经验主体视域感知范围的,莫过于个立体化的生存空间。赋予文化场域特定意义方式,从而在混沌的世界中定位终极价值本源的方向性矢量,正是经验主体在前人不断积累的文化经验及传统不断嬗变的快节奏都市资本意义空间流转之下,摸索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及对“真实”的界定的新型生存样态。

  • 标签: 意义空间 叙述 美学 街道 原义 简评
  • 简介:“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经常出现在有损听话人面子的话语之前,具有面子补救功能,这种功能的实现与“不是”的语否定功能密切相关。“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中“不是”否定的是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性质的种判定,说话人将其引述过来并用“不是”否定其合宜性。汉语中的“语否定事出有因”语义模型使得说话人在说出“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时总是预设了自己对听话人实施面子损害行为的某种客观原因,从而在定程度上减轻对听话人的面子损害,是种积极的语用策略。

  • 标签: 元语否定 不是 “不是我说你” 语用策略
  • 简介:从话语分层和言语行为的角度观察,互文是话语和基本话语之间的层次关系的体现。文本结构是由它互文和自互文共同支撑起来的。由于话语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受定程度的语法化而规约为形式简短的标记形式——话语标记,因此着眼于文本的结构面貌和组织格局,本文主要讨论了话语标记作为主文本,接纳发话者自己的话语为互文本的自互文结构,并结合具体语例分析了自互文结构的三种类型:明示主观情态自互文、明示人际互动自互文和明示话语组织方式自互文。

  • 标签: 互文 自互文 元话语 元话语标记 自互文结构类型
  • 简介:《韵会定正》是末明初江西人孙吾与所著的部以反映官话音为宗旨的韵书。与宋元语音比较,该韵书反映出末明初通语韵母的些重要发展,且都与近代官话语音演变方向致。在对这些音变的记录上《韵会定正》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能沟通宋元通语到明清通语的演变脉络。《韵会定正》对于近代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 标签: 《韵会定正》 元末明初 通语 韵母
  • 简介:领主句与其他相关句型的句法推导并无本质不同,其“遭受/获得”语义源于领有名词在合并位置上被指派的题角色。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是实现定指语义和领属语义的形式手段,也是语音部门和语义部门辨识句法体的结构图式。汉语有领主句而英语无领主句,是因为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赋义的参数化定值不同:英语设定为不定指语义,通过在spec—VP合并Ф不完整的there来实现;而汉语设定为定指语义,通过在spec—VP合并Ф完整的DP来实现。

  • 标签: 领主属宾句 局域非对称成分 统制结构 题元角色 参数化 跨语言差异
  • 简介:<正>读了《略谈词语解释的简明性》(《修辞学习》1984年第三期),对该文对词语解释提出的高标准要求,感受良深。文章的议论确乎做到了准确和精细。由于受这良好学风影响,带着这种眼光,不觉发现了处尚欠确的地方,冒昧提出,唯愿白璧无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从语法意义、句法分布和语义增值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有X没X”结构进行了讨论。从语法意义来看,该结构主要用于时、空域,表示动作的“断续无序”义或事物的“稀疏无序”义。从句法分布来看,该结构主要位于状位、谓位、定位和补位,而且在每句法位置,表示“断续无序”义的“有X没X”都要求其直接成分具有时间性或动态性,表示“稀疏无序”义的“有X没X”都要求其直接成分具有空间性或静态性。从语义增值来看,该结构在定语境中衍伸出了“缺量”义、“过量”义和“随意”义。

  • 标签: "有一X没一X" 时空类型 语义增值
  • 简介:<正>这里选了篇报道,内容不错,但表达上有不少毛病。下边,咱们起来斟酌斟酌,边评边改,目的在于引起文字工作者提笔时的注意。

  • 标签: 评改报道
  • 简介:《马氏文通》卷七“用’……司名字罕见,否与名字无异矣”句明显有误,其错误不在“衍文”,而在“讹字”。原句本意在于论说介字“用”和介字“以”的区别,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用’……司名字罕见,否与‘以’字无异矣”。原句中的“名”是“以”字之误。

  • 标签: 《马氏文通》 介字 辨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表达的精细化等语用动机促动了句式套用和词项代入,这又引发了动词和句式的互动,其结果是动词改变其论结构来适应句式意义和句式构造的需要。与事插入、施事删除等规则是动词和句式互动的具体机制,在定的句法、语义条件下启动这些规则就可以使动词衍生出符合句式要求的论结构。动词和句式的对应关系是有理据的、但又是不可预测的,动词和句式互动背后的逻辑机制是追求动因解释的归因推理。

  • 标签: 配价论元结构 句式语法 表达精细化 句式套用 词项代人 动词和句式互动
  • 简介:<正>经济学中有条公式,叫“最小——最大”,就是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多的产出。我们编辞典,尤其是综合性的知识辞典,也用得着这个公式。部知识辞典,篇幅再大,总是有限的;而知识海洋,无边无岸;读者(使用者)的要求多种多样。要以有限的篇幅汇集浩如烟海的人类知识,去满足读者多种多样的要求,这是辞书编篆的基本矛盾之解决这个矛盾是非常困难的,般地说,只可能以经济条件许可的篇幅,汇集尽可能多的知识,尽可能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 标签: 公式 基本矛盾 工具书 最小 知识背景 运用